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3-05-24 10:43:42)
标签:
课题研究方案 |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幼儿终身受益。但是如果不适时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这会给幼儿未来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现如今,90%以上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交往能力受到影响。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因此适时开展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对幼儿长远的的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环境和形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性思考
1、课题研究的价值
曾经有一次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乎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了要表示道歉;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的科学家的普遍看法。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好的生活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
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以“新课改”、“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教育观念作指导,探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与策略,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提高教师教科研的工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有用的理论基础,让大家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全面提高我园保教工作水平。
2、概念界定
习惯是指在长期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以及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3、课题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 2001年10月26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17个省共316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本研究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良好生活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为幼儿园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要点
1、研究对象:各课题小组成员所在教室幼儿。
2、研究的时间:2012年2月------2014年3月
3、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使之具有独立生活、自觉安排个人生活的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通过调查,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
(2)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家园合力,提升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4、研究的内容
(1)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
(2)如何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即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集体教学活动、活动区、日常生活中)
(3)如何将本课题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谈话法、经验总结法。具体如下:
1.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调查法)
3.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谈话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6月)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
2、确定研究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3、对教师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
4、邀请课题顾问、科研人员对课题进行指导和可行性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2月)
1、方案具体化,有专人负责执行。
2、落实课题设计各种调查表格。
3、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5、积累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1、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比较幼儿生活水平发展水平。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
3、形成《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优秀案例、论文集。
4、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5、聘请专家论证、结题。
六、完成本课题的保证措施
蒋琴芳,中心幼儿园园长,她工作敬业,科研能力强,先后获得“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新北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担任过省级课题《农村幼儿生活实践活动的探索研究》、区级课题《幼儿基本体操教学的园本特色化研究》的负责人。同时在课题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上有显著的成绩和经验,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课题组其她成员均为一线教师,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教学经验丰富,合作能力强。成员中9人承担过区级公开课、观摩课,,在园能出色完成教学工作,能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每年都有数十篇论文获奖或发表,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因此能够胜任此课题的研究工作。
幼儿园图书种类齐全,理论资料较多,利于课题组成员查阅、学习。幼儿园内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并建立了校园局域网,教师查阅信息、资料非常方便。
通过多年的努力,园内已形成了较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园内还把进行课题研究工作作为教师考核内容之一,进一步调动了教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园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设备齐全,园内联网,随时能上网查找资料、收发邮件,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担任职务 |
姓名 |
现技术职称 |
具体分工 |
组 |
蒋琴芳 |
中学高级教师 |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 |
副组长 |
刘菊芬 |
小学一级教师 |
具体负责课题的实证研究 |
高丽艳 |
小学一级教师 |
查阅课题相关的学习资料、收集各项相关资料。 |
|
成 |
陈 |
小学一级教师 |
做好课题研究中的各项调查工作和各项会议记录。 |
薛丽萍 |
小学一级教师 |
对所在班级的幼儿进行专项研究,并做好记录与总结。 |
|
秦 |
小学一级教师 |
||
恽丽杰 |
小学一级教师 |
||
张燕华 |
小学一级教师 |
||
许双燕 |
小学一级教师 |
||
陈 |
小学一级教师 |
||
李冰心 |
|
八、预期成果
1、结合课题实施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集。
2、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3、课题研究论文、个案观察记录。
4、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以篇总起成果报告。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交流会,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