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关于黑皮玉和陨石器的几个关键问题
赵毅颖
没有出土报告的黑皮玉、陨石器从艺术、技术、学术三方面鉴真无疑!亟待保护研究。
这里就几个关键问题分析说明。
一、黑皮玉、陨石器是两种材质
黑皮玉是玉、陨石器是陨石,陨石器又分铁陨和石铁陨,石铁陨即橄榄陨。
黑皮玉未盘前颜色灰黑,见手汗盘后变黑。橄榄陨颜色丰富且呈现不均匀分布状态,有黑、墨绿、黄绿等颜色,铁陨为银灰伴有风化凹处的砖红色。
黑皮玉不上磁,陨石器多数上磁且不均匀。
二、黑皮玉的“金属沁”不是金属
黑皮玉的“金属沁”是个形容词,并不含金属。黑皮玉器的晶体簇与器表接近平行时,风化后丝丝的晶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色彩斑斓的金属光泽,故被误认为是金属;这种现象也见于浅度风化的高古玉器表面,被形象地称为“蝇翅沁”。黑皮玉的这种风化表现是陨石器所没有的。
三、黑皮玉所含元素问题
2015年1月,我将黑皮玉器表面黑层刮取粉末,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进行等离子质谱仪、等离子光谱仪54种“定量元素检测”。定量元素检测是送检方规定要求检测方做这54种元素的检测,检测方将这54种元素所占百分比一一报告出来;并不是说检测物有54种元素。譬如,柏岳先生当年所检测的是36种“定量元素检测”,不管每种元素含有多少,就是极微量,也会给您报告出百分比来。所以,称“黑皮玉”有54种元素(或36种元素)是错误的理解。
四、关于器表所刻画文字
黑皮玉、陨石器、橄榄陨组合器都见有刻画文字,组合器文字较多。我通过对岩画、松花江骨刻文、甲骨文的互证研究后,再来解读橄榄陨组合器文字发现,其表现了先民对巫王的尊崇及星象观的探索,学术高度非造假者所能胜任。
五、沁黑
黑皮玉器见局部沁黑者。因此,我认为,黑皮玉外皮的“黑”主要是年代久远受沁而成,亦可能因环境因素所致。人工涂层说是神秘化的错误认识。橄榄陨亦有受沁致黑的可能性。
六、黑皮玉的“二次光面”与所谓“次生物”
2014年10月,我发现并提出黑皮玉器的“二次光面”现象。
二次光面是黑皮玉器表局部形成的清润光亮、不见工痕、凹下的(低于玉器原表面)风化面,是在漫长时间里,玉器表面微晶体缓慢、微细脱落形成;因此,肉眼观察为“亮面”,但在显微镜下是坑凹不平的。
二次光面造成黑皮玉器表面丰富多变的状态。因此,玉器表面疙疙瘩瘩的原质“留骸”常常被认为是后生长出来的“次生物”。这种错误认识,会使很多藏家要去盘掉这些疙疙瘩瘩的玉器表面的原质,造成玉器损伤。
“二次光面”的形成颇不易,需要玉质、环境等诸多因素、条件。因此,当黑皮玉器表面大部分被“二次光面”包围时,是难得的精品,焕发了古玉的“第二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