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族谱
(2013-05-13 17:59:14)分类: 谢氏源流:寻根问祖 |
谢氏族谱
家乘是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字。春秋时晋国史书名《乘》,后因称史籍为史乘。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撰有日记体《宜州家乘》,后人撰修家谱,袭用“家乘”之名,意为家族之史。谱牒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有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也有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的,后者又称“族谱”“宗谱”“家谱”或“家乘”。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官方选用人才必须考察谱牒,因此,撰修族谱之风盛行,隋代以后虽然施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取仕,但直至明清时期,许多家族仍编修族谱。族谱主要内容有姓氏起源、播迁、分支始祖、世代相传的统系、辈字、祠堂、祖茔、族规等,正文前有序和凡例。
谢家最早见于记载的家谱,是南朝人刘孝标注释《世说新语》时引用的《谢氏谱》,其中又分为《陈郡阳夏谢氏谱》和《会稽山阴谢氏谱》两种。前一种家谱在书中共引用七处,后一种引用一处。从全部引文综合分析,这两种家谱的基本内容,包括东晋时两族谢氏人员的名讳、字号、承属关系、官爵、姻娅、子女、子女婚配等等。当时的社会特别重视谱牒,不仅朝廷选官要查寻家谱,而且社会上嫁女择婿也要以家谱为据。为防止假冒,国家还专门成立有谱局,社会上也有专门编撰和研究谱牒的世家。所以谢氏最早的家谱,有可能是根据谢氏提供的资料由官府修成的,时间最早不会超过东晋建国以后。
《世说新语》所引用的《谢氏谱》,大概出自当时的官谱。至于《隋书·经籍志》中收录的《谢氏谱》十卷,则是另外一种性质的家谱,即可能出自谢氏族人之手。但遗憾的是今天已经无法看到了。
目前所见谢氏最早的一部完整家谱,是宋朝人汪藻根据《世说新语》和魏晋南北朝及隋朝史书编辑的《世说·陈郡阳夏谢氏谱》。全谱包括世系表、正文、别族、人名考补四个部分,收录三国至隋陈郡谢氏94人,附录会稽谢氏4人。这部家谱的现存最早刊本,藏于日本,与宋本《世说新语》汪藻《叙录》放在一起,近年曾以珂锣版影印的形式与《世说新语》联合刊布发表。
修谱
谢氏修谱,约始于东晋、南朝时期。南朝梁刘孝标为南朝宋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作注释时,曾引用《谢氏谱》。此谱分为《陈国阳夏谢氏谱》和《会稽山阴谢氏谱》两种。此外,《隋书·经籍志》著录《谢氏谱》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谢氏家谱》一卷。可惜这些书都已亡佚。
据福建谢氏源流研究室主
任谢宗楷先生多年调查、发掘、整理,初步发现共有谢氏族谱401部,其中,福建省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所写《谢氏宗谱谱序》(一本作《谢氏族谱序》),落款“宋元佑五年知杭州眉山苏轼”,一本作“知浙江杭州眉山苏轼东坡”,一本作“通判浙江杭州眉山苏轼”,其中必有传抄者妄自增删者。文中有“熙宁三年余以谪通判杭州”、“绍兴与杭接壤”等语。据《苏东坡年谱》载,苏轼先后两次去杭州任职。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宁四年辛亥(1071年),因获罪王安石,“乞外避之,除通判杭州”;第二次是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除龙图学士知杭州”。于此可知,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的时间为“熙宁四年”,而不是“熙宁三年”;元佑五年应为“知杭州”而不是“通判浙江杭州”。再者,“绍兴”作为地名,最早是在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而北宋时的苏轼1101年已死,怎能会有“绍兴与杭接壤”之语呢?更重要的是文中所说“谢氏自申伯得姓”是非常错误的,因为申伯从来也没有姓过谢。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即使出自名家之手的谱序或谱中所记内容,也必须经过鉴别方能采用。
宋代以后,谢氏由于分散全国各地,随着私家修谱之风的兴起,各地的谢氏族人也纷纷修谱,发放给族中宗亲,并定期续谱,不,断更新。每当新谱一出,旧谱除留少数几部由族长保存外,其余全部销毁,加上社会动荡和天灾人祸,早期家谱保存下来的并不多。就笔者所知,目前台湾谢氏族人保存有一部明朝万历年间所修的《谢氏统宗志》,大概是较早的一部家谱。至于在此以后的各种落谱牒,较为常见者,有民国时期所修《谢氏宗谱》、明万历《海沧石塘谢氏族谱》、清同治《南海丹山谢氏世谱》、《番禹芳村谢氏族谱》、《西贡沙角尾谢氏族谱》、《深圳石岩龙眼山谢氏族谱》、浙江上虞《盖东谢氏宗谱》等。
1947年,由硕儒谢鸿轩发起并主持,约请各地谢氏宗亲,开始编写一部新的家族通谱。经过多人一年时间的辛勤耕耘,新谱于次年冬至日全部修毕,并请谱师来宗祠中雕版印谱。又过了半年,新谱雕印完毕,共32部,每部12册,定名为《谢氏宗谱》,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争的影响,目前这部家谱完整的只有两套。另在台湾的大半套,是由修谱者本人于1949年从大陆带去的。当时修谱者正在督印新谱,来不及将谱印完,仅带一些印毕的纸页匆匆上路。至台湾后经分捡整理,编为家谱的第二至十册。另外三册终因海峡隔阻,多年来一直未能补齐。
近年来两岸关系解冻,寄居台湾的谢姓人纷纷回思念多年的家乡寻根祭祖,又从家乡访得新谱的第一、十一、十二册,带回台湾,使分散的家谱终于合璧。
世系:
在谢姓人及其编修的家谱中,多称炎帝为太始祖,申伯为始祖,并说他是炎帝的六十三代孙,在周宣王五年(前823年)因功被封于申国谢邑。子孙别姜为谢,以地为氏。这样,就用一条血缘纽带把炎帝和申伯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还确定了申伯受封的确切时间,不过,仅就这一时间而言,历史上还有不同的记载。就笔者所见,明确记载申伯受封时间的书籍是《竹书纪年》,这本书原是一本在西晋太康二年(281年)从魏安厘王墓中发掘出来的书籍,记夏商以来至魏哀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它的原书在宋代以前已经亡佚,今天所能看到的除几种辑本外,还有一种是由明朝人伪造、假称是南朝人沈约编定的《竹书纪年》。属于辑本者一般还能遵循历史的原貌,不擅自改写或添加原文;伪造者不仅全部抄袭他书,而且还随意添文去字,望文生意,甚至加注日期。说申伯在宣王某年确切受封者便出自这本伪造的书中,全文是“宣王……七年,王赐申伯命”,而前者对此事只字未提。这种确切的受封日期与前述受封时间虽有两年之差,但也大约是其说的根据,当然也不否认可能是另有所据。至于谢姓有关家谱明确记载申伯受封时间的做法的初衷,大约也不外乎为了解开人们心中可能存在的疑问,使人有一种确切无疑的历史感,同时也使之树立一种以祖宗为荣的自豪感。另外,大约也正是由于这一缘故,谢姓人还编定了自己传说中的世系,并在这一世系中确定了自己列祖列宗的姓名,以及他们的事迹、婚配、子女、迁徙、寿夭、在位时间等情况,使我们从另一方面看到了他们在后人心目中的位置。
关于谢姓传说中祖先的名字和世系,不少家谱都有记载,其间虽存在一些差别但大同小异。
八世祖考榆罔公,在位55年。蚩尤作乱,禅位黄帝,降为侯。妣伊耆氏,子帝柱。
九世祖考帝柱公,因父降为列侯,分封丁洛,世袭其职。妣伊耆氏,子庆甲。
十世祖考庆甲公,妣陈张氏,一作陈绛氏,子戏。
十一世祖考戏公,妣有邰氏,子器。
十二世祖考器公,妣风氏,子祝融。
十三世祖考祝融公,相黄帝而治天下,辩乎南方。妣挚氏,子垂。
十四世祖考垂公,妣蜀山氏,子伯益、伯夷。
十五世祖考伯益公,舜命为虞,佐禹治水有功,禹崩以天下授之,公不受,乃避居箕山之阳。妣虞氏,一作有娥氏,子若木。
十六世祖考若木公,妣石费氏,子费昌。
十七世祖考费昌公,妣祝绛氏,子房。
十八世祖考房公,妣视山氏,一作蜀山氏,子仁昌。
十九世祖考仁昌公,一作仁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天英。
二十世祖考天英公,妣蜀山氏,子硅。
二十一世祖考硅公,妣扈氏,一作有扈氏,子敏。
二十二世祖考敏公,妣嫩訾氏,一作(女取)紫氏,子豹。
二十三世祖考豹公,妣鬼方氏,子谦。
二十四世祖考谦公,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澄。
二十五世祖考澄公,妣挚氏,子晔。
二十六世祖考晔公,妣风氏,子宇。
二十七世祖考宇公,妣己氏,子清。
二十八世祖考清公,妣伊耆氏,子宝。
二十九世祖考宝公,妣鬼方氏,子宽。
三十世祖考宽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典。
三十一世祖考典公,一作兴公。妣有娇氏,一作蟜子明。
三十二世祖考明公,妣有娇氏,一作蟜氏,子车。
三十三世祖考车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能。
三十四世祖考能公,妣蜀山氏,子宏。
三十五世祖考宏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瑞。
三十六世祖考瑞公,妣风氏,子倚。
三十七世祖考倚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拜。
三十八世祖考拜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世长。
三十九世祖考世长公,妣景仆氏,子恭。
四十世祖考恭公,妣鬼方氏,子祥若。
四十一世祖考祥若公,妣有邰氏,一作邵氏,子范。
四十二世祖考范公,妣陈绛氏,子箨。
四十三世祖考箨公,妣有娇氏,一作娇氏,子安世。
四十四世祖考安世公,妣伊耆氏,子忠贞。
四十五世祖考忠贞公,妣挚氏,子绍良。
四十六世祖考绍良公,妣风氏,子庵年。
四十七世祖考庵年公,妣蜀山氏,子卿。
四十八世祖考卿公,妣景仆氏,子(讠合艹)。
四十九世祖考(讠合艹)公,妣风氏,子彦。五十世祖考彦公,妣姬氏、鬼方氏,子绥章、筠生绥章,一作绂章。
五十一世祖考筠生公,一作虺筠公。妣姬氏,子吕尚。
五十二世祖考吕尚公,字子牙,号飞熊,一称姜太公。年八十遇周文王,相武王而治天下,周尊为师尚父,封齐侯,子孙世袭。妣马氏,子丁、王、年、彦、柯、绍、骆、铎、青、易、尚、其、佐。
五十三世祖考佐公,封于申。妣景仆氏,子汲。
五十四世祖考汲公,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陵高。
五十五世祖考陵高公,妣姬氏,子嵩。
五十六世祖考嵩公,妣温氏,子谋。
五十七世祖考谋公,一作某公。妣顾氏,子成。
五十八世祖考成公,妣马氏,子胡。
五十九世祖考胡公,妣温氏,子献。
六十世祖考献公,妣有施氏,子宁。
六十一世祖考宁公,妣顾氏,子恩。
六十二世祖考恩公,字宏道,妣孟氏女适周厉王。子诚、申甫。
六十三世祖诚公,号申伯。辅宣王中兴,宣王赐封于谢,子孙因以为氏,遂为谢氏受姓始祖。妣王、高、张氏,子弘、猛。
-------------------------------------------------------
谢姓家谱文献目录
全国
全国·谢氏族谱十卷
全国·谢氏通谱
全国·谢子春后裔谱系□□卷四川遂宁一派出所(存二卷)注:该族散居于湖北、四川等地
江苏省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
江苏丹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
江苏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
江苏常州·毗陵谢氏宗谱三十六卷
江苏常州·谢氏宗谱二十二卷
江苏常州·谢氏源流一卷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毗陵谢氏瑞云堂刻酌古准今本南京大学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三十六卷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三十八卷谢承恩纂修民国六年(1917年)宝树堂木活字本三十二册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二十二卷谢约纂修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二十三卷谢安度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玉树堂木活字本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二十二卷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二十二卷谢五福纂修民国四年(1915年)玉树堂木活字本二十三册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六卷谢庆成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宝翰堂木活字本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六十卷首一卷尾一卷谢锡平等纂修民国十年(1921年)木活字本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
江苏武进·谢氏源流附龟巢先生崇祀录
江苏武进·毗陵谢氏宗谱五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苏武进·毗陵谢氏宗谱六寸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苏武进·毗陵谢氏宗谱二十三卷
江苏·丹徒谢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苏·江左谢氏家谱不分卷清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谢氏宗谱二十四卷
江苏·无锡锡山谢氏宗谱二十八卷
江苏·无锡,武进·谢氏宗谱二十六卷
江苏江阴·峒岐谢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江苏江阴·谢氏家乘人物传一卷艺文补一卷
江苏江阴·澄江青(咸角)谢氏宗谱二十卷谢富金主修
江苏江阴·澄江青(咸角)谢氏宗谱二十卷谢富金主修
江苏江阴·峒岐谢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江苏江阴·峒岐谢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江苏江阴·峒岐谢氏家乘艺文补不分卷谢鼎镕纂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木活字本
江苏江阴·长泾谢氏支谱民国宝树堂木活字本
江苏宜兴·宜邑谢氏六修宗谱
江苏宜兴·具墅谢氏重修七修宗谱十二卷
江苏宜兴·义安谢氏宗谱清孝思堂木活字本
上海市
上海·谢氏家乘不分卷
浙江省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续谱十卷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再续谱十卷补遗一卷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族谱不分卷清钞本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二房谱十二卷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三房谱十二卷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续谱十卷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大房谱六卷
浙江余姚·姚江四门谢氏宗谱叙摘录钞本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二房谱十一卷谢嗣庚等纂修民国七年(1918年)葆光堂木活字本十三册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二房续谱不分卷
二册;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二房谱不分卷谢嗣庚等纂修民国七年(1918年)稿本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三房谱民国初稿本
浙江余姚·谢氏家谱不分卷清光绪间钞本
浙江余姚·谢氏三房玄十公支不分卷民国十七年(1928年)永思堂木活字本一册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后塘河房再续谱十卷补遗一卷谢联瑶纂修民国八年(1919年)存著堂木活字本十册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后塘河简明谱不分卷谢联瑶纂修民国八年(1919年)存著堂木活字本五册
浙江鄞县·鄞东五路溪谢氏宗谱四卷
浙江象山·勺溪谢氏宗谱—卷
浙江象山·岙底谢氏宗谱一卷
浙江象山·勺溪谢氏宗房谱一卷
浙江象山·勺溪谢氏宗房谱一卷
浙江绍兴·古歙谢氏统宗志八卷
浙江绍兴·谢氏世谱不分卷
浙江绍兴·状元桥谢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绍兴·会稽孟葑谢氏宗乘六卷校补一卷(清)谢家福纂修
浙江绍兴·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
浙江绍兴·谢氏宗谱三卷(民国)谢武通
浙江诸暨·暨阳甘溪谢氏宗谱四卷
浙江诸暨·暨阳紫岩谢氏宗谱二卷
浙江诸暨·暨阳甘溪谢氏宗谱四卷
浙江上虞·谢氏续修族谱
浙江上虞·古虞谢氏宗谱四卷
宝树堂活字本四册
浙江上虞·东岚谢氏宗谱不分卷
谢氏族谱不分卷谢秉初等纂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宝树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浙江上虞·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
浙江上虞·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
浙江上虞·古虞谢氏新宅谱四卷谢挹纂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浙江·东山谢氏世系图不分卷
浙江嵊县·谢氏宗谱四卷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木活字本注:谢元景始修于明崇祯十二年
浙江兰溪·谢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十九年(1930年)木刻本浙江兰溪县高潮乡皂洞口
浙江东阳·宝树谢氏重修宗谱四卷
浙江东阳·宝树谢氏宗谱四卷
浙江东阳·宝树谢氏宗谱清咸丰四年(1854年)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宝树谢氏宗谱清光绪六年(1880年)木活字本
浙江浦江·浦阳谢氏宗谱□□卷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刊刻本浙江浦江县档(存卷4)
浙江常山·陈晋谢氏宗谱不分卷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五里乡大十(土弄)村注:此谱始修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刘嗣响
浙江常山·陈留谢氏宗谱二卷
浙江常山·谢氏宗谱七卷首卷末一卷
浙江常山·谢氏宗谱一卷
浙江常山·谢氏宗谱□□卷
浙江常山·谢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常山·谢氏九修族谱五卷首一卷
浙江常山·谢氏宗谱十一卷
浙江遂安·遂邑义峰谢氏宗谱
浙江遂安·遂邑义峰谢氏宗谱
浙江宁波·谢氏家乘摘录不分卷钞本
浙江临海·枧桥谢氏宗谱九卷清同治九年(1870年)天台承德堂木活字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浙江临海·枧桥谢氏宗谱十三卷
浙江临海·台临八叠谢氏宗谱六卷
浙江松阳·陈留谢氏宗谱二卷清咸丰九年(1859年)木刻本浙江松阳县谢村乡南坑村注:本书一名《南坑谢氏宗谱》
浙江平阳·陈留郡谢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平阳·陈留谢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会稽·谢氏家谱钞本
浙江·暨阳甘溪谢氏宗谱四卷
安徽省
安徽旌德·谢氏重修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安徽博安徽歙县·古歙岩镇大塘谢氏重修家谱三卷
安徽歙县·谢氏统宗谱一卷
安徽歙县·古歙谢氏统宗志八卷
安徽歙县·歙北黄山茅村谢氏家谱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木刻本安徽屯溪市文物商店(残存一册)
安徽歙县·歙北黄山芳村谢氏家谱一卷
安徽歙县·歙北黄山谢氏仁彦公派宗谱明万历间刻本安徽屯溪市文物商店
安徽歙县·歙西伦堂谢氏家谱明万历间刻本安徽屯溪市文物商店(残本一册)
安徽歙县·范川谢氏重修支谱十二卷
安徽歙县·古歙谢氏统宗志八卷
安徽歙县·新安谢氏族谱不分卷钞本
安徽歙县·歙西范川谢氏支谱十二卷谢炳华等纂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木活字本
安徽祁门·王源谢氏孟宗谱十卷
安徽·祁门金吾谢氏宗谱四卷明刻本
安徽祁门·中山谢世家谱序不分卷
安徽·祁门金吾谢氏宗谱不分卷
安徽祁门·王源谢氏孟宗谱十卷
安徽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怀宁宝树堂木活字本安徽安庆市图(存卷首)注:此谱始修于明万历三十年谢正帮、谢正旸。此为四修
安徽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安徽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卷民国十九年(1930年)宝树堂木活字本安徽安庆市图(存卷7、8、11、12、
江西省
萍北灌树下·谢氏族谱四卷首一卷
江西万载·潭溪谢氏族谱□□卷清嘉庆宝树堂木活字本
江西万载·潭溪谢氏族谱□□卷清嘉庆宝树堂刊本
江西万载·潭溪谢氏族谱□□卷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据宝树堂原本纂修二册江西图(卷1、20,前编卷2、17)
江西万载·潭溪谢氏族谱后编三卷
江西铜鼓·谢氏族谱□□卷首一卷
江西铜鼓·谢氏重修族谱□□卷首一卷
江西丰城·谢氏族谱
江西·袁郡谢公祠牌位册一卷
江西玉山·岩坪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江西南丰·陈留郡程山谢氏支谱二卷
江西·瑞金叶坪谢氏八修族谱不分卷谢馨庭纂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木活字本
江西·瑞金叶坪谢氏六修族谱不分卷
江西·瑞金北关谢氏宗谱不分卷
山东省
山东栖霞·谢氏谱书一卷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
河南省
河南太康·岩坪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河南·陈留谢氏宗谱清宝树堂木活字本
河南·陈留谢氏宗谱清宝树堂木活字本
湖北省
湖北黄冈·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湖北新洲·谢氏宗谱三卷
湖北新洲·谢氏宗谱四十四卷
湖南省
湖南·谢氏宗谱四卷
湖南·善攸潭谢氏续修族谱十二卷
湖南·高仙谢氏五修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湖南长沙·谢氏支谱五卷
湖南长沙·谢氏续修族谱十卷
湖南·长沙白泉谢氏家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湖南长沙·湘西谢氏四修族谱十卷
湖南长沙·谢氏族谱不分卷清同治四年(1865年)木活字本
湖南浏阳·谢氏族谱
湖南浏阳·浏东谢列宗祠志八卷
江西·瑞金北关谢氏宗谱不分卷
山东省
山东栖霞·谢氏谱书一卷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
河南省
河南太康·岩坪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河南·陈留谢氏宗谱清宝树堂木活字本
河南·陈留谢氏宗谱清宝树堂木活字本
湖北省
湖北黄冈·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湖北新洲·谢氏宗谱三卷
湖北新洲·谢氏宗谱四十四卷
湖南省
湖南·谢氏宗谱四卷
湖南·善攸潭谢氏续修族谱十二卷
湖南·高仙谢氏五修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湖南长沙·谢氏支谱五卷
湖南长沙·谢氏续修族谱十卷
湖南·长沙白泉谢氏家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湖南长沙·湘西谢氏四修族谱十卷
湖南长沙·谢氏族谱不分卷清同治四年(1865年)木活字本
湖南浏阳·谢氏族谱
湖南浏阳·浏东谢列宗祠志八卷
江西·瑞金北关谢氏宗谱不分卷
山东省
山东栖霞·谢氏谱书一卷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
河南省
河南太康·岩坪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河南·陈留谢氏宗谱清宝树堂木活字本
河南·陈留谢氏宗谱清宝树堂木活字本
湖北省
湖北黄冈·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湖北新洲·谢氏宗谱三卷
湖北新洲·谢氏宗谱四十四卷
湖南省
湖南·谢氏宗谱四卷
湖南·善攸潭谢氏续修族谱十二卷
湖南·高仙谢氏五修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湖南长沙·谢氏支谱五卷
湖南长沙·谢氏续修族谱十卷
湖南·长沙白泉谢氏家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湖南长沙·湘西谢氏四修族谱十卷
湖南长沙·谢氏族谱不分卷清同治四年(1865年)木活字本
湖南浏阳·谢氏族谱
湖南浏阳·浏东谢列宗祠志八卷
湖南宁乡·谢氏七修族谱□□卷
湖南宁乡·南江谢氏七修支谱八卷首一卷
湖南宁乡·谢氏三修族谱六卷
湖南宁乡·谢氏五修族谱十四卷
湖南宁乡·谢氏续修家谱六卷首三卷
湖南宁乡·谢姓三修族谱十三卷
湖南宁乡·宁邑谢氏续修族谱十卷
湖南宁乡·宁邑谅房支谱(清)谢筱槎等纂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湖南宁乡·陈留谢氏续修族谱入卷首一卷末一卷
湖南宁乡·谢氏谅房九修支谱十二卷首一卷
湖南宁乡·谢氏十修族谱民国陈留堂石印本
湖南宁乡·谢氏八修族谱
湖南宁乡·谢氏九修族谱
湖南宁乡·谢氏八修家谱八卷谢远显纂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湖南宁乡·谢氏七修族谱十卷首一卷
湖南宁乡·沩宁谢氏续修支谱八卷
湖南宁乡·谢氏八修族谱四十一卷首四卷
湖南宁乡·谢氏五修族谱
湖南宁乡·谢氏六修族谱十三卷首三卷
湖南宁乡·谢氏七修族谱谢垂鋈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宝树堂木活字本十五册
湖南宁乡·谢氏六修族谱十八卷谢洪为纂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湖南宁乡·谢氏四修族谱
湖南宁乡·谢氏通谱民国铅印本
湖南宁乡·谢氏续修支谱八卷首一卷
湖南醴陵·谢氏族谱清同治四年(1865年)陈留堂木活字本一册
湖南醴陵·北城谢氏族谱
湖南醴陵·屈塘门村谢氏八修族谱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宝树堂,铅印本五册
湖南醴陵·郧塘谢氏五修族谱清宝树堂木活字本
湖南醴陵·醴东江□谢氏六修族谱民国绍吉堂木活字本
湖南湘潭·中湘花石谢氏族谱四卷
湖南湘潭·古塘谢氏族谱十卷四礼辑宜一卷
湖南湘潭·中湘谢氏四修族谱
湖南湘潭·舌塘谢氏续修族谱十八卷
湖南湘潭·古塘谢氏续修族谱十八卷
湖南湘潭·中湘谢氏三修支谱二十卷谢梦池等纂修民国九年(1920年)东山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湖南湘潭·中湘留型山谢氏四修族谱清光裕堂木活字本
湖南湘乡·谢梁氏族谱□□卷
湖南湘乡·谢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湖南湘乡·谢氏续修族谱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湖南湘乡·上湘谢氏续修族谱□□卷首一卷
湖南湘乡·谢氏三修族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湖南湘乡·谢氏续修族谱□□卷首一卷清宣统年间活字本湖南图(存卷首、5、6、8、12、14、
湖南湘乡·谢氏大宗族谱□□卷首二卷民国六年(1917年)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6,首上、下,又一部存卷4—6)
湖南·湘乡谢氏族谱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湖南湘乡·谢氏续修族谱三十一卷首二卷末一卷另二卷
湖南湘乡·谢氏大宗族谱十二函一百三十九卷首函二卷谢征广等纂修
湖南·湘乡谢氏昂房支谱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式南堂木活字本
湖南衡山·兰村谢氏派分衡山自扬州晌向荣公位下房谱不分卷
湖南临湘·聂市南庄谢氏九续族谱□□卷
湖南郴州·郴阳谢氏续修族谱不分卷
湖南郴州·谢氏宝树堂续修族谱五卷
湖南永兴·谢氏族谱十七卷首二卷末一卷
湖南永兴·谢氏族谱十三卷首一卷
湖南·新化坪上谢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湖南·新化坪上谢氏四修族谱十七卷首一卷
湖南耒阳·罗渡谢氏通谱民国乡贤祠木活字本
湖南攸县·兰村谢氏五修族谱二十一卷文艺三卷谢绍洛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雍睦堂木活字本
湖南·邵陵谢氏族谱十一卷末一卷
湖南·谢氏四修族谱三卷
湖南·谢氏族谱清木活字本
湖南·谢氏家谱不分卷
广东省
广东·番禺芳村谢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广东番禺·石桥谢氏族谱二卷
广东番禺·石桥谢氏谱二卷谢履贞纂修
广东揭阳·谢氏宗谱十卷
广东南海·丹山谢氏世谱不分卷
广东南海·谢康裕堂家谱草本不分卷
广东南海·丹山谢氏世谱不分卷
广东台山·增补东山志谢氏宗谱三卷
广东阳江·程村谢氏家谱一卷
广东连平·上坪谢氏四五修族谱序六卷谢泰和等纂木刻本
广东蕉岭·谢锡光家谱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刊本
广东蕉岭·新纂谢氏万兴户族谱
广东高要·水坑谢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清光绪四年(1878)刻本
广东四会·谢氏族谱一卷广东四会县威整乡
广东·谢家谱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横县·谢氏族谱不分卷
四川省
四川成都·华阳谢氏族谱一卷清光绪十年(1884年)谢氏木活字本一册四川图注:此谱始修于清乾隆十三年谢星拱等
四川成都·华阳重修谢氏族谱二卷
四川成都·续修谢氏族谱不分卷
四川成都·魏氏祖祠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四川绵阳·罗江谢氏族谱不分卷清钞本
四川绵阳·罗江谢氏宗祠族谱一卷
四川·遂宁谢氏家乘五卷
四川仪陇·谢氏族谱一卷
四川仪陇·谢氏宗谱一卷
贵州省
贵州贵阳·谢氏瓜瓞谱
谢氏宗谱十二卷
谢氏族谱二十卷末一卷
谢氏族谱不分卷
谢氏五修族谱九卷首二卷
谢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谢氏宗谱十二卷
谢氏族谱
谢氏宗谱清光绪间东山堂木活字本
谢氏宗谱民国东山堂木活字本
谢氏族谱清敬修堂木活字本
谢氏族谱清宝树堂木活字本
谢氏族谱清敦本堂木活字本
谢氏宗谱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木活字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