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宝侃,具体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浙江嘉兴人,名宝侃,字叔廉,号桂生,斋堂号古瓶山房,现代书法篆刻大师王福庵的娘舅,朱熊(与张熊、任熊合称“海上三熊”)的外甥。幼侍其舅朱熊获见汉印甚夥,授以刀法,不染时习,不轻易为人作印。有《古瓶山房印谱》四册存世。
一、寿山月尾紫三羊钮长方章
高8.8cm,印面:3.2×3.2(cm)。
印文:为人性癖耽佳句。
边款一:此余舅氏姚公桂生手治印也。公讳宝侃,字叔廉,号桂生,秀水(铁犀按:今浙江嘉兴市)人。刻有《古瓶山房印》。
边款二:桂生作自用印。

此印章之印文出自唐代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边款一称姚宝侃(桂生)为“舅氏”,可知其为王福庵加刻,而之所以不署上其名号,大概是因为不敢将其名号署于其娘舅的名号之右(上);边款二当为姚宝侃(桂生)原刻。
王福庵素来对自家先人手泽极为珍视,一经搜得便倾囊索购。这种情结在他1941年元旦所刻的“杭县王禔丁丑劫后重收先代手泽之记”一印之边款中表露无遗:“余家所藏碑帖拓本并不甚旧,然皆先祖所遗,先君装治而题志之。丁丑之劫(铁犀按:指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浙江平湖、杭州相继沦陷)全被失去,近偶见得亟为收归,因作此印。不及旧存百之一,亦不幸中之幸矣。”当王福庵知道他娘舅姚宝侃(桂生)刻的印被吴家所收藏后,便写信给吴藕汀之父吴剑盦,说明了此事。吴剑盦便把是印赠予王福庵。为感谢吴剑盦的这番美意,王福庵为吴家父子刻了四方印作为酬谢。此事曾传为艺林美谈。
二、寿山芙蓉石穿鼻钮圆形章
印文:日有憙。
边款:桂生作。
此印章之印文出自汉代“日有憙”青铜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