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基本计算策略研究》研究学习心得

(2019-03-14 09:40:29)

小学数学基本计算策略研究研究学习心得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下面就关于“小学数学基本计算策略研究”课题准备阶段的学习心得,简单的谈一谈。

一、抓好计算教学的重点关---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不要忽视口算基础训练重视笔算与估算结合。

到目前为此,还有个别老师深陷应试教育的误区,总认为口算题占的分量轻,不应花大力气练,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任何计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运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练习,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口算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变性,使学生的计算既快速,又准确一定要重视笔算与估算结合,把估算作为现代数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这既能为学生数学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符合学生今后的生活需要。在老师反复的讲解下,我们的学生反而对估算无所适从。在我们过度教学和刻板的评价下,使估算教学偏离了它的初衷。教师精确计算的意识远远强于估算。教学时重视学生感悟估算的意义、体验估算的价值,按教材程序让学生蜻蜓点水式讨论一下估算的方法和结果,主要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如何精确计算上,估算就会教之无味,弃之不能

三、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技巧。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是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与旧教材的计算教学最大的区别,但有的教师盲目地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忽视对算法的优化,使学生难以把握好的算法,而导致学生计算能力有弱化趋势。算法多样化并不是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算法的特点,从而确定一些简便、快捷的方法。在算法多样化中倡导和推荐一种最优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及计算技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合乎逻辑的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四、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也是终身受益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不清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首先,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式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总之,对小学生计算能力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入手,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探究的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明晰算理,掌握算法,获取知识。它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道路上扫除障碍教师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意志品格,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