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45期:精选素材|楚王失弓引发的得失之思

(2015-04-28 11:18:52)
标签:

佛学

分类: 精品素材

  《吕氏春秋》记载,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失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
  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仿说:‘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再去掉‘人’字会更好。那样就是‘失之,得之’。这样才符合天道。”
  楚王、孔子和老子,对同一件事有不同说法,是跟他们所处的地位和价值观不同有关。
  楚王丢失了心爱的弓,当然很心痛。但他想,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在自己的国土上丢了东西,不过是让自己的子民得了去。所以,楚人失之,楚人得之,“肥水不流外人田”,失与得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不找也罢。作为一国之君,他看问题的角度是从楚国出发的,所以,丝毫没有因丢失了心爱的弓而沮丧,而是神情坦荡,保持了一个君王应有的洒脱和风度。
  孔子是一个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是楚国人,而是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人。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因为国籍不同,文化修养不同,所以,他认为这句话有缺憾,如果把楚字去掉就好了。“人失之,人得之。”就显得胸怀更大。言外之意,就是楚王只想到楚人失之、楚人得之,虽然洒脱,但他的襟怀还不够宽阔。
  而老子认为,再去掉人字,改成“失之,得之。”这样才符合天道。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一部《道德经》,虽然只有几千字,却思想深刻,充满了道家的哲学思想。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在老子看来,世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失就是得,得就是失,所以,无所谓得失。孔子说:“人失之,人得之。”虽然比楚王胸怀宽大,但还只是人道。改成“失之,得之”后,才符合天道。他看问题的眼光,显然比孔夫子又略胜一筹。
  从故纸堆里翻出这则故事,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掉书袋,而是觉得这件事所讲的道理,对今人有启迪。哲人说:“各种人与事都有自己的观察点,有的需要抵近去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则只有从远处看了才能判断得最好。”我们一芥草民,当然不能与楚王、孔夫子、老子这些贵人、圣人相比,但是,他们在一件事情来临时,能从自己所处的位置来对事物作出相应的判断,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是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人生态度。
  当今社会,许多人都生活在焦虑之中。有的人为得而欣喜,有的人为失而苦恼。其实,如果抛开了个人得失,那么,得有何喜?失又何悲?失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既对立又统一。有时候,失就是得,得就是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无数次重复着一失一得。这些金钱、地位、荣誉、名气上的得得失失,其实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好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人世间,唯有健康与快乐,亲情、爱情与友情,才会让我们好好地活下去。抛开了个人得失,将功名利禄看淡,我们就会活出一种境界,就会活得健康、快乐,平静、和谐,活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http://mmbiz.qpic.cn/mmbiz/Gh0KicqVtKdRqzZuN5QaRPUF0z0AF5ccbo5kACaaVaHpSzkH3vRKzqecqSaNibEkpiaEr25WFp5KaVzNPxxEgn6lg/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