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珍藏]北宋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莲瓣婴戏纹四系橄榄瓶

标签:
北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杂谈 |
分类: 收藏鉴赏 |
![[我的珍藏]北宋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莲瓣婴戏纹四系橄榄瓶 [我的珍藏]北宋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莲瓣婴戏纹四系橄榄瓶](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此瓶小口撇唇,短细颈上有花瓣形四系,溜肩,腹体呈橄榄形,浅圈足。胎色灰褐,施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肩部和近足处饰以莲瓣纹。主题纹饰在两个开光内,均为儿童玩炮仗,形象极为生动。我们知道,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代初期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之《诸家神品丹方》,其卷五“丹经内伏硫磺法”就记载了火药的初步配方。到北宋官修御定的《武经总要》,则完整地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和制造工艺。该瓶的主题纹饰说明,在中国,火药最初并非用于军事,而是用于制造炮仗。主题纹饰之外,用硬质工具戳印密集小圆圈作为地纹,俗称“珍珠地”。珍珠地划花技法系借鉴唐代金银器工艺而来,在瓷器上最早出现于河南密县窑,宋代被磁州窑系诸窑广泛采用,但刻划人物纹者极少。此种橄榄瓶,造型极为优美独特、秀颖可爱,目前仅见有宋代河南登封窑珍珠地划花产品,存世稀少。
登封窑在今河南登封,故名。包括唐、宋时期的曲河窑;隋、唐、宋、金、元时期的“神前窑”;宋、金、元时期的白坪程窑,还包括大冶、徐庄、君召等地的古瓷窑。登封窑始烧于隋、唐,衰落于金、元,北宋达到全盛。其历史悠久,工艺精到,品类丰富,装饰独特,是北宋中、早期的贡窑之一,是中原地区民窑系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也是北宋时期陶瓷装饰的集大成者。
登封窑烧瓷品种较多,以白釉为主,有白釉绿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划花及白地画黑花等,尤以宋代珍珠地划花、白釉刻花最为著名。珍珠地划花工艺增强了图案的装饰意味,成为宋代北方民窑中的特殊产品。
登封窑之“珍珠地”纹样,在胎、釉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使底色到纹饰的过渡更加自然、柔和、协调。既表现出适当的对比度,又缓和了底色和图案的生硬反差,同时使布局搭配恰到好处,亦使刻绘内容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北宋早期优裕自在的风气与追其自然质朴的上层审美。
北宋早期抑武重文的政治环境,宽松的宗教政策和一定程度的民本倾向,造就了皇帝、士大夫以及平民从上到下尚文的社会时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宗之法和科举选任的兴盛,使官贵们追求文人情怀与审美取向更为普及,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意识。如珍珠地瓶上的人物画,大多是道士、婴戏或文人生活的场景,体现着随意、洒脱、恬淡和自在。还有些白釉划花多变形花卉,说明此时匠人开始弱化精细描摹状物,而是重在写意,抒发文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