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珍藏]明中期雕刻大家江福生雕三螭龙古器纹犀角杯

(2020-12-24 12:44:17)
分类: 收藏鉴赏

21.5cm,宽14.3cm,高12.5cm,重700+g[我的珍藏]明中期雕刻大家江福生雕三螭龙古器纹犀角杯

[我的珍藏]明中期雕刻大家江福生雕三螭龙古器纹犀角杯

[我的珍藏]明中期雕刻大家江福生雕三螭龙古器纹犀角杯

[我的珍藏]明中期雕刻大家江福生雕三螭龙古器纹犀角杯

[我的珍藏]明中期雕刻大家江福生雕三螭龙古器纹犀角杯

杯呈斗型,口部近椭圆,外撇角度较大,敛腹,小圈足。外壁以弦纹为界,划分装饰区间。近口部和圈足外壁各饰凸起回纹一周,相互呼应。凸起的阳纹均剔去线条边缘,有近似斜坡的效果,使其更具立体感。主体纹饰为两组变形龙纹,刻画细致。杯鋬以镂雕三螭组成,一大螭后足踞杯身,前足攀口沿,头伸入杯口;另两螭附于大螭身上,转侧回首,姿态多变,曲线玲珑,与图案化的杯身装饰适成对照。近圈足饰阳雕蕉叶纹一周,这在仿古犀角器上极为罕见。

杯底阴刻篆书“福生”二字款。“福生”即明朝中期雕刻大家江福生。
  江福生字春波,生长、活动于明朝成化嘉靖年间,原籍无锡。据《酌泉录》记载,江福生幼时家境贫苦,母亲去世后受尽后母虐待,最后竟被后母所逐,流落乡间。后由一位苏州雕工收养,常带在身边,教他学习雕刻技艺。福生天性聪颖,几年后尽得养父真传,技艺高超,当时许多富贵人家都持重金求购。养父去世后,他便离开苏州,溯江而上,遍访名山大川,边凭藉其雕刻技艺筹资,边继续西行,最后进楚入川,在峨嵋山、鸡足山等名山胜境的寺院专事雕刻佛像。因所雕佛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故生意不断,所得工钱甚多。他把所得工钱购买了大量当地名贵药材,准备带回家乡造福乡里。在四川10多年间,他认识了一位叫长素道人的朋友,在长期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因长素道人欲游西湖,江福生便陪同道人一路游到杭州。
  明代的杭州,商贾云集,物产丰富,街市上十分繁荣。江福生看到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雕刻原材料时,便把所带之药材全部脱手,购买了大量的雕刻材料,如青田冻石、古藤、瘿木、柏根、湘竹等等。
  游罢西湖美景,江福生与长素道人一起回到无锡老家。房屋依旧,但父亲和后母均已谢世,家中仅有一个未曾见过面的同父异母弟弟,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20多岁尚未婚配。于是他筹资为弟弟娶妻完婚,又买了30多亩山田送给弟弟耕种。安顿好家事后,便与长素道人一起在五浪山之茂林修竹间筑草堂而居。草堂中供奉着江福生自雕的佛像,并按四川峨嵋山寺院的样式布置着石鼎、铜磐、瘿瓢、竹篮、坐墩、隐几等物。江福生与长素道人就在草堂中天天诵经礼佛,修身养性,再也未下过山,一应事项均托其弟及附近山民代办。
  修行之余,江福生依旧从事雕刻,曾以古藤、瘿木、梅根、湘竹等雕刻成各种家具和陈设品。他雕刻制作的研山笔架、瘿瓢盘盂、沉香笔筒、斑竹臂搁、尘尾如意、禅床短榻等物,件件精巧,工艺绝伦。因此声名远播,购者辐凑。此外,江福生还擅长酿酒,加上长素道人又善治素馔,两人均好客而又健谈,尤善道释玄素、天文地理、百家技艺,故常有远近客人来访。当时姑苏(今苏州)城内的名士才子无不趋之若鹜。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等名家也常造访其庐,有时竟一连数日不忍离去。名士陆水村还专为其草堂题写了“五浪山居”匾额,并为文记之。
  江福生九十多岁时无疾而终。
  江福生的存世作品今已罕见。在滇川吴楚的少数古寺中,尚遗存江氏所雕刻的菩萨罗汉像,而其亲手制作流传至今的文房雅玩,已然珍如拱璧了。值得一提的是,其雕造的工艺品当时还远销日本,对日本的雕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