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去齐鲁大地转个圈(23)---孔林就是孔家的家族墓地

标签:
转载 |
孔林是曲阜三孔里离市区最远的一个景区,因为这就是一片老孔家的私人墓地,所以它不可能离市区太近了。这一片私人墓地占地近200万平方米,有坟冢10万余座。这是大门外面的神道碑,通过神道与墓地的大门相连。1961年3月4日,孔林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就是孔林外面的神道,修剪得非常整齐,神道两边各有一排参天的古柏,使孔林增加了神秘和肃穆的气氛。
在神道碑后面是一具硕大的万古长春坊,这牌坊为石质结构,长22.71米,宽7.96米,远远看上去相当漂亮和气派,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此坊系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坊顶雕瓦垅及脊兽,檐下雕有斗拱。坊额刻于明间花板上,正书“万古长春”四个大字,笔势沉厚,字体端庄。
这牌坊的六根立柱设计得非常精美,在额坊、立柱、花板上都遍布精美的雕刻,在立柱上是深浮雕,花板上是浅浮雕。
六根石柱前后都有石抱鼓的装饰,前后一共十二个石抱鼓一字排开相当的壮观,每个石抱鼓上都坐着一只石狮子雕塑,活灵活现非常精美,两侧的鼓面上分别浮雕龙、鹿、牡丹等图案。
一直往里走,这是至圣林坊,孔庙叫做至圣庙,所以这里就称作至圣林,这个坊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始终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筑特点。此坊四柱三间三楼式木制牌坊,绿琉璃瓦庑殿顶,前后檐下皆用雕刻精制的斗拱,彩画精细,十分精美,坊前有明崇祯七年雕刻的石狮一对
过了至圣林坊,就开始沿着青石板的路一直往里走,这个地方有个坐电瓶车发车站,但是坐车的人不多。
沿着青石板路走到头就是孔林的二林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我感觉这才是墓地的大门,因为进了这个门就有零散的坟墓了,门外没有
这个门始建于元至顺二年,明弘治七年,孔子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添建门楼,现存观楼五间,重檐绿瓦歇山顶,无斗拱,下檐四周有回廊,廊柱下置鼓礅柱础。在清雍正十年和1964年曾经重修,门前石栏内放有石狮一对,均为明崇祯七年雕刻。
进了二林门就可以看见分散在各处的孔家后人的坟墓,多得到处都是看不过来。
大名鼎鼎的孔令贻(1872-1919),是孔子的第76代嫡孙。1898年孔令贻奉谕为翰林院侍讲,并正式主持府务。1892年署理四氏学学务。1907年奉旨稽查山东学务。1913年中华民国封衍圣公,孔令贻墓位于孔林内东北角。
同样鼎鼎大名的孔尚任(1648年—1718年),是孔子的第64代嫡孙,孔尚任是清初的著名诗人和戏曲家,著名的《桃花扇》就是他的杰作,孔尚任的墓位也在这里。
![[转载]我去齐鲁大地转个圈(23)---孔林就是孔家的家族墓地 [转载]我去齐鲁大地转个圈(23)---孔林就是孔家的家族墓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个桥叫做洙水桥,位于石坊之后,在孔子墓轴线南端。洙水桥建于金代以前或者金代。明弘治七年,孔子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增设桥石栏杆,并于左右两侧添建两座小桥,均有石栏杆,因桥为平型,习惯称为“东平桥”、“西平桥”。
再往里走首先看到的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墓,孔伋的墓位于孔子墓南约20米处,墓圆形,封土东西18米,南北21米,高4米,为大型坟冢。墓前石碑两尊,前碑正书“沂国述圣公墓”,是明代立的石碑,后面还有一个小碑,上面篆书写着“三世祖墓”,是孔子五十一代嫡孙衍圣公孔元所立。
再往前走是孔子的儿子孔鲤的墓,孔鲤墓位于孔子墓东稍偏南5米处,封土东西18.00米,南北23.00米,高3.00米,为大型坟冢。墓前有石碑两尊,前碑正书“泗水侯墓”,明代立石,后为一小碑,篆书“二世祖墓”。
儿子和孙子的墓都过去了,最后才来到孔子的墓前。墓前也是有石碑两尊,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石碑有点残破不堪,感觉应该是历史文物,
是由孔子五十九代嫡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和五十八代嫡孙孔公堂等人共立的石碑,后面那块碑上篆书“宣圣墓”三字。
孔子墓前设有石供案、石鼎、石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石案为明代雕刻,石鼎为清雍正十年制作。由于我去的当天正赶上一伙中学生在搞活动,所以墓前的两个花篮摆放着鲜花,估计平时没有这个待遇。
在孔子墓的旁边有一尊“子贡庐墓处”石碑,这是子贡当年为孔子守灵的地方,据说当年就是一间破茅草屋,现在与时俱进变成大屋顶了。
在子贡为老师守灵的小屋里出售这样的红帖子,这些中学生们纷纷购买这样的幸福帖,然后写上自己的心愿挂在这里,发誓要向子贡学习,尊重自己的老师。
临出来的时候还看见这个“远代储墓望祭之坛”的石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的理解就是,还有很多孔氏远代的各支宗亲,他们没有资格或者没有在这里设立墓地,估计这里就是统一祭祀这些孔氏后人的地方了。
孔林里埋葬的孔子嫡孙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孙已至七十八代,从周朝至今全无间断。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做为一个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它是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所居统治地位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