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贵州:“青岩古镇”游记(3)》
贵州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青岩古镇在历史上是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古镇的城墙原为土城,历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经过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渐渐成为街巷纵横交错的石城。城楼高耸入云、城墙蜿蜒逶迤,城内巷道交错、青石板路幽静曲折。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星罗棋布、点缀其间。古镇内现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二宫、一院、一楼、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群落,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的古镇之一。2010年青岩古镇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
因青岩古镇景点众多,计划分为五集进行介绍。
本文为第四集,介绍:赵公专祠-东明清街-文昌阁-赵以炯状元故居-《花溪风物》文创体验馆-龙泉奇石苑
下图、大门左侧墙上的雕刻,篆字横额:柱石

下图、大门右侧墙上的雕刻,篆字横额:金湯

下图、“赵公专祠”简介


下图、“赵公专祠”平面图。由于时间关系,未进祠拍摄。

下图、“赵公专祠”简介碑刻

下图、“赵公专祠”以北、南街最后一段街景。

下图、回望“赵公专祠”

下图、前行不足百米,道路又开始转为上坡。

下图、终于到达南街与东西明清街交汇处。这是路口西北侧的“东西明清街”简介和导游图。

下图、这是路口东侧的“东明清街”支路。

下图、沿路东行不远,就是位于路南的文昌阁
对联:偉大神州上下五千年數不盡兒女英雄博取功名酬壯志
文明古鎮方圓三十裏興更多中小學校廣開風氣樹新人

下图、文昌阁也是收费景点,因为我们没有购买通票,只好在大门处拍摄了一座大殿照片。
文昌阁位于东街143号,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下图、路旁的木结构房屋

下图、路旁的木雕,有点“少儿不宜”

下图、一路上行的北街

下图、一路上行的北街

下图、刻在状元街口的路标-状元故居

下图、状元街(此方向是西南)
下图、赵以炯状元故居,位于状元街6号,这是故居外的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赵以炯状元故居”碑和《简介》。
下图、“赵以炯状元故居”在古镇中的位置
下图、赵以炯状元故居也是收费景点,因为我们没有购买通票,只好在大门处拍摄了一张院内照片。
下图、赵以炯状元故居大门,对联:琴鶴譜誌
論語傳家

下图、状元街8号院,是《花溪风物》文创体验馆

下图、文创体验馆外貌



下图、院内的四位吹唢呐艺人青铜铸像,排在最前的这位竟然是没有脸的造型。

下图、登堂入室,一座木质透窗形式的屏风,很是精美。

下图、转入屏风后面,是“魅力青岩”摄影展

下图、精雕细刻的六柱架子牀,木料为印尼白木

下图、上面照片是青岩古镇的南城门-定广门和定广湖

下图、照片上:迎祥寺山门
照片下:宫詹桥,位于贵阳青岩镇思潜村蒙贡寨,俗称高车桥、又称蒙贡大桥、简称大桥。是黔中才子周起渭(字渔璜,青岩骑龙人)在京城担任詹事府詹事时,于弥留之际嘱其后人在家乡兴建的。故称宫詹桥。

下图、“天河潭”照片。天河潭景区位于花溪区石板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天河潭原名天生桥,因这里有座有溶岩天生成的大石桥而得名。

下图、上:陈YI诗一首
下:青岩古镇照片

下图、上:青岩堡
下:夜郎谷,是花溪景观中独具魅力的神秘之谷。从贵阳市区往花溪、青岩方向22公里的党武乡境内。花溪海拔最高的斗蓬山山顶,保留着一处古营盘遗址,相传曾是夜郎王后裔设立的金竹司所在地。

下图、上:刺绣-苗家人传承的记忆
下:蜡染-古文明的幽远色调

下图、上:苗银-璀璨银光
下:遇予---以风物之名 遇见花溪之美
下图、上:地方名产:都匀毛尖、辣椒、玫瑰糖
下:春茶·上新
下图、贵州古建筑中典型的木雕门窗,堪称精品
下图、贵州古建筑中典型的木雕门窗
下图、贵州古建筑中典型的木雕门窗
下图、从“花溪文创体验馆”向北,状元街南侧的一座老房子,外墙有三分之二的高度为条石砌筑,三分之一为灰砖砌筑,
下图、状元街北侧的新式楼房建筑,从这里再向前行不远,就是古镇的“天主教堂”,我已经去过了。详见本博客日志:青岩古镇(1)
下图、返回北街,继续向北,远处的白色建筑就是“龙泉奇石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