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2019-05-28 10:18:00)
标签:
教育 |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学校:盐城市大丰区人民路小学
主持人:徐
婧
一、课题名称: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却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对策进行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
农村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弱,留守儿童比较多。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研究的对象是“学困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是既古老,又不断推陈出新的永恒的命题。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询,我们对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主要有以下一些成果。
(一)关于“学困生”的分类
关于“学困生”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
1.按学习困难程度分类有:严重学习困难学生、中度学习困难学生、轻度学习困难学生;
2.按学习动机分类有:被动型、随波型、混日型、虚荣型。
3.
学习困难学生综合分类有:智力型差生、非智力型差生。
(二)关于“学困生”的成因
关于“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论或研究成果:巴班斯基(苏联)对学业不良原因的分类,盖里蒙特的分类,波里索夫的图式,翟特林的分类,何家铿的差生成因分析,万智儒的差生个案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因分析,陈仙梅的结论,金星明、郭迪的调查,科尔曼报告,王敬国分层抽样调查等。这些理论和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学困生”的成因。
生理因素:早期教育不良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等。
从家庭因素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
四、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本课题预定研究小学英语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践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本课题将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及时联系家长,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研究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实理解,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
2.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低分率,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3.探索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
4.通过对现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现象,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六、课题研究方法
七、课题研究过程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
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分期举办各类调查和教学研讨活动,广泛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具体任务:
(三)总结阶段(2019年11月—2019年12月)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1.相关学科关于课题的阶段性小结、论文、经验总结。
(二)、最终研究成果:
3、优秀教学设计、特色案例、个案集。
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朝气蓬勃的研究团队
课题组都是青年教师,他们朝气蓬勃具有开拓精神,科研氛围比较浓郁,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教学的骨干,他们教学的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较强。
2.教学条件比较完善
(二)研究的保障措施
1.领导大力支持
2.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参与教师的研究素质。
3.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徐 婧
副组长:郭 瑾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郭瑾 朱丽丽/设计类型丰富的帮扶策略
黄艳/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
姚桂兰董春美/进行本课题的实践操作
课题报告执笔人:徐
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