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研究实施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表现性评价研究”
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表
授课教师 |
张玲 |
授课对象 |
初一(1) |
授课时间 |
2010.3.15 |
|
观察主题 |
评价情境的创设与教师的应答行为 |
|||||
研究目的 |
探究作文讲评课中评价情境创设及教师应答行为的有效方法 |
|||||
课堂实录 |
目标达成情况及改进建议 |
|||||
“阅读与写作”作文讲评课 师:这两周我们一起领略了“多彩的四季”,欣赏了朱自清的生机盎然的《春》,郦道元的夏水湍急的《三峡》,老舍的温晴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火热紧张急促的《夏》。相对于这些美丽的写景文,你们觉得自己在写景方面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先看同学们的习作。 (指名朗读习作《校园一景》) 生读:我们的校园是美丽的,最美的是中间的花坛。尤其是花坛中的小草,他们生命力旺盛,一阵风吹来,他在微风中摇曳,似乎在向我们招手。 (师生共同分析习作的内容和描写的方法) 生:习作内容是草。 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但是描写得不优美。 师:看来我们的问题都一样:就是不会写,不知道怎么写。
(板书:写什么(景物)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以《春》为例。 请同学们一起背诵朱自清的《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师:从什么角度写草的? (分析后交流) 生:从颜色、质地、数量等方面写草的。 师:除了颜色、质地、数量,还有外形、光泽、味道、神韵等。 师:下面我们交流摘抄的写景美文,看看文中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把你们的结论写到黑板上。 (学生讨论后上黑板书写)
1.
2.
3.
4.
5.
6.
7.
8.
9.
10. 师:很不错,下面分析我们的摘抄美文,美点在何处!是否具备我们分析的以上要点? (投影出示学生摘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生:我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我从这句话中的“偷偷地”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写出了小草不想被别人发现。“钻”写出了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小草的质感很好,颜色碧绿。 生:“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句话写出了春草长得很猛,表现了春草的生机勃勃。 生:“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句话写出了孩子们的嬉戏,侧面写出了春草给人的快乐。 生:“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句话用风的“轻悄悄”衬托草的软绵绵,从感受的度角表现了春的可爱。
假山花园里中有许多美丽的鲜花,有红的玫瑰花,粉的月季花,紫的菊花等,色彩斑斓魅力无比。有红的玫瑰花,粉的月季花,紫的菊花等,色彩斑斓魅力无比。浓郁的花香散发出来,把勤劳的蜜蜂和漂亮的蝴蝶都吸引过来了。微风一吹,花在动,蜂在飞。蝶在舞,美丽极了。
赏析:“假山花园里种有许多美丽的鲜花,有红的玫瑰花,粉的月季花,紫得菊花等,色彩斑斓魅力无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种类多,颜色鲜艳,香味之浓;“浓郁的花香散发出来,把勤劳的蜜蜂和漂亮的蝴蝶都吸引过来了”这句话运用了嗅觉,视觉的描写方法,写出了花的香,把米粉和蝴蝶都吸引过来了,“都”从侧面写出了花的香。“微风一吹,花在动,蜂在飞。蝶在舞,美丽极了。”运用了视觉的描写方法,写出了花在动,蜂在飞,蝶在舞的美丽情景。
生:我认为习作的美点有黑板上的1、2、3、5、6、7、10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尤其是侧面描写分析得不错!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详细,那么我们就一试身手,看看我们的仿写文是否也能具有这些美点呢?下面我们小组交流自己的仿写文。 (投影出示学生习作)
黎明的曙光洒满校园时,校园就“改朝换代”了
,面对新的一天,我却无所事事。 我在校园内悠闲的散步,这无异于是最惬意的事。早晨的风也在打哈欠,懒散地佛过脸庞,在耳边呢喃细语。阳光也随意的躺在我身上,安适的小睡片刻。阳光也十分调皮,急忙去叫醒校园内的一切,大家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只有树还在梦乡。风儿便“挑逗”起树:一会儿拨动他的头发,一会儿让他弯腰......树也忍无可忍,发出“沙沙”的怒号,似乎在对风儿示威:“小子,别玩太过火了,我也不是好惹的!”风也许是胆怯了,也许是累了,又“呼”的一声走了。 经过一番折腾,树也伸伸腰,舒活舒活筋骨。闻着空气中阳光的气息 ,振奋了,开始一天的生活。
不远处又有沁人心脾的花香袭卷而来。让人不由得“投降”于花香的包围 校园像一个大花园,多姿多彩,姹紫嫣红的。让人走进去就留连忘返。又好似置身于世外桃园,一切都是如此恬静幽美。活泼而不失安静,炫丽而不失朴实。
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躺”“调皮”写出了晨曦的可爱,“挑逗”写出了风儿的调皮。“伸腰”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的成长。 生:从多种感觉器官入手。有视觉、听觉、嗅觉。 生:还有色彩描写“姹紫嫣红” 生:动静结合:太阳和风,早起的蜂儿是动态,植物是静态! 师:刚才分析了仿写文的优点,有没有不足之处呢?你能不能指出来并帮他修改呢? 生:“却无所事事”不符合本文的感情基调。应该改成“无比期待”。 生:没有突出“校园一景”中的“校园”的特点!像“公园一景”,应该增加与校园有关的内容,例如读书声等。 生:“沙沙地怒号”矛盾,“沙沙”指风很小,怒号指风很大。而且春天风也不可能“怒号”,应该改成“嗔怒”比较好。 师:今天我们一起解决了写作景物描写时的两大问题。不知同学们收获如何,今天的作业就是修改我们的仿写文,使我们的写景文也具有更多的美点! |
从学生刚学过的课文入手,温故而知新 学习写景文后自己写景,活学活用,实地操练 评价学生的作文情况 教师要求明确 以学生习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为本课的学习内容。扣紧学生实际,更易使学生学有所得。 以课文为例,分析景物的内容。 以自己的摘抄为例,发现写景的方法。 以自己的课内摘抄为例,分析自己发现的写景方法 自我评价 同学互评 以学生的课外摘抄为例,分析自己对写景方法的掌握情况 自我评价 同学互评 学生习作 课内—课外—自己习作 由理论到实践的学习方式 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互评 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作业的布置是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的作文提升。 |
|||||
总评及建议 |
||||||
本课教学内容明确:写景的内容和写景方法。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以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为教学内容,由课内至课外的理论指导,再到学生的习作评价,由浅入深地让学生自己体会并解决自己原有的问题。本堂课,无论是学生的自评还是互评,都表现出学生在本节课上阅读与写作的能力的提高。 建议: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教师的点评不是很及时很恰当,评价是多方位的。尤其是表现性评价,其实这节课就是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的表现性评价。 |
||||||
观察者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表现性评价研究”
“课堂观察”研讨会记录表
时间 |
2010.3.15 |
地点 |
阅览室 |
主持人 |
田卫华 |
主题 |
张玲的《阅读与写作》 |
研讨过程: 田卫华:先由张玲老师说一下本课的设想和上完课后的反思。 张玲:学生都害怕写作文,其实根源在于不会阅读。我们一直说:“作文是阅读下的蛋”。这句话就形象地说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就是从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着手,解决他们“不敢写”“不会写”“写不好” 的问题。 上完课后我的反思是:在这节课中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欠缺,因为本节课我的主要思路是想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作文中理解阅读。重点解决写景文内容和形式的两大问题,即“写什么”和“怎么写”。但是在课堂学习中,我觉得师生都忽略了最重要的“真情实感的抒发”。包括学生的分析评价也是如此。作文应该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的自由抒发,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我这节课是为景物而进行景物描写,过分注重学生的技巧和方法指导,缺乏了学生由衷的感悟。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调整并提高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田卫华:其他老师说说自己的感受呢? 蒋治平:我认为张玲老师这节课对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是有帮助的。理由如下,一是 徐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学生原有的作文困惑,对学生的写作是很实用的,而且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二是思路非常清晰,学生听得明白,学得进去。三是整节课都是学生在表现,教师真的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语文课不就体现出学生的能力的提高了吗?也符合我们课题组所要研究的语文课堂表现性评价啊! 陈亚:本课教学内容明确:写景的内容和写景方法。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以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为教学内容,由课内至课外的理论指导,再到学生的习作评价,由浅入深地让学生自己体会并解决自己原有的问题。本堂课,无论是学生的自评还是互评,都表现出学生在本节课上阅读与写作的能力的提高。我的建议是: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还有教师的点评不是很及时很恰当,评价应该是多方位的。尤其是表现性评价,其实这节课就是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的表现性评价。 肖艳:这样的语文课是既有实效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活泼而灵动的课堂。因为整节课都围绕着学生的困惑展开,以解决学生问题为目标,逐步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表现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蒋春霞:我们课题研究的是语文的表现性评价,我觉得从这节课的学生表现就可以评价这节课是让学生学有所得的。 朱红莲:我也赞同其他老师的意见,另外我再补充一点建议:最后学生分析评价自己的习作时好像与前面的写景方法不是很一致了,或者说比较少,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田卫华:是啊,所以我们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否紧紧围绕我们的教学目标展开。 |
|||
研讨总结 本课教学内容明确:写景的内容和写景方法。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以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为教学内容,由课内至课外的理论指导,再到学生的习作评价,由浅入深地让学生自己体会并解决自己原有的问题。本堂课,无论是学生的自评还是互评,都表现出学生在本节课上阅读与写作的能力的提高。 建议: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教师的点评不是很及时很恰当,评价是多方位的。尤其是表现性评价,其实这节课就是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的表现性评价。 |
记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