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客人进店却不买茶?

标签:
神农茶都 |
分类: 悦读 |
相信茶店老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客人进店后,看了又看,问了又问,摸了又摸,看的出来的确想买茶,但是最后却放下茶又走了......
是不是有点气愤,是不是很疑惑:明明想买,为什么又走了呢?怎么才能留住这些潜在客户呢?
不如总结一下,看看以下九种原因,你中了几条?
一、信任度不够
消费者购买商品,首先是建立在信任商家的基础上。如果说是初次进店的客人,导购员能否取得他的信任就至关重要。不少人都有过在购物过程中被欺骗的经历,这些经历都会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前慎重又慎重。茶店、茶店老板、导购员的诚信度,是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以及以后是否会再次购买的关键。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想要在茶店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只有长期诚信经营的茶店,才能大浪淘沙后生存下来。
二、价格超出购买力
茶叶是休闲饮品,而不是生活必需品,日常生活中,除了买茶,消费者还有其他支出。试想,如果消费者在进店之后,看到导购员介绍的商品都超出了自己的预算,他还会买吗?
针对这种情况,导购员可根据具体情况,转而向客人介绍稍低价位的同类商品,或者是给客人营造一个好的印象,期待日后成交的可能。
三、同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
对于三两成群进店的客人,导购员一定要协调好同行人的关系。很多时候,交易“黄了”的原因就是同行的人有不同意见,左右了潜在客户的决定。若是处理不好其他人的意见,交易自然难以达成。导购员只有一步一步耐心地引导,最好是能改变同行人的看法,或者是强化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从而引导至成交。
四、没有看到他所期望的茶叶
客人的需求千奇百怪,进店的客人也许想买茶,但是茶店所展示的却不是他所期望的,或者不是你正在给他介绍的那一款。而且,有时候,客人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茶。
这时候,导购员的耐心交流、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委婉的询问来把握客人究竟想要什么样的茶叶。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8/94cf7d2f61c444aba11ebaf8387f49ce.jpeg
五、买茶的欲望不够强烈
有一部分进店的客人其实并没有太强的购买欲望,可能他家里还有茶,但是又想进店看看有没有新茶、或者好的优惠活动,买一点换换口味。
遇到这种客人,可以在尊重消费者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推销,比如打折,或者满赠等,但是不能做的太过,否则寅吃卯粮,断了以后的销售之路。
六、对茶叶的了解不是很深,需求并没有那么强
针对只是进店看看,没有喝茶习惯的潜在客户,茶店要做的是委婉地向顾客渲染喝茶的好处,刺激消费者的想象,从而让潜在客户产生购买的欲望。
但是要注意,这个渲染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造假,若是像某些茶商一样“神话”喝茶,啥病都能治那就过分了,这种情况茶叶界挺多,必须遏制!
七、推销太严重了
开门迎客,热情一些没错,但是太热情了就可能把客人给吓跑了。导购员的本职是引导客人买茶,让客人花做少的钱,买到最满意的茶叶,而不是尽可能地榨掉客人口袋里的每一分钱。
针对进店客人,除了要因人制宜之外,导购员要尽量帮客人省钱,能少买就少买,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只有真心帮客户才能建立长久的客情关系。
八、导购员态度不好
消费者进店是消费的,如果遭遇态度冷淡的导购员,或者“高高在上”的导购员,那么消费者心里就会特别不舒服,更别提在你这里买茶叶了。
只有让人舒服、开心、放心的态度才能留住顾客。卖茶除了出售商品,同时也是在出售服务,你的服务不好,消费者自然就到别处去喽~~
九、给顾客的压力太大
行为压力,错误的话术,何谓压力?压力就是让顾客感觉不舒服!不舒服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摆脱不舒服!
对于进店顾客不舒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顾客最敏感的部位,那就是向他掏钱,或者说钱掏的太快;第二是不要侵犯他的私人空间,不要纠缠不放,因为现在的顾客越来越自我,越来越讲究私人空间的自由。
然而,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分析,现在的终端导购要么把话说错,要么肢体行为不当,让沉默型顾客本来就戒备的心理变得更加封闭,以至于让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不能理会导购,自己要快速寻找喜欢的产品,没有的话就赶快“转移”!所以,压力较大的接待其实是就是我们所说的“临门一脚”,不过是在把顾客往外“踢”,并且,自己浑然不知,剩下的要么是怪怨顾客太难对付,要么开始寻找自己产品没特色,要么责怪品牌知名度有问题,总之,会找出一大堆的问题来抱怨,并以此来原谅自己的过错。(来源:中外茶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