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甲子寺多闻天王与大黑天神特有的“云南组合”(分享来源—网络)

标签:
文化 |
大黑天神原来是印度教中的神祗,后来成为佛教密宗的护法神,在印度密教、西藏密教乃至唐代汉传密教之中,大黑天神都是常见的护法之一。多闻天王被称为战神,汉代以来,特别是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北方的许多地方,都有多闻天王的身影。然而,他们经常是单尊独处,基本没有成对出现。而南诏大理国时期,大黑天神与多闻天王常成对地出现于石刻造像、绘画作品之中,成为佛教造像中的一大奇观。
甲子寺,当地人称为“夹子寺”,据称此处古代曾建寺,寺名日“夹子”,故名。夹子寺始建年代、流传情况现已无考。考古学家们在石壁下的坡梁上面发现大量模印有文字的有字瓦,而有字瓦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寺庙建筑中流行的建筑材料。大黑天神与多闻天王就分别雕在甲子寺的绝壁上。右龛雕毗沙门天王,头顶军盔,身着甲胄,脚着靴,帔帛;右手持长柄三股金刚叉,左手上举托金刚宝塔;两脚分立,双足各踏一鬼奴;天王头后龛壁雕圆形火焰纹头光。造像面额方阔,双眉飞扬,额、眼、鼻、双颊凸起,神情肃穆。上体略显扁平,下肢壮硕,腰部微曲向左摆。二鬼奴身体匍匐于地,毛发竖立,面目可憎。左龛内刻浅浮雕大黑天神立像一躯,大黑天神持层鼓、念珠、骷髅钵(血杯)、金钢杵、羁索、长柄三股金钢叉、宝剑6件。
自南诏大理国以来,盛行对多闻天王的崇拜,这位佛教中的护法神,成了南诏大理国保国守境的护国神。现今,留存下来的多闻天王造像,多建于危崖峭壁之上,或地势险要之所,具有明显的军事目的。南诏大理国之后,有的村寨将多闻天王奉为本主神祗,多闻天王便由佛教护法神,转而充当护国神,最终成为村社的保护神,被人供奉在本主庙中。
大黑天神为单首六臂,额间开天眼,高发髻,髻根额顶束两层髑髅;两眉上翘,竖目圆睁,羌髯丰颐,二金刚牙上出,面目狰狞。颈系两串髑髅项环,一串围颈,一串下垂及腹。上身袒露,腰系裙,打环形裙结,裙带由双腿间下垂及地。脚着靴,两脚各有一蛇,蛇身缠足,蛇头昂起。六臂均缠有蛇和髑髅。六臂各持法器:三叉戟、剑、弱索、层鼓、血杯、念珠。头后龛壁有圆形火焰纹头光。
大黑天,梵语Mahakala,音译摩诃迦罗、莫诃哥罗、嘛哈噶拉。又作大天神、大黑天神、摩诃迦罗天。它本是印度教湿婆神(siva)的化身,后为佛教密宗所吸收,遂成为佛教密宗护法神“四药叉”之一,是专治疾病之神,故而受到众生的崇拜。大黑天神受到广泛崇拜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它是大日如来的化身,它是大日如来为了降服各种各样的魔鬼而化现的忿怒身。大黑天神“护拥所有地居众生,举事皆胜”,是一方的保护之神,它“性爱三宝,护持五众”,并能“治使人疾病之鬼”而受到广泛崇拜。大黑天神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并不显著,但在云南却十分盛行。洱海地区居民往往奉大黑天神为本主,滇池周围132座本主庙中,供奉大黑天神者竞高达130座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