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的山歌与阳朔山水传说

标签:
刘三姐阳朔漓江冠岩导游杂谈 |
分类: 娱乐 |
很久很久以前,刘三姐的歌声就飘荡在阳朔的名山胜水之间,阳朔一带的人称她为刘三妹。
一年春天,刘三姐驾着小船,由桂林沿漓江下阳朔,当地来到冠岩这地方时,夜幕降临,只好泊在冠岩外。一阵清风从岩里送出声声渔鼓:
山影动,水光浮,月照冠岩分外幽。
老渔翁,破钓舟,放浪形骸得自由。
世事沧桑原正道,一杯浊酒散千愁。
刘三姐顺着歌声探访,见一老渔翁,互通姓名后,老渔翁惊喜他说:“啊!原来刘三姐就是刘三妹,久仰久仰,这次歌仙光临,要多唱几首。”
刘三姐在老渔翁的陪同下一边谈一边细细观看冠岩的景致,只见岩内石钟乳罗列,琳琅满目。一道清泉从石门涌出,注入漓江。老渔翁告诉三姐:“冠岩共分五重,里面还有四重,可惜歌仙来的不是时候,春水淹没石门进不去。”刘三姐听罢轻轻叹了口气,这时天色渐渐明亮,已经是早晨了,临别时随口唱出两首山歌:
满船明月冠岩宿,破晓天开千里目。
多谢渔翁情义重,送我漓江画一幅。
冠岩外景赛流州,还有奇观在里头。
等得石门开放后,仙风一艇再来游。
仙人磨米
小船进入杨堤,山回水转,别开画面。刘三姐在杨堤渡口暂停,见对岸挂舵山侧的小山上,一石人推着一盘大石磨,在云霭中时隐时现。撑船老人告诉她:“从前挂舵山下,有十来户人,只一户财主,其余都是穷人。财主听说挂舵山的岩洞里有仙人,有求必应。一天叫长工陪同去求仙,仙人先问财主:‘你求什么?’财主说:‘我求点石成金’。果然仙人手指点处,几块石头即变成黄灿灿的金子,财主捧在怀里,笑出了眼泪。仙人再间长工:‘你求什么?’长工说:‘我求磨石成米’。仙人说:‘你去推那盘石磨吧。’财主捧着金子欢欢喜喜下山,暗笑长工是笨蛋。事后,财主家失火,粮食烧得精光,加上连续三年大旱,田禾地货颗粒无收,财主被饿得皮包骨头。长工坚持推磨,终于磨古籍成米,从挂舵山的古籍洞流出,穷人都有粮度荒。财主非常眼红,买通官府将穷人赶走,要独占长工磨出的白米。可长工抬抬头一笑,停止推磨,化为石人,一粒米也不出了,财主抱着金子活活饿死。后人说长工成仙了,所以叫仙人磨米、同时把挂舵山的岩洞叫‘出米岩’。
刘三姐听了这段神奇的传说,迎风唱出山歌三首:
莫笑长工无计谋,朝朝推磨碧山头。
果然磨石能成米,户户穷人不用愁。
从来财主最贪心,得了五百想一千。
家有白银不满足,还求点石变黄金。
财主心中怀鬼胎,时时梦想发横财。
手捧黄金无米煮,活活饿死也应该。
九马画山
画山是阳朔著名的风景点,屹立在漓江岸边,对着江水的那面峭壁像被刀削的一样,宽都有三千三尺、壁上有数匹马形,姿态各不相同,十分奇妙,刘三姐来到画山前,回想起小时候听过的关于画山九马的传说。
有一年秋天,不知从哪里跑来八匹神马,在大磉滩头凄凉地叫起来,惊动了画山上一匹野马,野马跑下山来,加入神马之行。野马一打听,才知道这八匹神马原来是周穆王的八骏:一名绝地、二名翻风、三名奔霄、四名起影、五名逾辉、六名超光、七名腾雾、八名挟翼。这八骏曾为周穆王立下汗马功劳,先前对它们还不错,谁知后来穆王迷恋求仙,妄想长生不老,八骏冒死进谏)反被穆王责打,赶了出来,弄得无家可归。
野马非常同情、邀它们在画山定居。告诉它们说,在这里,饿了可以吃画山的草,渴了可以饮漓江的水,上不碍天,下不碍地,逍遥自在。
就这样,神马随野马一起跑上峭壁。从此画山九马传说,永远传播人间。刘三姐今天亲临其境,见景生情,唱了两首山歌:
画山故事早听过,今日亲身到画山。
九匹骏马非凡种,可惜无人配玉鞍。
画山好,画山壁上马如龙。
我想骑起如龙马,跨过珠穆朗玛峰。
http://s8/mw690/cef4fe64gde88c500e587&690
夜访西郎
刘三姐在阳朔逗留很久,她听说县城西郊有座西郎山,还得知这位西郎,原是天上的仙人,因爱慕阳朔山水,月夜下凡,超过时间不返天庭,玉帝说他违犯天条,把他点化为石人,永远站在屏风山上。刘三姐专门选了一个月色很好的夜晚,去走仿一番。当她来到屏风山下,在夜雾迷蒙之中,见西郎独立山腰,长揖相迎,对着刘三姐开腔唱道:
天上月亮圆又圆,谁知月下遇歌仙。
机会千祈莫错过,放开喉嗓把歌联。
刘三姐顺口答道。
联就联,我俩联歌讲过先。
专唱阳朔山和水,别的东西甩半边。
西郎又唱道:
阳朔山幽水又幽,神仙能得几回游。
只要长期留在此,虽然化石也风流。
刘三姐见西郎很能唱歌,要好好的陪唱到底,忙应声唱道:
天上风光没见过,地上风光见过多。
走遍五湖和四海,风光最好是阳朔。
西郎得意忘形,又高唱起来:
我不讲来你不知,讲来又怕泄天机。
双星快把鹊桥渡,误了佳期后悔迟。
刘三姐听了,感到不是滋味,带着幽默的口吻回唱:
月影随人过小溪,山歌越唱越离题。
风吹木叶催归去,懒得劳神磨嘴皮。
穿岩收徒
http://s14/mw690/cef4fe64gde88ad4459fd&690
金宝河边,有一座小巧玲珑的石山,前后穿通,爽朗透明,叫做穿岩。对岸有一株古老的榕树,浓荫蔽日,树的旁边就是榕荫古渡。
有个孤儿叫犊子,住在穿岩里。一年五月涨龙船水,河里推来一蔸枯树,长约四丈二尺,宽约一丈,两头翘,中间空。犊子捞住枯树随便加加工,便成了一只龙船。他用来作渡船,每天在榕荫古渡撑来撑去,方便过往行人。过渡人见他辛苦,自动掏钱给他,但犊子分文不要。
刘三姐来到穿岩,见犊子长得浓眉大眼,肩宽背圆,身体非常结实,年纪大约十五六岁,憨厚天真,实在可爱,亲切地问道:“你爱唱山歌吗?”犊子答道:“我顶爱唱山歌,就是不会唱。”刘三姐说:“天下无难事,不会就学嘛。”过渡人凑近犊子的耳朵悄悄他说:“她就是歌仙刘三妹。”犊子心里好高兴,今、天遇上歌仙,我要唱一首山歌来拜师。他边撑渡边想,好容易才凑成四句:
自幼未曾把书读,想歌想瘦一身肉。
磕头忙把老师拜,歌仙收我做学徒。
刘三姐点头赞赏道:“这首歌不是很好吗?“她随口唱首山歌开导他:
要学山歌并不难,人情世事用心钻。
之乎也者丢开去,出口成章过了关。
接着刘三姐乘兴又唱两首赞美穿岩古榕的山歌:
红树青山两悦眸,穿岩流水日悠悠。
有人间我在何处?我在桃源仙境游。
盘根错节一蔸榕,赛过南山不老松。
年年金宝河边立,不怕雨来不怕风。
仙山慰苦
福利圩西郊,有座高山,山有双峰,前高后低,在周围的山当中最高标突出,叫做状元峰。相传月明之夜,常有天女在峰头歌舞,所以又叫仙姑山。山麓附近有黄家崴村,村中有个穷妹子叫黄毛,父母早死,寄养在舅公家。舅公好赌,一次赌输钱,将黄毛卖给财主做”厂头。财主婆心毒手狠,黄毛常常挨打挨饿,骨瘦如柴,她熬不下去,在农历六月初一日,趁天未亮,跑上仙姑山。财主逼她舅公要人,舅公上山寻找,走到半山,上面滚下两块石头将他压死。人们说这是舅公应得的报应,就把那个地方叫舅公报。从那以后再无人敢上仙姑山了。
刘三姐很同情黄毛,冒险上山,她上到两峰之间,见高峰下有一空灵的岩洞,低峰旁有清冽的泉井,周围长满碧桃丹桂,她四处张望,茫茫无人,便唱道:
仙姑山上白云飘,上天无路又无桥。
丹桂碧桃迷望眼,不知何处找黄毛。
原来黄毛住在石岩上层,听到歌声快步出来唱道:
逃上仙山伴月眠,有谁照看有谁怜。
今日歌声何处起:莫非天上降歌仙。
唱罢扑在刘三姐怀里哭,刘三姐好言安慰。黄毛含着眼泪又唱道:
提起丫头眼泪流,天天挨饿又挨抽。
还望歌仙搭救我,大恩永远记心头。
刘三姐回歌劝道:
妹莫哭,路边树倒有人扶。
耐烦等得春天到,枯树逢春又转绿。
刘三姐临走时,叫黄毛暂时等待,有机会就来接她下山。据说后来黄毛下了山,山上的碧桃丹桂随即枯萎,泉井也干涸了。有一年春天,泉井又突然猛涨,只流了两小时左右便停止了。
巧度七夕
http://s13/mw690/cef4fe64gde88afce1cfc&690
从前,月亮山下有个小村子,村里的姑娘爱唱山歌,听说刘三姐到了阳朔,便推举一位叫月姑的中年歌手,去请刘三姐来村里过七巧节。七巧节就是七夕,即七月初七夜,平时她们度七夕,总是在院子里烧香拜月,摆出自己的刺绣来比巧赛歌。今年为了招待刘三姐,破天荒地到月亮山的月洞里度七夕。
在月洞里,月姑向刘三姐说起月亮山的故事:”在遥远的年代,王母娘娘讨厌织女私自下凡与牛郎结婚,把她抓回天庭,关在广寒宫里。还用金替在天上划了一条银河,只准织女每年七夕,渡鹊桥与牛郎相会一次,其余时间,一在天上,一在人间,不得相见。牛郎听说月亮山前的九牛岭,草美泉清,是天然的牧场,便牵着老牛到这里放牧。牛郎心里想念织女,就地捡了一片红叶,题上一首小诗:‘独立九牛岭,碧夭穿望眼。秋水念伊人,不见伊人影。’不料一阵大风将红叶吹上九霄,恰巧被白鹤童子捡得,悄悄送给织女,织女认得是牛郎写的,忙打开天窗往下看,被这座大山挡住她视线,织女用穿云箭,一箭将山头射穿一个大洞,像圆圆的月亮。织女通过大洞看到牛郎便飞身下来。他们在月洞相会,王母娘娘察觉不了,于是月洞成了他们经常聚会的秘密的地方。”
刘三姐听了这个故事,不觉心情飘荡,放声唱道:
萍水相逢缘最奇,同来月洞度七夕。
世间多少离奇事,恐怕神仙也不知。
一个叫小玉的姑娘接着唱道:
歌仙赏驾到月宫,山歌一唱乐融融。
月里媳娥听见了,也要低头拜下风。
另一个叫小环的姑娘也唱道:
我等好比小麻雀,吱吱喳喳还唱歌。
幸得歌仙来指点,乘风展翅访夭鹅。
见大家唱得高兴,月姑按不住歌喉,也放声唱起来:
月亮洞中月亮光,仙风吹到桂花香。
月下老人开口笑,想同三妹选才郎。
小玉怕刘三姐生气,赶紧插话:“月姑不要叫三妹,应当叫三姐。”月姑笑嘻嘻他说:“你们年纪小叫她三姐,我年纪大叫她三妹,是合情合理的。”刘三姐说:“我们都是姐妹,不必大客气。”接着高声唱道:
一回见面二回熟,今夜月明影不孤。
等我将来办喜事,杯杯美酒敬月姑。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又互相唱和一番,才高高兴兴地下了月亮山。
黄道对歌
http://s11/mw690/cef4fe64gde88b212a5aa&690
从前东郎山下,有条街道,住着赫赫有名三进士,莫知彰、知微、知显。同时还有一条规定:“头上无金钡,莫过黄道街。”意思是说这里是书香之地,富贵之乡,一般穷人俗子没有资格到此。
东郎山在阳朔城东二十五华里,是阳朔名胜之一。有一、石头竖立在山顶,像足一个人,连五官都分得清。刘三姐决意要去看东郎山,但需要经过黄道街,当她走到街口就被拦住了。给进士守街的是一位秀才,这位秀才摆出一副臭架子,大声对刘三姐嚷道:“不长眼睛吗?路牌上斗大的字写得清清楚楚,你竟敢闯来?”
刘三姐早看了路牌,顺手在路旁折一技荆柴插在头上,高声唱道:
石板铺成一条街,前人过去后人来。
有眼无珠看不见,姑娘头上有荆钡。
秀才哼了一声:“你这种荆钡,不值半文钱。”刘三姐驳斥道:“孟光的荆钦布裙为千古传诵,贵人的金钦玉带转眼成空,到底谁值钱谁不值钱,枉费你是秀才。”
秀才一时答不上话,改口说:“好吧!你开口就唱歌,量你难比刘三妹,今天唱得过我,就准你过街。”刘三姐满不在乎他说;“讲话算话,你先唱,我来对。”秀才道:“好的。”开声唱道:
小麻雀,敢与秀才来对歌。
显点功夫给你看,一笔戮破麻雀窝。
刘三姐答道:
烂秀才,不准麻雀飞过街。
任你笔头点破纸,也从麻雀窝里来。
秀才很久不开腔,刘三姐又唱道:
秀才肚里一包糠,一首山歌想断肠。
赶快放我过街去,拨开云雾看东郎。
秀才无奈,只好让刘三姐过黄道街。事后他才知道唱歌的正是歌仙刘三妹,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三姑化石
http://s14/mw690/cef4fe64gde88b4bdeb8d&690
福利圩河边的石岸上,平列着大中小三块奇石,叫三姑化石。
关于“三姑化石”的故事,与刘三姐分不开。相传古老的时候,一条清清的玲溪,贯流圩中,两岸荔枝林高大茂密,居民的茅屋伏在其中,因此圩名叫伏荔。后来才改为现名福利,当时圩里有三兄弟仗势作恶,人称“伏荔三凶”。他们无理强征荔枝税,有三个种荔枝的姑娘唱了一首山歌:
玲溪两岸荔枝香,溪上人家忙上忙。
摘尽荔枝千万颗,颗颗拿去喂豺狼。
三凶认为侮辱了他们,本想兴师问罪。但见三位姑娘长得像花朵一样,早就打算抢作小老婆,趁此机会,暗中勾通巫司婆造谣说:“三位姑娘命中注定,三姐妹要嫁三兄弟。”就备下彩衣三件、主钗三支作聘礼,限三天要人。三位姑娘慌张无主,求计于刘三姐。因为她们早已拜刘三姐为师,刘三姐告诉她们,如此如此。
第二天晚上,风雨潇潇,刘三姐从榕荫古渡,叫犊子撑起土木船,由田家河出漓江,直接开往伏荔,泊在鲤鱼洲畔。三位姑娘已在那里等候,按刘三姐的计划,将三件彩衣依序放在石岸上,三支金钗投入水中,悄悄上了船,开出鹦鹉渡不远,就听得河边人声沸腾。原来三凶决定半夜抢亲,发觉三位姑娘已走,便急忙赶来,只见石岸上摆着三件彩衣,三凶争着去拿,谁知一提彩衣即变成三块石头。后人为了纪念三位善良的姑娘,特取名三姑石,那三支金钡原来是铜的,只有一支镀了一点金。投水后,铜的沉于波底,镀金的被一阵风浪卷起,倚在鹦鹉渡口的山壁上,化为石头,就是现在见到的金钗石。
三凶又惊又恨,判断三位姑娘是由水路逃走,马上翻过山厄,沿河追赶。这时风狂雨骤,夜黑如漆、伸手不见五指。刘三姐吩咐犊子,将船藏在浦口竹林深处等候。自己上岸布下迷魂阵,朝大厄走去,故意引开三凶。
东方破晓,一阵歌声飘来,三凶顺着歌声迫去。追至大厄下,见左边有个通天的岩洞,便进去搜查,发现丢落一梳妆盒,刚转出洞口,忽然耳边响起歌声,听得很清楚,唱的是:
暂进通岩歇一歇,行装乱了懒得招。
赶紧捡根金竹子,专门来打地头蛇。
三凶听了更是恼火,不料在石板路上看到一只绣鞋,伸手去捡时,那绣鞋即陷进石板内。大凶说:“看!鞋上绣着一个刘字,一定是刘三妹的。”二凶说:“对!近来曾见刘三妹在圩上。”小凶说:“刘三妹爱唱反歌,最好不准她来伏荔/这时歌声又起:
石板中间放绣鞋,任你想来任你猜。
一条大路千人走,哪个敢说不准来。
三凶一气冲上大厄头,又见路边放着一个书箱,书箱上面明显地写着一首山歌:
大厄头上放书箱,万本歌书里面装。
谁人敢把书箱动,手不受伤眼受伤。
小凶随身带来一根铁棒,气冲冲他说:“我就不信。”一棒打去,书箱顿时变成一块大石头,二棒打去,飞起一块锋利的三角石,砸瞎他的左眼,血流满面,滚地嚎叫。这时四周天阴地暗,迷雾茫茫,凄风阵阵,只闻歌声,不见人影。大凶二凶被吓得汗毛都竖起来,忙扶起小凶,灰溜溜逃走。后梳妆岩、绣鞋印。书箱石,成为古迹,传说在民间流传。
雷公巴掌
刘三姐准备绕道上仙姑山接黄毛,走到蔼山村外,不料碰上大凶二凶,真是冤家路窄。大凶二凶是来蔼山村请草药医生为小凶诊眼睛,狭路相逢,当然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他兄弟二人如狼似虎抢上前去,将刘三姐抓住,拉拉扯扯。突然,晴空一阵霹雳,风雨大作,见一怪物,全身通红,头大眼圆,鼻勾嘴尖,手脚粗壮,腰生双翼,高举巨掌,从天降下。大凶二凶吓得魂不附体,失声大叫:“雷公雷公。”忙放开刘三姐,躲到山边的大石下面。可是巨掌已打在大石上,大石跟着陷地三尺,躲在大石下面的两个坏蛋,砸成肉酱,化为尘土。
没隔好久,天朗气清,重见光明。刘三姐仔细去看看那石上的掌印。那块大石高五尺宽,长约六七尺,石下的掌印陷进石头约一寸,五只手指和人手的模样差不多,中指最长约二尺,食指和无名指大略相等,拇指最短亦最大,兑指最小。刘三姐看罢唱道:
一块石头重万斤,不压好人压坏人。
天网恢恢疏不漏,劝人切莫昧良心。
一掌打来震耳聋,果然天上有雷公。
雷公巴掌千钧重,世人莫当耳边风。
四海传歌
有人说在阳朔城西大村门后山上那块石头,就是她的化身。其实不是这样,刘三姐得雷公已掌相救脱脸之后,起意要离开阳朔。但又非常留恋阳朔风景,曾到大村门后山上唱了一阵歌,那块石头是她当时当凳子坐的,并不是她的化身。事后,她重上仙姑山接下黄毛,邀起犊子及三位种荔枝的姑娘,驾着土木船,乘风破浪,由梧州下广州,飘洋过海到台湾传歌去了。
离开阳朔县境时,刘三姐提议每人要唱一首山歌,作为离别阳朔留念。
刘三姐唱:
高唱山歌别寿阳,寿阳山水永难忘。①
满船载去歌千首,胜过黄金百万箱。
①寿阳:阳朔的别称。
大姑唱:
我是阳朔本地人,家乡山水记心间。
鲤鱼洲畔扬帆去,不知何日泛归船。
二姑唱:
碧莲峰下扬起帆,离乡不必大悲伤。
万里还乡作好梦,随时闻到碧莲香。
小姑唱:
我辈生来是女流,好难得到外方游。
这回展翅高飞去,海阔天空几自由。
黄毛唱:
全*歌仙救出坑,小船愿与大家撑。
扯起风篷摇起浆,五湖四海有歌声。
犊子唱:
小小木船逐浪花,人生四海可为家。
跟随三姐传歌去,天大风波不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