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与中国四大名著

(2013-06-22 11:10:29)
标签:

文化

分类: 煮酒.论英雄
四大名著:杯盏中的乱世玄机

宽泛地说,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所描写的历史背景,无一不是乱世。《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鹿鼎纷争和“群‘贼’云涌”不用多说,而《红楼梦》这么一曲末世哀歌,其世道乱相,或许更甚前者。甚至连《西游记》的背景,虽与人间的大唐盛世牵连,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所遭遇的妖魔鬼怪之乱,所影射者,岂非也是一种世道人心信仰之迷乱?故而,四大名著,杯藏玄机,均与酒“斩不断,理还乱。”借李白的话说,那叫做“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也。
三国:吊诡之酒
    《三国演义》里描写喝酒的场面,也许不像《水浒传》那样多。但乱世之酒,勾兑了许多的血腥和勾心斗角与尔虞我诈,每喝则令人心惊肉跳,甚至比楚汉相争时的“鸿门宴”里的杯盏玄机还要吊诡——酒杯一摔,总有人人头落地,比如曹丞相赤壁船头对酒当歌之际,杨馥一句忠言,脑袋就般了家。
    三国之酒,喝得最著名的还是“曹操煮酒论英雄”(第21回)——其时实力尚不足以争夺天下的刘备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而多疑的曹操,竟在青梅成熟时节邀刘备共饮。酒至半酣,曹操借故问备谁是当世英雄,刘备东拉西扯,乱点鸳鸯,曹操突然单刀直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所谓使君,指的就是刘备,那意思是说,未来争夺天下的,就只有你我二人了。刘备一听曹丞相如此说话,吓得连手中的汤勺和酒杯都失手落地,幸好一声惊雷适时爆响,刘备才得以虚以委蛇:“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一问一答间机关算尽,两人的险恶心机实在是深不可测。
    由于传说及其诸多原因,关羽成了整部《三国演义》里的“神人”。但在我看来,关羽不过一介武夫,在战场上杀敌,他固然也算条好汉,但也比张飞、赵云、马超和老黄忠强不到哪里去。论性格学识,与“定三分隆中决策”(第38回)的诸葛亮无法比拟不说,纵然比之于“只会哭”的刘玄德,那也差得太远;论武功气势,他比吕布恐怕连一半都不到。关公之所以能在后世“称神成圣”,个人以为那还是因为酒——其一:关羽出战前热好的庆功酒还没冷却,华雄就已身首异处;其二是,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他竟然一边喝酒一边下棋……当然,成也酒、败也酒,酒后的关羽丢了荆州,走了麦城,在醉醺醺中走向了天堂……这是否印证了后人杨慎的一句诗:“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水浒:血性之酒
    “好汉海量逞风流,水泊梁山酒风烈”。四大名著中与酒最难分割者,非水浒莫属。《水浒传》里的酒,乃是血性之酒,一百单八好汉,个个都狂饮不羁——有好汉前来投奔梁山,弟兄们欢天喜地,喝!有好汉下山冲锋陷阵,设宴为其壮行,喝!有杀敌有功者,凯旋归来,更得大办宴席,喝!如此成群结伙的喝,为逞能喝多少都不在话下,反正就算醉倒了,那也叫英雄本色。厉害的是单独一人在外,梁山好汉也要喝,比如武松在上景阳冈打虎之前,一连喝了18碗所谓的“出门倒”,再比如鲁智深两次大闹五台山,第一次在山腰间喝了一大桶,第二次在山下,先喝了20来碗,又要了一桶,也喝得精光……越喝越力拔山兮,越喝越壮怀激烈,实可称奇,只不知作者施耐庵罗贯中酒量如何?
    且不论施耐庵罗贯中酒量大小,但他们善饮,那却是肯定的。俗话说“茶清心酒乱性”,这在《水浒传》里也“颠扑不破”:梁山好汉们以酒会友、贪杯误事、借酒发疯、酒后闯祸的事情,那可是数不胜数。就说那酒量稀松的宋江吧,在浔阳楼上(第38回),因被刺配江州,和一群草莽弟兄混,不觉感恨伤怀。倚栏独斟,一杯两盏就喝高了,这位失意的“老大”借着酒兴,便在浔阳楼的墙壁上涂鸦:“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以致后来遭小人诬告题反诗,身陷江州大牢。幸亏他的梁山同胞大闹江州勇劫法场,好歹才捡回了一条命来。
    事实上,酒已经融入了梁山好汉们的血液,成为其完整生命中最为雄健的一部分。酒与梁山好汉们所结下的不解之缘,才使这些草莽英雄们的豪侠忠义,具有了风流浪漫的色彩和生命光辉……如果没有酒,《水浒传》将失去多少回肠荡气的色彩!
 
西游:素酒非酒
     《西游记》是一部沾酒相对较少的名著,这可能与佛家戒律有关:全书写饮酒场面103次,其中涉及孙悟空师徒的场面仅有36次——从猴王出世到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共饮酒8次;从第14回三藏收了悟空为徒,到第100回五圣成真,87回中涉及三藏师徒的宴饮场面共28场次——其中,酬谢15次,奉劳4次,饯行3次,以酒用计3次,联谊、庆功、结义各1次,从出家人角度,也不可谓不多。
    玄奘去西天取经,唐太宗举爵赐酒饯行,玄奘谢恩接酒不敢饮,因为“酒乃僧家第一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玄奘才“不敢不受”。可见唐僧师徒即使饮酒,也很有分寸。
    惟一“没有分寸”的一次是悟空喝醉酒后大闹天宫,我觉得此时喝出了真性情的孙悟空才堪称“齐天大圣”,本节也才是《西游记》最出彩的章回——大圣率性而为,把整个天庭搅成了一锅粥。猴王内敛于大圣心中的正气和反判精神终于被上界的玉液琼浆完全激发出来。读罢,感觉就如烈酒灌胸后策马飞奔,纵情放歌那般豪迈。
红楼:情趣之酒
    如果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与酒最难分割者,非《水浒传》莫属的话,那么所有描写酒的文字,《红楼梦》才可算是登峰造极。
    曹雪芹曾被他的朋友们比作放浪不羁而又嗜酒如命的晋朝阮藉。为了喝酒,曹雪芹卖字卖画卖物,甚至连标志他旗人身份的佩刀都卖。了换酒喝,还自诩为“燕市酒徒”,所以他呕心沥血的《红楼梦》,不但写了各种酒及饮酒习俗,还写了酒令、酒具、酒幌、酒肆、甚至酒妓等等,可说是集中国酒文化之大成。
    《红楼梦》从第1回甄士隐中秋邀贾雨村书房饮酒起,到117回邢大舅王仁贾蔷等在贾家外书房喝酒止,直接描写喝酒的场面共有60多处。其中,第5回曹雪芹虚构的“万艳同杯”酒,说那是用百花之蕊,万木之汗,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制而成,其实是用谐音来表达对女子薄命的深切同情——“万艳同杯”者,“万艳同悲”也!
    而第5回和第11回,曹雪芹特意引出秦可卿房中那幅“海棠春睡图”两边秦太虚写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已说明饮酒已属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高雅文化。
    曹雪芹提到关于饮酒的各种名目有20种,如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等……许多习俗、场景,都描述尽了18世纪发生在一个没落封建贵族家庭里种种礼仪、习俗、欢乐和辛酸。
    《红楼梦》中写酒,写得最多的是绍兴黄酒。据《吕氏春秋》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绍兴已经产酒,到南北朝以后,绍兴酒有了较大的发展,素有越酒行天下的说法,到18世纪《红楼梦》成书的年代,绍兴酒更是遐迩闻名。作为黄酒中之上品,绍兴酒远销至金陵、京华,并成为上层社会达官贵人相互馈赠的礼品和封建贵族之家饮宴之佳品。
    除了绍兴黄酒,《红楼梦》中还提到惠泉酒、屠苏酒、合欢酒、西洋葡萄酒、果子酒……除这些酒名酒种外,曹雪芹还不止一次地借笔下的人物,介绍了酒的基本知识和饮酒方法。譬如酒除了饮用之外,还可以用来做莱肴的烹调佐料,当中药的药引,还可以用来烫衣服(见44回)等。
    曹雪芹还用重笔浓彩、描写了不少以酒赋诗传令,猜拳联句,饮酒时玩击鼓花的游戏等等。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是《红楼梦》描写饮酒场面的极致,充分体现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时,贾府兴旺的景象。鸳鸯所宣的牌令,以及大观园众女子以诗词歌赋所对的雅致令词,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清代盛世酒礼、酒俗、酒歌、酒令等诗酒文化。
    《红楼梦》里是敬酒多于罚酒。雪芹先生笔下的人物多出自知书达礼的宫宦世家,他们饮宴当然中矩中矩,讲求雅兴。文人雅士饮酒自然以行令作乐,其模式有对诗、对对联、猜谜等,书中酒令情趣盎然不说,就连各式酒具,其种类之多也令人惊叹。以其质料来分,有金、银、铜、锡质、陶土、细次、竹木、兽角、玻璃、珐琅等,形状更是外目繁多,奇巧别致,不胜枚举。人言红楼博大精深,旨趣入微,于杯盏中亦可见矣。中华民族源远留长的酒文化,伴随着《红楼梦》漂香万家,沉醉无数看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煮酒论英雄
后一篇:人生别太在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