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宣炉(铜香炉)真赝之鉴定

标签:
宣炉铜香炉真赝鉴定 |
分类: 文博收藏 |
先欣赏些明清宣炉(铜香炉)真品,提高眼界,也便于与赝品作比较:




























下面我们便谈谈明清宣炉(铜香炉)真赝的鉴定。
明清宣炉(铜香炉)真赝之鉴定,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形制。真品形状稳重端庄,各部分比例恰到好处,线条流畅柔和,看着美观大方;赝品则略显笨拙,看着有别扭之感。请看下面的真赝对比图,比较一下真品与赝品的炉腹和三足:

二、铜质。宣炉选用的是一种“风磨铜”,经反复提炼,这样愈炼愈纯,所以铜质非常精良。这样我们便可以从铜质上鉴别真赝——铜质精良者为真、铜质粗劣者为赝。具体有三法:一是看,表面光洁而绝无砂眼者其铜质精良,为真品;表面不甚光洁甚至有砂眼者铜质粗劣,为赝品。二是摸,感觉如幼儿肌肤般细糯者其铜质精良,为真品;手感生涩者其铜质粗劣,为赝品。三是掂,铜质越精良,其比重越高。真品壁薄而手感沉;赝品壁厚看似沉而上手却轻。
三、工艺。真品铸造均匀且工艺精细;赝品铸造不均匀且工艺粗糙。例如:


尤其是翻模铸造的,可能留有翻模铸造的痕迹(铜流痕,炉内圈足处凹型圈或三乳足、兽耳随外形凹入成锥形坑):


有的还留有机械加工的痕迹(炉外壁有机旋痕或冲天耳内与炉沿之间有电动打磨机磨头留下的磨痕)


三、色泽。旧说有五色,分别为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第一。古人有云:“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可见宣炉的颜色非常奇妙。真品色泽蕴藏于内,映出黯淡奇光,自然、柔和,长时间不变;而赝品在打磨方面大多借助抛光机械,由于转速太快,光泽过分激烈,“火气”亦大:
四、包浆。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伪品包浆非自然生成,显得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难看:


五、款识。真品有铸款和錾刻款两种,但无论是哪种,都结构严谨,字体规整,笔画圆润、匀称、清晰:










附:明清宣炉(铜香炉)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