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反思

(2024-04-01 09:00:40)

      通过对上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蚕的前一阶段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刻的印象,紧接着过渡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主要围绕着两个活动进行,第一个活动围绕着“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进行。在活动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学生观察蚕蛹的变化的过程,注意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另一个问题是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状做出猜测。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二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在这一活动中,主要是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关于蚕丝的制作,我主要通过录像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生通过录像不仅亲眼看到了蚕丝的如何制成,还能够让学生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养蚕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科学研究活动,它也是一次对“蚕文化”的深刻体验,了解到了中国的丝绸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又加上还没有到养蚕的季节,学生不容易了解到养蚕的全过程,也了解不到蚕的周期。为此我主要通过录象片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蚕的一生会更加形象,而且能亲身感受到蚕的生命周期经历哪几个阶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看中学,学中记,记中想,通过借助多媒体的这种学习方式,我想学生记忆的效果会更好。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我国养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他们中大部分知道我国有“丝绸之国”之称,茧子是由蚕吐丝结成的。但他们没有亲眼看到过蚕卵,没有亲自养过蚕,对于“蚕为什么要蜕皮?”“茧子里有什么?”“飞蛾从哪来?”等问题更是一无所知。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将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学习。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工具来辅助学生的学习,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课后还有很多学生有想饲养小动物的想法,我也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着饲养。因为亲身的体验毕竟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学到很多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认识花
后一篇:串联和并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