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沈阳赵毅颖
沈阳赵毅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35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毅颖物证破解甲骨文

(2022-03-26 05:53:35)

“石头”堆里钻研数年 

赵毅颖物证破译甲骨文30余字

52岁的赵毅颖,是沈阳市于洪区委宣传部的一名编辑,也是一个与骨化石、古文字结缘的人。家里的桌上床下,单位的抽屉、柜子里,都摆放着他用于钻研古文字的“石头”。

文字从哪里来?120年前,有4000多个单字、3000多年的历史的甲骨文被发现,老一辈专家学者推断,甲骨文的起源至成熟期至少要一万年以上!这个论断在赵毅颖的心里埋下了神秘的印记。

2016年春节刚过,他在鲁园古玩市场得到一个5厘米见方的古陶片,上面的刻画像文字符号,又似京剧脸谱。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多年的文字修为,让他对这件古陶产生一种特别的感觉。他把陶片摆在床头一个多月,最后破解那符号应该是“玉”字。


黑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著名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魏正一先生在鉴定赵毅颖(右)收藏的松花江刻骨。

从此以后,他对古文字及文明历史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开始收集散落在各地古玩市场的早期甲骨文和带有起源文字的古玉、石器。他多次到松花江考察,奔走在江岸十余米高的沙子山间捡拾古生物化石。一次大雨过后,当他看到雨水冲击过后塌方的沙子山“断崖”,才想起了沙场工作人员“注意安全”的提醒,惊出了一身冷汗!


人类头盖骨刻画巫王符号。

三年多,他收集了近500件带有文字符号的松花江骨化石,花费数万元购买古文字研究典籍。用这些实物物证,写出了学术论文《“玉”字考》,发表于国内知名刊物《华夏文化》,文中破解甲骨文7个,将人面符号物证确定为汉字起源的“字根”;首次将自己发现的“出水”于松花江流域刻画文字符号的古生物化石命名为“松花江骨刻文”。

2018年第四期《中国岩画》发表了赵毅颖的学术论文《岩画、松花江骨刻符号互证文字起源》,文中,他把松花江骨刻符号与岩画中的人面、文字符号及甲骨文作比较研究,实证了人类文明文字起源两万年,证明了古代中国是人类文明文字的起源地,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

目前,赵毅颖撰写古文字、历史考古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中,物证破译甲骨文达30余字。

(转自辽宁学习平台2019-08-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