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中,而. 何.乎. 乃的意思及用法

(2013-12-25 10:10:15)
标签:

高考

语文

分类: 语文复习

文言文中,而. 何.乎. 乃的意思及用法

一、而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朝而往,暮而归。

掩口胡卢而笑。

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秦师轻而无礼。

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余闻而愈悲。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灭滑而还。

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通“尔”,你,你的。例:

而翁归。

若欲死而父。

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如是而已。

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二、何 

什么。例:子何而往?(何:凭什么。)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

哪里。例: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

              里。)

            却看妻子悉何在。

            豫州今欲何至?

            何由知吾可也。

多么。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作计何不量!

为什么。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安陵群不听寡人,何也?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怎么。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8)何:通“呵”,喝问。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何如」怎么样,怎样。例:吾欲之南海,何如?

                          今日之事何如?

                          君谓皇上何如人也?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求,尔何如?

「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何为」

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

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作什么。例:客何为者?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何意」

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何由」

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三、乎 

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然,胡不己乎?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若毒之乎?

君将哀而生之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齐人固盗乎?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11壮士,能复饮乎?

12技盖至此乎?

13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孰为汝多知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非仁木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

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例: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忽乎吾将行兮。

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同“于”。

例: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吾尝疑乎是。(乎:对。)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

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乎:引进动作的对象。)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

1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12盖进乎技矣。

13王变乎色曰。

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15依乎天理,批大 ,导大。

16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17摄乎大国这间。

18异乎三子者之撰。

19浴乎沂。

20幽独处乎山中。

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无以,则王乎?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于是乎书

 

四、乃 

于是,就。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入见。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良乃入,具告沛公。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才,这才。例: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却。例: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今君乃亡赵走燕。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是,就是,原来是。例:视之,乃庞德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诸葛亮真乃神人。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是乃仁术也。

竟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

 

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

可是。例: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这样。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