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2022-11-30 10:02:28)
《抵抗弯曲》是科教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纸的抵抗弯曲的能力进行研究,让学生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用推理和实验认识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2.建立公正、科学、直观的实验。科学课标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向科学家那样进行公正、科学、直观的实验,从实验设计开始就要求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考虑,包括实验的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条件的控制都给出时间进行充分讨论研究,再实施实验计划。实验的结论也力求通过量化分析,通过直观的数据对比展开有力的说明,最终得出结论。
3.遵循学生科学发展的规律。学生必竟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适度的指导与扶持。因此在教学中,在探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时,我先帮学生提出拿宽度不同的两种纸指导学生进行比对实验并提出相关问题,只要让学生明确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变量。当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后便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探索。特别是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时,就可以放心的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探究。
4.注意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怕挫折,为寻求真理契而不舍的精神。我觉得作为六年级学生,让他他们学会通过数据分析总结结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每位学生都亲自去观察实验数据,以加强感受,突显出数据的变化趋势,这样让全体学生达成共识,效果会更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