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寻找我的伊甸园 失落的心灵家园
(2015-12-14 10:35:32)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寻找我的伊甸园 失落的心灵家园 作者:方小闹
那本书真的很好哎! 我要推荐你们看看。
在“银泰”大厦地下的一家餐厅,子真认真地说。
我静静的坐在一旁,听着她们快乐的谈天说地,一开始并不太在意,因为我听出子真在聊的是一本“迷信”类的书籍,我对这类“东东”没有太多的兴趣。
王斌老师,你也要看看,真的很好。子真忽然转过脸来冲着我说。我没言声,只是笑笑。除了哲学、文学类的书,我一般不爱看其它方面的读物,尤其是所谓启人心智的书,私下里视之为扯蛋。结果子真接下来聊到了她随着那本书的引领所作的一个灵魂漫游:
我按照书上说的,走了一遍,我真的看到了我的伊甸园,她兴奋地说,书上说伊甸园并没有象圣经说的那样因亚当、夏娃触犯了天条而被上帝驱逐了出去,它其实还存在着。书上还说,人要懂得对生命的敬畏。
这下我有点好奇了,因为子真并不是那种容易被蒙骗的人,她生长在台湾,后又赴美国读完了大学课程,毕业后回到台湾从事唱片业的演员经纪,这几年又来到大陆,在一家巨大个的国际化公司做业务主管,聪明绝顶,一身正气,她说好的东西一般都靠谱。
我们三人就这么聊着。
她们两人是我的红颜知己,子真常开玩笑说,王斌老师你是我们的大师兄哎,我们是你的小师妹,所以我们要照顾关心大师兄啦!每当说起时,她总是一副乐可支的样子。我们间的小聚会几乎是例行性的,只要她们不为业务东跑西颠,在北京能呆上一阵,我们总会约着小聚一下,聊聊各自的生活与见闻。因为我是一闲人,两袖清风,她们天南海北的飞着(我称她们为空中小飞人),所以多半坐在一起时我只是一个听众,再说,她俩酷爱世界旅游,逮到空就直飞国外,待回国再见时一定是一脸的喜庆,气色大好。前两年有一阵儿大家相对轻闲,秋夏季假日期间经常由我的好朋友礼平领着奔走在北京郊外,东张西望,因为礼平亦是爱玩的主儿,京城周边玩了个够,故而门儿清,于是他乐不滋拉地主动为大家当起了导游。我们都属于两眼一抹黑,只能是跟定了向导礼平,甚至还在外面混个野餐尝个新鲜什么的,不亦乐乎。
后来礼平自个一人上山当“农民”种地去了,而子真与小啬也开始忙了──小啬负责的几个杂志中有一个叫做《奢华旅行家》,我常戏称那不是属于我这一路的,因为冠名为“奢华”。小啬力辨道:我指的是心灵的奢华,我闻之大笑。
所以她俩凑一块常聊各种世界见闻,山川河流,以及各国酒店的风格与服务,我听着有点犯傻,落寞的竖着耳旁听着。有时她们会转脸对我说:王斌老师也可以跟我们一块去玩呀。我乐,回说,再说吧。我的再说并非是我不想玩,跟她们一道出游当然会令人快活,她们一准会照顾好我,而且见多识广得知道那里好玩,我只是觉得现如今我是一写小说的,基本没收入坐吃山空,出外的消费代价太高,待我有心思出去赚点银子回来再说。但我没对她们这么说,我只是说看我的时间吧,她们总是说,说好了哦,你到时不能不跟我们一块玩。去年子真甚至认真地安排了一次我与礼平赴台湾的计划,说到时可以住她们在台湾的家,还帮我们拉一个游玩的路线图,我与礼平听了也就是喏喏几声,最终也未能成行,想来也是缺了这份玩心。
在我的印象中,子真属于稍有点时间就会拉上老公、孩子出游的那类人,有一次小啬主动帮她们联系了国外的一些风格别致的酒店。小啬与这些酒店有业务往来,只要是她杂志的会员,可以在那些独具风格的酒店各住一天,回来只须为她杂志写上一稿即可,这也是那些酒店的广告方式之一。那次子真“海归”后将我们召去她家,子真老公还特意为我们几人准备了顿丰盛的晚餐(他的手艺可谓妙手回春),最拿手的是西式牛肉汤。就在那天,子真让我与礼平看了她们在酒店的照片,我大惊──完全不是概念中的星级酒店,一水的个性化建筑风格,有的象是独门独院的小别墅,有的则是依山傍水的庄园,还有的是一幢幢漂亮得令人咂舌的风姿绰约的小楼,规模都不大,一看就是小型化与私密化的,一扫千篇一律俗不可奈的酒店派头,清雅而别致。我感叹说真是好,于是我的两位红颜齐声说,那王斌老师下次跟我们大家一起去玩喽。我当即哑然,只能尴尬的笑笑───这种生活我向往,但暂时不属于我,我还得安静地写我的小说,让我的思绪和精神临空漫游。
子真与小啬的着装风格大不一样,子真总是穿着随便,大大咧咧,一点也不讲究,这风格也就随了她的率性,她快人快语嫉恶如仇,思维快捷反应灵敏;而小啬则不然,一身名牌,手上永远拎着一个世界最著名的小包包(我总会忘记那个著名包包的品牌)───但这些“东东”装饰在她身上并不显得炫耀,而是她天然地和她的生活品味相谐和,她亦显得毫不在意。小啬说起话来慢条斯里,性格内敛而沉稳,如见人你是无法想象她的八面来风,以几个杂志为支点,居然扩展出在国内的几大名山上建立起了文化书院,她是一个怀抱文化理想的女子。我们间的认识也是因书而结缘,子真最初是敬我是写小说的人,而小啬则酷爱我的小说。
与她们在一起聊天时我总是快乐的,因了她们身上都散发着人间正道的气息,对时代、社会以及人生我们持有相似的态度,所以能一见如故,友谊也就这么一直延续了下来。她们都属善良而温婉的女子,且襟怀坦荡有侠气。
子真与小啬一直在讨论那本讲灵魂寻找与回归的书,只是她们读到的并非同一本书,与此同时小啬亦在论述她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她认为如今之中国已然有了一批人想在未来过一种超然于世的旅游生活,应当为这些人建立一个合适的平台。子真说她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正好可以与小啬结合,因为她认识一批爱旅游的台湾艺人,可以一块交流,促进这一事业。
饭后,子真动员小啬也要看她提到的书。我们又去了国贸三期大厦。当站在扶手电梯下行时,我忽然嗅到了股奇异的香味。真好闻,我说。
这是百合花的味道,美国有些高级写字楼也会有这种百合的味道。
是真花吗?我惊奇地问。
当然是真的喽。
真好,我说,让人的心情一下子变得美好了起来,生活如果都是这样该多好。
那是,子真笑说,谁都希望生活是这样的,天天能这样。
进了地下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我巡视了一圈,没一会儿小啬拿着两本书,问:王老师你也要一本吧?我点头。
书店出来后子真建议:我们下次见面要聊这本书。我调侃说:那好呀,最重要的要聊聊我们各自见到的那个伊甸园是什么样的。
那是,子真操着她那好听的台湾腔快乐地说。
我们告别了。我最后说,每次告别都会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感。子真微笑说:那好呀王斌老师,那说明我们在北京时要经常见面。我亦乐。
回到家,我翻了一下这本书:《印加灵魂复元疗法──跨越时间之河修复生命、改造未来》,作者是一美国心理学者及人类学者,曾几十年深入印第安部落,寻找失落的古老信仰,从中发现灵魂的奥秘。我又看了一下翻译文字,颇吃惊。一般这类书在我的印象中文字极差的,简直不忍卒读,而这本则大不同,文字从容而严谨,充满了一种有节奏的韵律,显然,作者在写作上亦是充满才华的。
我对此书充满了好奇,它也被评论者称之为奇书,我感兴趣的是书中涉及了许多人类学阐释,而且对我曾几何时热心过的图腾式巫术信仰有一种崭新的发现,并将其引入现代人的灵魂寻找和皈依。
我们正处在一个失“灵”的时代,人们不再相信世上有灵魂的存在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没有了“灵魂”的禁忌与规训,于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了。超越时空的“灵魂”是否存在?现代人普遍的迷惘乃至堕落是否与“灵魂”的迷失有关?
我们有没有必要重现发现在洪荒太古时代就存在,后被我们遗忘的“灵魂”?凡灵总是附在魂上的,它虽然听上去有些虚无而飘渺,但我相信它一定是存在的,在我们的时间与历史之外而存在,它属于永恒,并俯瞰着我们这些迷失方向而心灵又无所依傍的芸芸众生。
我得看看这本书了,试着找找我的伊甸园——我失落的心灵家园。
前一篇: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方法研究
后一篇:新亚大厦深基坑半逆作法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