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课堂导入
(2014-09-10 21:49:48)
标签:
教育 |
视频引入法
案例一,老师先播一段海平面上升淹没城市的电影视频,然后提问学生是谁造成这样的结果,引出二氧化碳;接着用实验进一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开门见山法
案例二,老师先讲了上节课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就开门见山介绍今天的内容是一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就讲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是老师在讲。
案例三,老师承上启下,讲到之前学过的碳的单质,今天学习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让学生指出分子结构的不同,结构上一个氧原子的差异,导致它们性质的差异,点明今天上课的内容,研究两种氧化物的性质。
趣说化学方程式导入法
案例四,由木材燃烧,写出碳和氧气燃烧的两个方程式,趣味讲解碳和他老婆氧气的比例决定了他们是一夫一妻制(CO)还是一夫两妻制(CO2)。然后又说一夫一妻的丈夫遇到落单的氧原子就变成了一夫两妻制。
实验演示法
案例五,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向放蜡烛的烧杯中倒二氧化碳气体,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水,让学生观察现象,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预习提示引导法
案例六,显然,这个班的学生之前的预习工作非常到位,老师和学生配合非常默契,在介绍二氧化碳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物质的一般步骤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接着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齐声说出物理性质包含哪些,学生由于预习充分,跟得上老师的节奏,非常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