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之貂蝉(上)

(2013-01-23 10:50:51)
标签:

杂谈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之貂蝉(上)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之貂蝉(上) - 近观屏荷 - 近观屏荷的博客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貂蝉艳史演义

作者:佚名

目录

第一章 忧心国事  第二章 焚香告天  第三章 计认干女  第四章 当筵拜客

第五章 惊艳赠冠  第六章 觌面求婚  第七章 勾引老奸  第八章 歌舞献技

第九章 连环巧计  第十章 亭上密语  第十一章 园中掷戟     第十二章 假意自刎

第十三章 病阻逆谋     第十四章 庵会受杖     第十五章 暗约佳期    

第十六章 激怒英雄   第十七章 设谋诛奸     第十八章 遁踪禅关           

 

第一章 忧心国事

 

    牡丹亭畔诉心事,纤手焚香告天地。

    但求汉祚得暂延,儿家荣辱讵在意。

    斯语忽令司徒惊,何物侍儿秉愿宏。

    英雄侠骨丈夫忘,国事何妨与细评。

    果然花貌胜千军,宝马钿车迎小君。

    巧计连环从此售,运筹衽席建奇勋。

    奇勋就,逆授者,芳名千古垂不朽。

    犹忆权奸跋扈时,忠臣义士皆束手。

    设谋救国仗红妆,为问须眉知愧否?

 

  话说汉朝,自高祖起义统一中国,传国二百余年,为外戚王莽所篡,幸赖光武崛起南阳,中兴汉室,建都洛阳,是为东汉。

  光武鉴西汉之失,严禁外戚秉政,而宦官乘机弄权。传至灵帝之时,其势日盛,天子孤立于上,家奴挟制于下。

  国舅何进,欲除宦官,轻召外兵,致命董卓,入掌朝权,废灵帝而立陈留王,是为献帝。

  董卓自废立之后,见百官震惧,莫敢谁何,阴蓄不臣之心,逼迫献帝迁都长安。

  董卓遂为丞相,自称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董氏宗族,不分老幼,皆封列侯。役民夫二十五万人,建筑郿坞,其城郭之大小、高低,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粮食,选民间美女八百人,充实其中。金玉珍宝,堆积如山,不可计算。

  家族悉居于内。董卓往来其间,百官均须伏地迎送,献帝拱手受制,不敢异同。

  董卓欲威唬百官,尝设帐于路,与公卿聚饮。适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押解前来,即命于座前,或断手足,或凿眼睛,或以大锅烹煮。哀号之声,盈天震耳,百官战栗失筋,董卓谈笑自如。

  酒过数巡,其义子吕布入帐,向董卓附耳数语,立命吕布于筵上,将司空张温,拿下斩首。百官失色,魂不附体。

  董卓笑道:“适吾儿吕奉先,言张温结连袁术,意欲谋反,是以除之,与诸公无干,不必惊畏。”众官唯唯而散。

  董卓有西凉随来之军队,出入护从,意欲加以犒赏,又恐无名。遂于黎明之时,率队出城至数十里外,将乡村良民,不论老少,悉行斩首,掳抢财帛子女,捆载而归,把首级挂在车辕,鼓吹入城,说是杀贼凯旋,借此大犒三军,屡次如是。

  长安左近之乡村,几乎剿杀尽绝,血满沟渠,尸如山积,惨不忍睹。朝官自保不暇,安敢多言?

  惟有司徒王允,见此情形,暗中发指,回至私室,独坐房中,泪下如雨,叹息道:“吾看董贼行为,无异强盗,其杀戮大臣,不过意在威唬朝官,诛芟人民,也是要想激动变乱,好遂他篡弑的心愿。可惜汉家四百年天下,完全葬送于奸贼之手了。那些平民百姓,又有何辜,要遭他这样的荼毒?只恨我王允胸怀忠义之心,手无缚鸡之力,不能翦除逆贼,坐看着他作威作福,肆行暴虐,生民受害,宗社将亡。竟无补救之策,枉自身为大臣,覥颜立朝,岂不可愧么?”

  王允自言自语了一会儿,天色已晚,家人掌上灯来,开出晚膳。王允胡乱吃了一口,满腹心事,独自踱出书房。背手低头,心内思想,要搜寻一条妙计,除却董卓,救国安民。想来想去,无计可施,心中愈加烦闷。信步行来,不知不觉踱到后园里面。

  这时,已是更深人静,那园中的花木映着星月之光,枝干交错,照在地上,纵横歪斜,被风势震动,来回乱摇。

  王允遇着这种景象,眼看着沉寂阴惨的夜色,更加撩动心内的忧愁,不知怎样才好。呆了半晌,因为积思过度,不觉一阵头昏目眩,似乎要立脚不住,幸亏身旁,有座荼縻架,支在那里,往前抢了两步,将身靠定花架,方免跌倒。

  停了多时,精神方才来复,慢慢的睁开眼睛,四下观看,觉得侧首牡丹亭上似有一星火光,又隐隐听见有长吁之声。

  王允心下大疑道:“此时夜色已深,家中之人都已安睡,何来叹息之声?莫非有奸盗之事么?这却不可不查察一番。”

  便蹑轻脚步,走近牡丹亭畔,停睛一看,原来有个侍婢,在亭上焚香膜拜,祝告天地。

  未知何人焚香祷告天地,且待下文分解。

 

第二章 焚香告天

 

  话说王允治家严肃,平常日间后园里面,不准家人、侍女,私自出入。忽然闻得长吁之声,又似乎喁喁私语,所以心中不胜惊讶,疑为奸盗,便蹑足轻声,前来查察。

  及至行近牡丹亭侧,但见一庭月色,四顾无人。亭之正中设着香桌,上面摆着金炉,炉内香雾溶溶,余烟袅袅,只是寂寂无声,不见人影。

  心下大疑道:“刚才明明的看见火光,听见人语,此时如何绝无踪影呢?这香桌和金炉也是夫人在日,焚香所用,自从夫人殁后,还有何人前来焚香呢?难道我身上不久便有大祸?

  夫人在冥冥之中已竟知道,所以十分着急,前来显灵么?”

  心中狐疑不定,向着亭内仔细观看,方见香桌之下,伏着一人,在那里叩头膜拜,低声祝告。

  王允大疑道:“此人是谁?为何更深夜静,在此焚香祷告。

  “只因自己身在亭外,急切之间,看不清梦,便轻轻的挨近亭上的栏杆,俯在上面向下观看。方知是侍婢貂蝉。

  这貂蝉本是南方人氏,幼年丧父,随了寡母来至王允府中服役,到了十二岁上,其母一病疫亡。

  王允的夫人怜其孤苦伶仃,一无依靠,便把貂蝉带在身旁,抚养长成。王夫人本因膝下空虚,时起悲感。如今有了貂蝉,就当做儿女一般,教他女工针指。那貂蝉非但相貌美丽,而且聪慧异常,凡事一教便会,一会便精。

  王夫人格外欢喜,又教他读书识字。貂蝉对于读书,尤其是性之所好,朝夕诵读,从不出外嬉戏,非特王夫人十分爱惜,就是王允也欢喜逾恒。

  到得年方二八的时候,出落得身材窈窕,人品风流,明眸皓齿,粉面朱唇,真个是花容月貌,玉骨冰肌,天上神仙,人间佳丽,天然的生成千娇百媚,世界之上真没有第二人了。

  王夫人因自己于归之后,并未生育子女,屡次劝王允纳妾,只是不肯依从。

  今见貂蝉如此美貌,又是自己抚养成人,才能既然高到极顶,性情更是柔顺温和,便有将他纳为妾媵之意。

  夫人存了此心,对于貂蝉更加宠爱。

  貂蝉生性聪明,早已料着夫人的意思,服侍之间愈加尽心竭力。不想王夫人,于去年一病不起,貂蝉不胜悲伤,哭晕数次。

  王允深为赞叹,愈加爱惜。只因自己目击朝政日非,矢志报国,不愿再娶,即妾腾亦不再纳,以免贻累他人。便命貂蝉守孝伴灵,有认为义女之意,只以事务匆忙,耽延下来,未及明言。今见貂蝉在牡丹亭上,深夜焚香,祝告天地,心上甚为诧异,疑惑貂摽擦梅兴感,所以祷告天地,冀得佳婿。便凝神细听他作何言语。

  只见貂蝉拜罢之后,对天祝祷道:下女貂蝉,敬告天地神明:只因主人为国为民,忧愁董卓扰乱,汉祚将覆,主人年老无权,不能拨乱反正,日夜焦急,须发尽白。伏求上天俯念主人忠心为国,速死董卓,以安汉室。

  下女虽身列青衣,亦知忠诚事主。若主人有所驱命,虽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亦所不辞,惟愿上天鉴此诚心,速灭董卓,俾主人得免忧愁,则下女感激无穷矣。

  祝祷既毕,连连叩首,拜伏于地。

  王允听了貂蝉一番祝词,心中不胜感动道:“不意一个小小侍女,竟能关怀君国,秉此忠诚,实为难得。莫非天意不绝汉室,应在此女身上灭绝董卓,绵延宗社么?只是董卓乃朝廷大臣,出入之时,防卫甚严,又有义子吕布追随左右,力敌万人,朝夕保护。貂蝉一个荏弱女子,虽有专诸之志,预让之忠,有何能为呢?”

  暗想一会儿道:“无论事情如何,此女既有这样的忠心,又情愿受主人的驱使,虽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亦所不辞,大约和他计议国事,可以不与泄露。或者上天不忍刘氏宗社绝灭,生民涂炭,竟在此女手中,能够成功,亦未可知。”

  便欲呼唤貂蝉商议,忽又转念道:“我此时一无计较,且莫去惊动她,待我想成一计,再和她商酌便了。”

  王允定了主张,不去惊动貂蝉;退回寝室,自去策划计策。

  未知王允有何妙计,且待下文分解。

 

第三章 计认干女

 

  话说王允自后园退回寝室,解衣安息,在床上筹划计策,反复思想,无策可施。心中焦躁道:“虽有貂蝉忠心耿耿,肯为我用,无奈没有计策,使他得近董贼,总有十个貂蝉,也是无用。”

  又想董卓行凶,全仗义子温侯吕布,勇力过人,为之保护。

  所以人人惧怕,个个心惊,不敢反对。

  想到此处,猛然醒悟道:“董卓不除,汉室必亡;欲除董卓,必须离间吕布与董卓的感情,使他父子伤残,方能成事。

  我闻董、吕二人皆是好色之徒,何不把貂蝉去引诱他们,待他父子尽入圈套,然后如此如此,离间董吕二人便了。只是此计全仗貂蝉,谅他秉性忠诚,必无推辞。惟恐机事不密,非但我的性命难保,便是国家,也就倾危了。须待明日,告知貂蝉,和他斟酌万全,方好进行。”

  王允想定主意,心中放宽,方才呼呼睡去,只因夜间未能安眠,直睡到次日日上三竿,尚未起身。

  貂蝉已来伺候过数次,见主人此时还未醒来,只得走近帐前,低声呼唤,请主人起身。

  王允被貂蝉唤醒,方知时已不早。连忙起来,梳洗已毕,已经晌午。遂即用过午膳,来到书室,将貂蝉唤到,屏退左右,说道:“今有要事,与汝商酌,汝须遵依我言,不可推却。”貂蝉听了,只道王允欲从主母生前之言,将自己纳为偏房,心中虽无不愿之意,只因当面提及,未免怀惭,早已颊晕红潮,低头无语。

  王允道:“勿错会我意。我所商酌者,乃是国家大事,并无私意,不知汝可有此力量,能够助我一臂么?”

  貂蝉闻言,已知其意,急忙应道:“婢子受主人深思,抚养成人,此身悉是主人所赐。倘有差遣,虽赴汤蹈火,亦所不辞,有何事情,即请主人吩咐。但是婢子力量所及,无不从命。”

  王允见貂蝉如此忠城,心下不胜感动,便向韶蝉,跪倒叩头,泪如泉涌。

  貂蝉惊慌失措,不知所为,也拜伏在地道:“工人有怎样事情,只管明言,如此屈尊,岂不折杀貂蝉么!”

  工允立起身来,呜咽说道:“我之拜汝,乃为大汉宗社而拜,愿汝顾念大汉四百年社稷,数千万生灵,担任此事,万勿推却。”

  貂蝉道:“适间已经言过,主人倘有差遣,婢于万死无辞,但请吩咐。”

  王允仍复踌躇道:“此事若成,固是宗庙之福,天下之幸;倘若泄露,非但我与汝性命不保,汉室也从此倾覆矣。”

  貂蝉见王允吞吐其词,不肯明言,知其疑惑自己,不能担此重任,反不如一语道破其意,好使他放心托胆,交付自己。

  便含笑言道:“主人之意,虽未明言,婢子已经知道,莫非欲使貂蝉离间董卓父子,行那连环妙汁么?”

  王允大惊道:“不意汝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能够料事如神,想必汉朝天下应该在汝手中保全了。”

  貂蝉道:“主人之计,固然甚妙,但董卓、吕布,虽是好色之徒,疑心非凡之重,时时防着有人暗算。主人有此妙计,必须设法使董卓父子于无意之中,得见婢子方好。若特意将婢子进献于他,反恐惹起疑心。况且只能献于一方面,不能使其父子之间引起冲突,也是枉然。”

  王允笑道:“汝之所料,实在不错,我已久有认汝为女之意,只因心绪不定,故未举行。如今只用寄认女儿为名,大排筵席,邀请合朝官员,共赴喜筵。那时董卓父子,必来道贺,俟其到来,我唤汝出外,拜见各官。董卓乃好色之徒,见汝美貌,必然心醉神迷,自来就我矣。吕布一方面,待董卓入套之际,再如此如此一来,便可成功了。”

  貂蝉大喜道:“主人如此安排,可谓算无遗策,谋出万全,董卓父子万无不中此计之理。但是婢子身受主人大恩,名分有关,如何敢认为父女呢。”

  王允道:“认汝为女之意,我已怀之数年,即使不用此计,亦势在必行,汝可不用谦让,即于此时认我为父便了。”

  貂蝉见主人之意已决,也不推辞,便拜了四拜,认为父女。

  王允亲自扶起道:“我儿少礼,只是举动轻率,有屈我儿了。”未知认女之后,如何行计,且待下文分解。

 

第四章 当筵拜客

 

  话说王允将貂蝉认为义女之后,遂命家人预备请帖,遍请合朝官员赴筵,帖上写着“喜筵”二字,并不申明是何喜事。

 

  各官接到请帖,人人诧异,因为王允为人性情孤僻,平日对于同僚从无往来,人家具酒相请,总是托故推辞,自己府中也从未开过一回筵,请过一次客。所以这回的请帖送来,各官莫不疑心,询问送帖之人,是何喜事?其人又回不知。各官员心嫌王允为人古板,却因他位列三公,望重爵尊,不便推辞。

  又有些欢喜管闲帐,爱打听事情的官员,因请帖上写着“喜筵”二字,不知究竟是何喜事,特意前来赴筵,以便探听细底。

  所以,到了请筵这日,各官纷纷前来。王允府中,轿马盈门,十分热闹。到了将近午牌,客人差不多到齐,只有董卓父子,尚未降临。王允又命人往相府催请。

  等了半日,吕布骑着赤兔马,身披白锦鱼鳞软甲,外罩白绫绣花袍,头戴束发金冠。从人扛着那枝方天画戟,随在马后。

  英风飒爽,雄气赳赳,远远而来。到了门前,扳鞍下马,早有许多人迎着,簇拥入内。

  吕布到了半日,方听见远远的鸣金喝道人来禀报:“太师车驾,将要到门。”各官听了,慌忙起身赶至门前,排班迎接。

  只见许多执戟护卫,在前开路,随后旌旗仪仗,一对一对的到来。董卓颤巍巍的坐在逍遥辇上,无数兵将夹侍拥护。来到门前,王允同着众官屏气敛息,恭身迎接。董卓下了辇,昂首直入,众官随在后面,步上台阶。董卓方才执着王允的手,口称恭喜。王允让至厅堂,恭请上坐。

  董卓坐下,开口问道:“司徒公,今日究竟是何喜事,望请言明,以去老夫疑惑。”

  各官也因未知何事,心下怀疑,又不便直接向主人询问,正在无从打听,今见董卓启口诘问,一齐伸长了两耳,要听王允说出是何喜事来。

  只见王允含笑答道:“只因寒舍些些小事,劳动太师大驾,并各位大人玉趾降临,下官甚是不安。”各官齐声道:“司徒公,不必过谦,请明示了罢。”王允道:“先妻在日,因膝下无儿,曾经过寄一女,名唤貂蝉。当时虽然抚养在家,只因先妻患病,未及正名定分,实行承寄之礼。下官自先妻见背,更是形单影只,膝下凄凉,幸赖此女,晨昏陪侍,得以稍慰寂寥。

  下官因其年已长成,故择于今日,略备水酒,请太师与各位大人降临,一则申明过寄,以定名分;二则藉太师福德,及诸位大人光宠,为小女拔除不祥;三则小女人品尚属不恶,欲使拜见太师,及诸位大人,将来要求代作蹇修,择一乘龙佳婿。此时且请入席,待小女妆束既毕,再行拜见。”

  王允言罢,各官皆不甚留意。惟有董卓是个色中饿鬼,听说王允要命女儿,拜见众人,心下一动,暗暗想道:“王允过寄之女,必然人才出众,美貌非凡,他方敢在众人之前卖弄。

  我的部下,在民间掳掠美女,供我取乐,未知王允的女儿,比较家中美女如何?何不多坐一刻,看他一看呢?”想罢,便行入席,一同饮酒。

  酒过数巡,王允吩咐请小姐出外,拜见各位大人。董卓听了,心中甚是欢喜,眼睁睁的巴望他从速出外,好开一开眼界。

  等候了半晌,方见四个垂髫小婢,在前引导,另有一个年纪略长的侍女,手捧大红氍毹,先至筵前禀道:“小姐前来拜见诸位大人。”

  各官听了,一齐向内观望,董卓更是起劲,延长颈脖,睁圆两眼,等着观看。听得环佩声响,一阵香风飘到筵前,扑鼻芬芳,先已令人心醉。随后方见屏后,一位美人冉冉而出,远远望去,只觉珠光宝气,照眼辉煌,璧月祥云,动人心魄。那身材的婀娜,体态的轻盈,已经入妙的了;待到走近前来,更觉蛾眉偃月,杏眼如星,腰似杨柳,唇比樱桃。真个是洛阳神妃,汉皋仙女,也赛不过这样的庄严美丽,比不上这样的苗条身材,直把众人的眼光如一条直线,吸收过去,连呼吸之声都不听见了。

  未知后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第五章 惊艳赠冠

 

  话说貂蝉款摆柳腰,轻移莲步,行至厅上,众官员一齐心荡神移,目瞪口呆,诧为遇仙。

  董卓尤其丧魂失魄,立起身来,睁着两只圆眼,注视不移,张开一个血盆似的大口,涎沫拖下二寸有余,翘首跂踵,正在出神之际,忽听王允说道:“我儿速来拜见老太师,及诸位大人。”董卓蓦地听了这句话,方才记起,身在酒筵之前,慌忙转身出座。不料他的袍袖又宽又大,匆促之间,适将面前的金杯“当啷”一声,拂落地面,衣袖上边,早已淋淋漓漓,滴滴酒痕。董卓虽然面皮甚厚,也觉不甚雅观,脸上泛起一阵红晕,在这紫膛色脸面之上,加了一阵红晕,居然变成一种猪肝色了。

  众官员看见董卓,失张失致的丑态,莫不掩口而笑,只因惧怕他的势焰,都竭力忍住,不敢出声。貂蝉见此情形,也几乎放声大笑,忙将罗巾掩住缨唇,趁着王允叫自己行礼的当儿,侍儿已将红氍毹铺好,便立在上面,折腰跪倒,轻轻盈盈,拜了四拜。

  众官员立于座位之前,连称不敢。独有董卓抢至氍毹之旁,用手搀扶,仔细观看。口中还要絮絮叨叨,询问貂蝉,多少年纪,是几时过寄到王府来的。

  貂蝉被他搀住了手,不能脱身,只得款款的回答了几句。董卓听他说话之时,声音清脆,如凤鸣鸾歌一般,愈加爱慕,搀着纤手不忍放下。

  无奈众官员立在筵前,不便迁延,只得转身入座。

  王允向貂蝉言道:“我儿拜见过太师及诸位大人,可往后面去罢。”貂蝉低头答应一声,却将一双俊眼,四围一看,见下首一席,坐着一位少年将军,向定自己呆呆看着,知是吕布,便将眼光一溜,微微含笑,转身退归屏后而去。

  吕布初见貂蝉,已是神魂飞越,碍着董卓在前,不便十分观看,只得在旁偷觑。忽被貂蝉临去的时候,秋波一溜,不觉浑身酥麻,软瘫在座中了。

  王允早已留心察观,知道董卓与吕布皆有爱慕貂蝉之心,暗自欣幸,遂即取过热酒,遍敬各官。董卓自貂蝉去后,如失异宝,酒既忘饮,箸亦懒举,早要回去,设法谋取貂蝉,又恐冷了王允的心,难遂私愿,只得呆呆坐着,守到筵席将终,方才起身告辞,由吕布率领兵卫拥护上辇。王允与众官员,在门前恭送。董卓行后,众官员亦陆续作谢而去。

  王允送客已毕,回到里面,貂蝉含笑相迎。王允见左右无人,低声说道:“照今日席上情形看来,董吕二人已人玄中。

  第一步可称得手,我们应该进行第二步了。只是此计过于委屈我儿,为父心中实是不忍。”说着,流下泪来。

  貂蝉忙宽慰道:“大人此计,实因势力不敌,不得已而出此。只要除去大憝,以安宗社,女儿略受耻辱,又有何妨?昔越王勾践,志在报仇,且与其夫人受辱,身为臣妾,以国君之尊,夫人之贵,尚忍辱含垢以图大事,何况女儿呢?”

  王允点头道:“我儿所言有理,事不宜迟,我们进行第二步罢。”

  当下取出家藏明珠数颗,唤良匠来家,嵌造金冠一顶,命人暗中送于吕布。吕布大喜,明日朝罢,亲到王允府中致谢。

  王允知吕布要来,早已安排美酒佳肴,等吕布到来,出门迎接。携手来至后堂,延之上坐。

  吕布致谢道:“司徒乃朝廷大臣,吕布不过相府下将,过蒙错爱,厚赐宝冠,已不敢当,何敢再与司徒分庭抗礼?”

 王允道:“方今天下英雄,惟有将军。昨日小女当筵拜见,得睹将军风采,心中深为钦羡,晚间与老夫言及将军,青年英俊,可以当得豪杰二字。所以将心爱的明珠亲手嵌札冠上,奉献将军,聊表仰慕英雄之意,何敢有劳将军,亲自降临。老夫备有薄酌,将军不弃,欲屈杯酒一叙,未知意下如何?”

  吕布听得金冠系貂蝉亲手嵌札,不觉喜出望外。又见王允相留饮酒,更是欣然。口中谦逊道:“小将有何德能,得司徒公与令千金,这样错爱,真是三生之幸了,敢不谨领尊命么?”

  未知王允与吕布饮酒如何用计,且待下文分解。

 

第六章 觌面求婚

 

  话说王允款留吕布饮酒,十分亲热,口中称颂董卓、吕布功德。吕布因王允位列三公,年高望重,不敢越礼,口中自称小将。王允举杯笑道:“老夫与小女,敬将军是盖世英雄,非敬将军之爵位也。将军亦宜略分言情,不必过谦。将军与董太师有父子之称,老夫与董太师,又是同朝好友,是将军与老夫不啻通家子侄了。从此以后,休得自称小将,老夫年纪叨长几岁,竟称将军为侄,那司徒公三字,也请将军不要称呼,方见得交情亲密。”

  吕布见王允非常殷勤,心中甚喜,便一口应承道:“既承尊谕,此后就大胆僭越,叔侄称呼了。”

  王允掀髯大笑道:“必须如此,方显出英雄举动,豪杰襟怀来。将军究非常人所及,但老夫既与将军叔侄相称,小女也就是通家兄妹了。何妨唤她出来,两下相见呢。”

  便吩咐侍女去对小姐说,吕将军在此,叫她出外见礼,不必更换装束,竟是常服而来罢。

  吕布昨日看见貂蝉美貌,正在念念不忘,欲图一见。今听王允唤令出外,却称心愿。连忙说道:“小侄也应拜见世妹,只为闺阁尊严,不敢请求。”

  王允笑道:“贤侄说哪里话来,老夫日后倚仗贤侄的地方,不知多少,小女得亲颜色,已是万幸了。”

  正在说得闹热,貂蝉已竟出外,袅袅婷婷,行近筵前。吕布见其与昨日又是一种风韵,淡妆素服,家常装饰,天然本色,与月里嫦娥,姑射神人一般,愈加妩媚。慌忙起立,出席相见。

  貂蝉向上深深福了一福,吕布急忙打恭还礼。

  王允起身,让吕布入座,回头向貂蝉道:“我儿,吕将军不比外人,已与我叔侄相称,不必客气,可以相陪饮酒。”

  貂蝉低声答应,即与吕布把盏。吕布恭身接过,一饮而尽。

  貂蝉又斟了一杯,方在侧首入坐,与吕布眉来眼去,暗中勾搭。

  王允假装醉态道:“我儿,央及吕家兄长痛饮几杯,我们一家全靠他保全哩。”

  吕布此时心醉神迷,哪里还有空去饮酒用菜,只是坐在席中,无话可说,颇觉局促,思来想去,方才得着一句话,向貂蝉含笑问道:“世妹今年芳龄几何,未知已结丝萝否?”

  貂蝉见问,故作羞涩之态,低首无语。

  王允从旁代答道:“小女已经十六岁了。说到婚姻一事,甚为可笑,她倚仗着娇痴性质,曾经焚香告天,立下三条心愿。”

  吕布惊问道:“未知是何心愿,莫非世妹以老叔膝下空虚,愿撤环瑱,效那北宫婴儿子的行为么?”

  王允笑道:“说来也真可笑,她的第一条心愿,是要年貌相当,能够奉养老夫。”

  吕布闻言,知道貂蝉并非不嫁,方才略略放心道:“是得很,以令嫒的人才,及老叔的门第,自然要择个年貌相当,能够奉侍尊亲的,方为佳婿。不知第二条是怎样?”

  王允道:“第二条,要家世富贵,位极人臣。”

  吕布道:“这就难了,那家世富贵的,未必青年美貌,位极人臣的,更是年纪老大,须发苍然了!试看当今位列三公的人,哪一个不是老成宿德呢?不知第三条又是怎样?”王允道:“第三条,要是当今的英雄,方肯许字。”

  吕布道:“这更难了。当今之世,有几个英雄呢,况且还要年貌相当,家世富贵,位极人臣,却从何处去选择哩?”

  王允道:“老夫也曾对她说,照你这样的心愿,莫说今生嫁不成人,便到来世也嫁不成了。她说得尤其好笑,道是:‘宁为英雄妾,不为常人妻。孩儿之志已决,倘若不遂心愿,情甘丫角终身了。’贤侄,你想她的言语,可笑不可笑呢!”

  吕布道:“世妹的志愿,果然宏大,真不愧为巾帼丈夫。

  但不知所说的当世英雄,要怎么样的人物,才算是英雄,世妹才愿嫁呢?”

  王允笑道:“说也奇怪,小女自前日见了贤侄,便时时说贤侄是当世的英雄,大约像贤侄这样的人物,他心中也就愿意了。”吕布听罢,欢喜得直跳起来道:“老叔此言还是真情,还是戏语?”

  王允道:“老夫生平,不打谎语,岂有将儿女姻事作戏之理。”吕布道:“如此说来,小侄斗胆向老叔求婚了。”

  未知后事如何,下文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