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蒙摄影自驾行——缅怀英国传教士柏格理

(2017-04-20 21:22:57)
标签:

历史


       2017322日至24日,重庆基督教圣爱堂摄影团契自驾一行16人,前往贵州威宁,于23日晚到达石门坎,去缅怀100多前年伟大的英国传教士柏格理。24日在石门坎基督教福音堂吴传道陪同和吴组长的全程介绍下,一一参观了当年柏格理和他同事们及继柏格理后,牧师们在石门传播福音和振兴现代文明事业所留下的遗址前,为柏格理牧师、高志华牧师献花、扫墓。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我们在此缅怀的点点滴滴。现在我们整理了图片集以供大家分享,希望能从信仰、历史、教育、文化的视角给予你一个了解、思索的窗口......

                                                                                                   生平事迹http://s8/mw690/003LkU3yzy7asifXpgX57&690

    许多到中国的传教士都有这样的心志:要死在中国。因为“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英国牧师伯格理就是这样一粒死在中国的麦子。

 100多年前23岁的柏格理牧师远渡重洋,带着福音来到了中国,17年后他深入云贵川乌蒙山区,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族——苗族带去了基督教信仰,使这个民族归信,借此更新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并在贫瘠荒凉的石门坎建立了中国西南的文化高地和“海外天国”,一切堪称奇迹。

柏格理牧师与他同来和后来陆续来的牧师共有13位,从1905——1949年的40多年中,他们在苗族人中,不仅传播基督的福音,还创制苗文、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建麻疯病院、建足球场和游泳池……他们所做的一切,不仅影响到苗族人的精神层面,还借助福音的力量,改变了苗族人的文化和生活面貌。他们留给苗族人的财富,若一一细数,能从历史、教育、文化、信仰的角度罗列很多......

柏格理生前曾多次向人表示,他来中国的目的是要获得“一个民族的归信”,凭着他对上帝的信靠,上帝终于满足了他这个心愿。就如他日记所写的那样:“我决心像我父亲那样,不仅仅限于口头祷告,还要投身实际的拯救工作,愿主指引方向,或者怀着对基督的爱而鞠躬尽瘁,或者得到圣灵的智慧而升华……..

 石门坎的来历http://s2/mw690/003LkU3yzy7asiiRLodd1&690

    石门坎,位于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在1904年柏格理去以前,并不叫石门坎,当他决心随四位苗族来到此地传教时,于1904年冬在当地选址,勘查后,得到当地的土司赠送的一块地,于是决定打通道路。打通道路时,遇到了最艰险的、天然形成的、酷似石门的障碍,所以,后来柏格理、王道元牧师取名叫“石门坎”。

                                      “灵修室”遗址http://s13/mw690/003LkU3yzy7asikJFTe9c&690

柏格理在昭通传教的17年中,接受福音的人很少,只有区区10多人,当他准备回国之际,他于1905年正式来到了石门坎后,上帝恩典奇迹般彰显出来,在灵修室受洗的就有一千多人,他非常高兴。他说,“我祷告了17年,上帝开恩了”。这为他实现一个民族归信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五英镑小屋”遗址http://s4/mw690/003LkU3yzy7asimNejF93&690

是因为当时柏格理牧师夫妇、张道惠牧师夫妇来石门坎一直没有固定的居所,苗族同胞为他们自愿捐款五英镑所修的固定房屋,故称为“五英镑小屋。它成为柏格理牧师和夫人、张道慧牧师和夫人长期居住的地方,为他们长期发展教会、学校、医院等提供相对较好的居住条件。

 “无名树”http://s4/mw690/003LkU3yzy7asiooadR03&690

    这是1910年柏格理牧师回英国度假带的树种,当地人并不知道此树的树名,故称为“无名古树”。它是福音的树种,是信仰永恒的见证。

                                                                                                                                        当年修建的游泳池”遗址http://s16/mw690/003LkU3yzy7asivVqqzbf&690

           它是柏格理牧师于1912年修建,19135月的端午节运动会正式启用的游泳池。

 “长房子”、“ 石房子”、“ 小砖房”遗址http://s11/mw690/003LkU3yzy7asiAcB8S5a&690

  “长房子”建于1912年,是当时中国基督循道公会西南苗疆部教育委员会的办公场所;“石房子”是高志华牧师于1937年设计修建的“教师楼”,于1938年竣工,房子未建好,高志华牧师遇害。根据他的遗愿,把他与柏格理牧师同葬一地。“小砖房”建于1948年,是张继乔牧师为地震后没有住房的教职工修建的宿舍。

 行在崎岖的“石门坎”路上http://s6/mw690/003LkU3yzy7asiBvbxP75&690

我们出行的四辆车,其中的一辆在去石门坎的一段路上单独行在另一条非常泥泞后干裂的崎岖土路上,历尽艰险,总算顺利通过。感谢上帝“用脸光照我们,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万国得知你的救恩”(诗671—2

 “送去教会的温暖”http://s10/mw690/003LkU3yzy7asiCYc2t09&690

我们摄影团契受教会的委托带去衣物、书籍给石门坎基督教福音堂。

 “参观教堂”http://s16/mw690/003LkU3yzy7asiE20cD3f&690

    从柏格理踏上石门坎这块土开始,“十字架”的矗立始终是苗族人不变的真理。如今的教堂或移地重建,或重新修缮,都将世世代代传承这“十字架”救恩的真理。

 “扫墓”http://s13/mw690/003LkU3yzy7asj4N1Yofc&690

1915 7月一场可怕的传染病伤寒传到石门坎,并在这里爆发开来。夺去了很多苗民和学生的生命,柏格理在学校山崖下的一个山洞当作临时隔离治疗室,他一直在治疗、守护着病人,不幸也被感染上。他坚持把有限的药品留给村民,而他自己却 再也没有起来。据《昭通教会史》记 载:柏牧师1915915日死于石门,享年51岁。出殡时,苗、彝、汉送殡者有好几百人,无一人不痛哭失声,陵壑相应。创建苗族致丰功伟业,岂但该族戴其德泽,凡我西南教区各族群 众,莫不尊之为父。人们为他捐资修建坟墓,墓地就坐落在一个俯视石门槛的小山坡上。墓碑两边写着人竟宿于石门,神将赐以木铎。虽然这墓碑连同碑上的十字架曾经被所谓的“革命”而毁坏,但一个时代曲折终将改变不了历史真实的记忆,如今凭着理性和记忆支点又重新成为中国政府的文物保护单位,静静矗立着,不管是毁坏或是重新修缮,历史都将传承这永恒的记忆。今天我们圣爱堂摄影团契一行来到石门坎缅怀柏格理曾经在这块土地上传播福音种子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