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课后有感
(2017-12-14 16:50:44)分类: 明心修行励志鸡汤 |
12月10日早上,我们来到中心小学听张润林老师带来的一节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听了这堂生动的课程后,感觉从中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方法,听课的过程中,不时因为张老师的话说到了点子上,与内心产生共鸣,感慨得流下了泪水,原来:我们的一些不良品性,就是在父母的这些教育下,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啊!而今天,我们又都可能在沿用当初父母的错误方法,一步一步的错著,如果,不是今天的课程,我们,或许会这样错下去,在不经意间,教坏了孩子,一直都还不知道。
老师从我们日常驾车说起,比较做父母和学车驾车的容易度,一下子就让我们的听课兴趣提了起来,是啊,教育孩子,时光不会倒流,错误了的,在孩子的心中造成了情感伤痕,可能会一直影响孩子的以后生活和学习,这,也是我迫切想来家长学堂学习的原因。
家长签名一事,我们都没有想到这么一件小事,没有做好它会有那么多不良后果,是啊,如果我们家长不重视,孩子们或许真的会以为,我们对他的学习成绩不重视,只是想让他们快乐成长,或者,在一次次的辅导不耐烦后,就认定他们不是学习的苗子,慢慢放弃了他们的学习!上个学期,为了让彦方跟上数学,我太过心急了,有时甚至不耐烦的说出一些泄气的话,听了张老师的课,深感不安,一是方法不对,二是缺乏耐心讲解,三是过于重视成绩,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学好数学,不了解小孩的认知规律,是要具体,直观,形象,图片,这些,其实是一个慢慢学习接受的过程,今天不明白,可能过几天会懂了,完全不必心急地给小孩一个标签,甚至咱们家长自己首先失去了信心,那样,对小孩的学习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使他们过早的对学习失去信心,而人,一但失去信心,是不可能做好一件事的,学习也一样。
学生举手上厕所,其实是让老师知道你的去处,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因为,在学校中老师是孩子在监护。过马路,听张老师娓娓道来,我们也瞬间发觉,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只要我们不言行一致,也会慢慢教坏小孩,让孩子们变得不守规则,滋生自私自利的思想,乱穿马路,当小孩知道和我们说了没用后,慢慢的他也不说了,习惯和默认了这种行为,人都趋利避害,久而久之,孩子们们会以为,对我有利的可以不遵守规则,可见,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做好每一件事,言行一致,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潜移默化的。
检查作业,是为了让孩子能去完成作业,做得对不对,是老师和孩子的责任,要让孩子上课认真听课,回来好好做作业,而不应该等家长来课后辅导,那样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思想,长此以往,学习会变得越来越被动。正确的做法是把问题交回给老师,让孩子们学好明白回来再教我们,降低家长的位置,让他当小老师,那样他们才会有更高更浓的学习兴趣,这个方法的确好,一听要做小老师,彦方立即来兴趣了,看来,这个角色定位的转换,的确可以事半功倍啊!
张老师还从提问5十8这个简单的凑十法问题,分析小孩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是啊,这种思维过程是可逆的,可训练的,只是,我们要从零开始,和孩子们一起经历这种过程,而不应该用我们大人的眼光去审视,质疑: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啊?我们要想像自己和孩子一样,从头学起,这样,就不会感到他们怎么会有时候学习起来会那么费劲,这是因为,孩子们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有很多要学习的知识,而这些,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家长的陪伴,慢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