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幼稚园小学报考大战(六):再见,应试教育!你好,国际学校!

(2017-09-23 17:52:11)
标签:

叮当妈

香港升小面试

香港

香港小学

香港小学面试

这是幼稚园小学报考系列的终结篇了,我却迟迟未敢下笔。


可以说,从叮叮上幼稚园开始到如今她在国际小学就读,这个话题从未偏离过我和山老师讨论的重心——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山老师都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学校只是一个外部环境,主要还得看孩子自己的造化。那时候我们挣扎于香港本地直资与私立学校的报考大战中,国际学校压根没在考虑之列。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担心国际学校几乎全英文的环境,孩子的母语中文反倒基础薄弱;其二,每年二十万以上的学费杂费,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勉强可以承受,但生活水平将因此大打折扣。


报考小学进程过半时,我们除了疲态尽现,更多的是迷茫。这些林林总总的学校,纷纷声称各自的教学理念如何有特点,可面试起来都差不多。而且很明显,只要你带孩子上过专门的面试训练班,就能轻易脱颖而出。以至于叮叮每次面试前,双嘴都翘得老高,像个小老太太般长吁短叹:怎么又要面试?


于是,我们干脆放弃了好多个面试。每晚临睡前,我和山老师必定卧聊的话题是——


到底该不该考虑另一个选项的召唤——国际学校。


http://s6/mw690/003NVLxyzy7esSoOw05b5&690

拒绝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

置身香港这个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城市,对中外教育差异的感受要比内地朋友多些。我爸当了一辈子的大学教授,也是最以我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为荣的人,从小就逼我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那阵子他来香港,听闻我们开始考虑给孩子报考国际学校,竟表现出十分理解与支持,反而对我过去学习生涯来了个提纲挈领的概括:没意思。


当时我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他则不紧不慢地说道,闺女你过去学得太苦了,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重复性的考试训练上。他后来大学退休后跑了很多企业做业务指导,才发现,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大多具有非同一般的闯劲,坚韧不拔之志,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看准了想做一件事,排除万难也要上,缺什么再想办法补,而非一味等待时机成熟。这些素质都不是传统应试教育所着力培养的。


我最近也时常感叹,自己知识最渊博的时候绝对是高中时代。那时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今陪俩孩子看《火星救援》,男主在火星上独自生产出水来维持生命,叮叮问我水怎么造出来的,我却只能从脑中艰难地回忆起H₂O这个护肤品牌。给孩子们讲故事时,我也只能肤浅地讲讲曹冲称象、完璧归赵、闻鸡起舞等故事。


http://s15/mw690/003NVLxyzy7esSoSxki7e&690

为何以前学过的知识通通还给老师了?当时全部洪荒之力都用来应付考试了,随着高考的结束,一切也都归了零。


山老师跟我不一样,他能将夏商周到元明清的历史脉络理得清清楚楚,还能把西晋竹林七贤与东晋十六国讲得细致入微。但这也并非是他课上习得,而是他对历史非常感兴趣,自己课余翻阅大量史书打下的根基。


归根结底,我们在应试环境下接受的教育都太功利了。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为了能考好,只能将最主要精力投入在如何“考出来”的目标上,而非真正掌握知识。于是我们在考前突击时最勤奋,在长期深究知识原理时又犯了懒,养成了对知识囫囵吞枣的习惯,一切以最快出成绩为导向,既功利又焦虑。


像老外那种启发式的教育,一点点鼓励孩子脑洞大开,在考试大环境下,实在是太慢腾腾了。于是,你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沉不住气的家长搞出以下新闻。


http://s8/mw690/003NVLxyzy7esSoWSsDb7&690

创建世界最大网络支付平台Paypal、参与太空火箭设计、将特斯拉打造成电车界高富帅,创造力惊人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只念过本科,在宾州大学读的专业是商业管理和物理学。当被问及自己的思维如何形成,马斯克说自己思考问题习惯去发掘本质,受物理学影响最大。并非是他记住了任何一个物理学公式,而是掌握了“物理学第一原理”,他去追究最原始的假设和根本道理。谈及经济学,他也说经济学原理这门课最重要,可以追溯人类经济活动的本源


他提到的一点令我印象深刻,人类有一个比较懒惰的思维方法,就是用类比去思考。大多数人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奉行拿来主义,在别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那种创新只能是边际性的,要想有革命性的创新则必须追溯本源。


http://s14/mw690/003NVLxyzy7esSp4cbzad&690
埃隆马斯克

这令我想起了自己那些年搞过的经济学研究。尽管我硕士、博士期间的经济学成绩都非常好,无论理论还是实证研究成果也都转化成一篇篇论文,甚至被国际顶尖期刊录用。但我研究出来的结果无外乎是对现有理论或实证方法、数据进行小修小补,做些边缘性改进。在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维)上我极度匮乏,也缺少经济学intuition,前行过程中经常有一种无力感,陷入对所谓“科研成果”的深深怀疑中。


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也处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环境中,尽管香港很多本地学校都有启发式教学、全人发展等教育主张,但如果你仔细查看那些学校论坛,你会发现,日子久了,很多家长都慨叹:学校升学压力很大,到底还是向现实低了头。


叮叮拿到优才的offer我也开心过好一阵子,对优才的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很是认同。可是只要它还处在这个考试体系下,只要离不开这种评判方式,它终究要将大部分资源朝最有利于考试的方向倾斜。


自己踩过的坑,伴随着阅历增长,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别让孩子在功利式教育中浪费青春。


http://s9/mw690/003NVLxyzy7esSp8Qpa78&690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挑学校时,除了家长自己喜欢,我必须将孩子的真正所需考虑在内。


叮叮性格偏内向,敏感脆弱,爱哭鼻子,容易受外界影响,特别需要人鼓励。她换了多家幼稚园,从公立、私立到国际学校都上了个遍,最后就属在美国国际学校读幼稚园期间最为开心。国际学校的教育以启发式为主,老师花了很多精力去鼓励学生表达,注重情商培养。叮叮在国际学校就读期间,整个人自信了不少。


http://s15/mw690/003NVLxyzy7esSpdHps3e&690

而当当是个开朗活泼的孩子,自信果敢乐观,非常主动,十分乐意跟别人打交道。他之前在本地私立名校st. catherine就读,其实已经很适应学校环境。这样的孩子去什么学校都能很快适应,抗击打能力强。

http://s3/mw690/003NVLxyzy7esSpj1xo52&690

但我听过不少妈妈说过这样的话:“我的孩子太外向了,得让他去读专门的男校,让学校好好压一压。”每每听此,我都倒吸一口凉气,为什么要压抑孩子的天性?有什么好压的?


像当当这种适应能力较强的孩子,我更愿意去保护他的天性,去保护他的强大。如果可以给他提供更适合天性发展的环境,何乐而不为?


“去学校,不是光学语言的”


是否报考国际学校,我和山老师专门针对语言学习议题多次召开紧急家庭会议。在国际学校,一般每周只有三四堂中文课,每堂课不到一小时,也有学校提供的中文课多些,但主要语言环境都是英文。我们必须承认,中文教育绝对是国际学校的一大短板。


可是,我们送孩子去学校,不是光学语言啊。


学一门语言,等于是学习用何种方式思考。全英文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孩子用国际化思维模式来思考。我们当家长的,成长于一元文化环境下,而我们的孩子必将不可避免地闯荡于多元文化下更为广阔的天空。我们不希望丢掉孩子的“中国根”,却也更加期待他们成为有国际视野的“地球人”。香港有一些优质的汉语学校,可以帮孩子进行中文充电。我对孩子将来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至于中国文化,只要坚持培养孩子兴趣就行了。我相信未来的孩子,不需要非得带着各种地区身份,才能给自己安全感。开放一点看世界,会体验到更丰富的人生。


http://s15/mw690/003NVLxyzy7esSprtn0fe&690

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和便捷。叮叮弹钢琴时,遇到不会的地方,她都会自己打开电脑,在YouTube搜索该首曲子,看别人是怎么弹的。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鱼龙混杂的信息泥涝中筛选出正确的信息,这种能力才是亟需的。而这时候,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远高于一切。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够辨证客观来看问题,总不会失之偏颇。


“笨蛋,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教育!”


http://s14/mw690/003NVLxyzy7esSpH7aZ3d&690

综合考量,我和山老师决心对原有接受的教育来个彻底的叛逃。国际学校成为不二之选。加之,在保险事业中做久了,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除了自己变开心,收入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了。面对国际学校高额的学费,我也不必捉襟见肘,更加坚定了这一选择。


于是,8月底,叮叮最终从美国国际学校的幼稚园部直升小学部,当当也从名校st. catherine转学到美国国际学校继续幼稚园生涯,姐弟俩终于在同一所学校汇合了。


国际学校究竟是什么样子?


http://s1/mw690/003NVLxyzy7esSpLUyIa0&690

孩子上国际学校后,很多港漂妈妈问我,国际学校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子?叮叮每天回来后会跟我们分享在学校的经历,从中可窥见一斑。


一、做“全球公民”(Global citizens)


“我们要培养孩子成为Global citizens(全球公民)。”这是这学期开家长会,学校对众家长说的。听起来豪言壮语,其实是在培养孩子全球视野、具备社会责任心。高晓松曾厉声斥责过奶茶妹妹前男友——清华男神梁植,不关心国家,不关心社会,反倒上节目来问毕业后究竟该找份什么样的工作。在欧美,一个孩子关心全球变暖并不鲜见,并非每个人毕业后都死盯着自己的荷包,只顾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http://s10/mw690/003NVLxyzy7esSpVsbD49&690
美国国际学校家长会

以下是叮叮写的作文,谈的是为什么不能吃鱼翅。

不要吃鱼翅


如果你吃鱼翅,

那么就没有足够多的鲨鱼来吃其他鱼儿。

鱼儿就会泛滥成灾,到处都是!!!!

到时候鱼儿就没地儿游泳啦!


http://s7/mw690/003NVLxyzy7esSq0XWee6&690

这样一篇作文,是老师组织大家一起讨论,最后鼓励学生写下来而成的。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责任感,是学校极为重视的。这篇文章现在依旧贴在我办公室的墙上,是对叮叮的一大鼓励。


二、形成“有效沟通”(Effective communicators)


叮叮日常作业有很多都是为各种上台演讲做准备。国际学校鼓励孩子当众表达自己,每天晨会上,每个孩子轮流上台发言已成为常态。平时上课,老师鼓励孩子提问,经常让孩子自己写下一个故事,然后上台跟大家一起分享。


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害羞内向的叮叮当众说话时不再怯场了。不要低估这种对表达的训练,很多人肯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跟歪果仁打交道时,我们就算工作做到了100分,讲出来后却只剩下80分,不拔尖,也不差。而老外也许做不到100分,却可以通过精彩的presentation,深入浅出,达到120分的效果。优秀的表达能力是需要毕齐一生而努力之,从娃娃抓起的话会受益无穷。


三、当“给力的思考者”(Empowered thinkers)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做选择的过程,选择不同,结果大相径庭。国际学校特别强调通过培养孩子一点一滴的思考,做出较优的选择(Make Good Choice)。


最近热议的罗某笑事件,舆论出现较大分化。一开始是大家扎堆捐钱,后来听说罗尔有三套房,又都不愿意捐了,其实这事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等,罗尔的女儿罗某笑确实得了白血病,他有募捐权利,可罗尔在撰文时,光说生病花费大,只字未提自己有三套房的事实。这种信息不对等直接影响了募捐行为,这才是关键。如果你在纷繁信息面前盲目跟风走,就不太容易做出正确选择。



http://s12/mw690/003NVLxyzy7esSq5VG3cb&690
叮叮阅读的照片登上了学校简报

此外,学校也鼓励孩子通过阅读来形成独立思考。叮叮今年1月就去了美国国际学校,近一年来,她彻底完成了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变。现在她在家里的书房一呆就是两小时,完全沉浸在书海中不能自拔,还时常饶有兴致地跟我分享书中的故事。


四、做“全面发展的个人”(Well-rounded individuals)


除了文化教育,学校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才能,用内地学校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http://s11/mw690/003NVLxyzy7esSqabfc6a&690

http://s14/mw690/003NVLxyzy7esSqhJOR5d&690
音乐教室里有五花八门的乐器

http://s14/mw690/003NVLxyzy7esSqmtY12d&690
学校Winter Fair 上,几位校长的花哨装扮

体育也是国际学校看重的一方面。欧美国家,像林书豪这种出自哈佛高材生的NBA运动员是很常见的,不同于中国的举国体育制度,西方国家那些有天赋的运动员大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而非从小送到专门体校,文化课薄弱。体育成绩是将来考大学的一大重要指标,学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非常看重。叮叮现在无论春夏秋冬,坚持游泳已有两年之久,体质增强不说,整个人也活泼开朗了不少。

http://s12/mw690/003NVLxyzy7esSqrkld7b&690

内地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因私塾式教育引起热议,他没让儿子去学校,而是自己编写教材在家里教。当时他提出,只有三个条件满足才会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


第一,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有尊严,不能因孩子成绩不好就没有尊严了。


第二,孩子们获得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不能特痛苦。


第三,学校评判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孩子对他所学这门课的兴趣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越来越大就成功了。


我也时刻以此来警醒自己,哪怕孩子学得慢些,也拒绝让孩子在急功近利的环境下接受教育。


曾有一对汕头的老师夫妻,带着女儿来香港投保,配齐了大人的保障、孩子的成长基金。后来她在微信上跟我探讨还有什么可投资的,他们手上还有些闲钱,但不愿再把钱砸在房子上。


我毫不犹豫地跟她说:“一定是投入在您女儿的教育上最值得。”


因为投入在孩子的教育上,也许就改写了一个孩子的命运轨迹。


http://s5/mw690/003NVLxyzy7esSY2G9ed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