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劳动》教案—周涛杰
(2013-09-14 13:48:02)《我们爱劳动》
浙教版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创作中近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
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些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四、教学设计
1.情境引入
(1)教师以一张那个劳动的图片来引导学生关于劳动的联想。启发学生:你们暑假在家里或者平时都参加哪些劳动呢?劳动时的工具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回忆交流,教师问,学生回答。
2.感受体验
(1)教师叫一名学生上台来展示拖地或者扫地的动作,学生们观察,教师在黑板上简单够了整个人物的动态,并且归纳出这个动态人物的动态线。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几个人物的动态线画,叫学生来猜测这个人物的动态姿势并且上台来演示。
(3)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并且以画面中的一个人物为典型,来进行动态线的整合和归纳。
(4)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尝试练习
(1)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示范一个动态人物劳动的场景。并且提出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自己所想要表达的劳动场景。
5.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