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主讲:诗歌语言与其它文体的语言特点的区分/诗人杨林
(2014-03-29 00:25:25)
标签:
名师主讲诗人杨林学习课件文化 |
分类: 名师主讲 |
诗歌语言与其它文体的语言特点的区分
主讲老师:诗人杨林 时间:2014年3月28日
23:30 整理:海韵
来自:谈诗论道群
来自:谈诗论道群
诗歌语言与其它文体的语言特点的区分——
1、共同点:
刻画人物形象、描述事物画面、还原生活情境、反映社会现象、揭示生命本质、表述自然规律;表达作者的意图、观点、思想;
形式上,分行与否;
情感上,更讲究真情实感;
表达上,语言凝练、简洁;
思想、观念上,引领哲学、宗教、人文的思维方向;
想象上,更注重诗性意味、余味、趣味的拓展;
表现上,强调隐喻、象征等各种技巧的运用;
其它文体,更注重细节、叙述、议论、说明与虚拟。
什么是诗性,归纳为四个方面:
语言的凝练性、表达的隐喻性、思维的想象性、现实的思想性。
凝练:是诗歌区别其他文体的外在形式;
隐喻:是诗歌区别其他文体的内在本质;
想象:是诗歌区别其他文体的典型特征;
思想:是诗歌区别其他文体的超前境界。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文/来小兮
一定要在黑暗中进行。
面对一块木头的黑暗时
黑的手中,忽然多出一把刻刀
一颗心脏怎样接近才能经历他的颤栗?
一个身体怎样抱紧他才能复活,才有手臂环绕而来?
唇,抵过来。
反复打磨一个词:
手上的振翅声,呐喊声,碎裂声
一个人的溺水声
反复自问:能给你飞翔吗,快感吗,活的价值吗?
能抵挡一切顽疾,虚空,孤独?
能忽略那么多疑问,质疑,厌弃的人吗?
一张沮丧的脸,经常在黑中出现
一只虫,坚定地怀在体内
我已感到那剔骨的快乐
我见过那美——如履薄冰,薄如蝉翼。
高悬的,飞驰的,站在风暴中心的眼神
——我见过那危险。见过那努力生长,挣扎,蜕变着的
向着死的生。
——好像只为那虫活着。
刀尖上,一大滴悲喜交加的黑暗
有一刻,几乎要飞起来了。有一刻,我差一点
就成为那虫。
这首诗歌,就具备了这四性。
第一段,就一句。语言凝练,但隐喻了诗性意味、点明了作者思想观念,切中了社会实际。诗歌,有了这四性,就是区别于其它文体的典型特性。但是,我们大多数诗人,往往忘了“形”的刻画,这首“雕虫”,在形的刻画中,时刻不忘这四性的反映。
先说想象性,语言固化、呆板、自动化、日常化、惯性思维,没有错误,但是,无法引发读者更多的想象。
有的缺乏想象性,最大的弊端,就是大词、空泛的情感。因为没有用细节的形,让我身临其境。 有的喜欢抒情,但是,我无法感受独特的真实,太多假,太空洞。 有的写很多,语言活跃,但是,不深入。无法给我一个完整的形,意也是不通透。
有的缺乏想象性,最大的弊端,就是大词、空泛的情感。因为没有用细节的形,让我身临其境。
诗歌其实,就是有公式的:
A+B=C
A就是“象”,B就是“意”,C就是意象。
如:《 雕
虫》 A雕虫——就是象;B生命——就是意;组合一起——就是C。即:人生的坚忍。
如:
想象性,还体现在具体的形,描写、塑造之后,已经不仅仅是本意的形了。这雕虫,最后所描写、表达的,已经超出了本身的意义,超出了人的意义。这样的语句组合,具有极大的想象性、隐喻性。这才是我看到的最具诗歌典型特征的诗歌。“一定要在黑暗中行进”,多么具体、简洁的语言,描写了雕虫的具体背景、境遇、形态,但是,隐喻了人、生命、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是隐喻、想象、凝练、思想。
黑的手中,忽然多出一把刻刀
一颗心脏怎样接近才能经历他的颤栗?
一个身体怎样抱紧他才能复活,才有手臂环绕而来?
唇,抵过来。”
雕虫的生存状态、内心体验,又怎么不是人的,我们的感受呢?这样的客观描写、叙述方式,多么地真实啊。这就是避免了作者自己自圆其说的议论和抒情方式。
小虫——渺小的生命 ; 卑微的生命;包括社会底层的人,都是雕虫。
反复打磨一个词:
手上的振翅声,呐喊声,碎裂声
一个人的溺水声
反复自问:能给你飞翔吗,快感吗,活的价值吗?
能抵挡一切顽疾,虚空,孤独?
能忽略那么多疑问,质疑,厌弃的人吗?
这一段,体现了雕虫的感悟。 雕虫,也在问:在边缘活着,快乐、价值,虚空、孤独、质疑。
这一段,体现了雕虫的感悟。
一张沮丧的脸,经常在黑中出现
一只虫,坚定地怀在体内
我已感到那剔骨的快乐
我见过那美——如履薄冰,薄如蝉翼。
高悬的,飞驰的,站在风暴中心的眼神
——我见过那危险。见过那努力生长,挣扎,蜕变着的
向着死的生。
一只虫,坚定地怀在体内
我已感到那剔骨的快乐
我见过那美——如履薄冰,薄如蝉翼。
高悬的,飞驰的,站在风暴中心的眼神
——我见过那危险。见过那努力生长,挣扎,蜕变着的
向着死的生。
“我见过那危险。见过那努力生长,挣扎,蜕变着的向着死的生。”
刀尖上,一大滴悲喜交加的黑暗
有一刻,几乎要飞起来了。有一刻,我差一点
就成为那虫。
最后,“我”怀有对雕虫的悲悯,对卑微的感概。对黑暗的抗争,对生命的敬畏。
诗性意味,就是隐喻、想象、思想。而凝练,仅仅是对语言张力的要求。
后记:
后一篇:《风吹过的声音》(外一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