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cm×16.5cm×2.8cm。
款识:“形端表正 董诰临欧书帖”。




此砚系家传,为端溪老坑石砚。砚呈长方形,造形规整大方。开瓶形砚堂与顺水淌池。砚池上边为弧形凹进,伸右手食指试之,正好与指纹处相贴合。砚首顶中浅刻阴阳八卦图,两侧浅刻象首和精细卷云纹,瓶形砚堂和浅刻象首寄寓着“太平有象”之意,同时瓶形也寄寓着“守口如瓶”的处事操守。砚岗浮雕狮子滚绣球,既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又可作掭笔之用,雕工精巧不俗。整副砚具有典型的清早中期制砚特征。石色黝紫,石质细腻温润,砚堂可见胭脂晕、火捺、鱼脑冻等名贵石品,诚为端溪上佳之物。包浆莹润自然,砚池留有无法清除的墨渍痕,砚堂磨损显然,砚岗狮子身上也有磨损的痕迹(掭笔使然),表明了其使用历史之久远。砚背有清代乾隆时期名士董诰的题款,其写刻俱佳,字迹弯、角处有明显的老化迹象。经比对,“董诰”等字与其传世书迹相同,“形端表正”的题款又正与该砚的形制以及董诰的为官为人相吻合。所有这些,都说明该砚是清乾隆时期的古砚。
董诰(1740~1818),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顺天乡试举人,明年成进士,殿试名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系大臣(宰相董邦达)子,改置二甲第一,为传胪。历任礼、工、户、吏、刑各部侍郎,《四库全书》副总裁,充武英殿总裁,以至文华阁大学士。四十四年,任军机大臣,两次图形紫光阁。嘉庆二十三年(1818)十月病卒。嘉庆帝亲临祭奠,赐谥文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