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长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2014-03-12 15:17:13)
标签:

教育

文化

文章发表

习作《成长的故事》教学设计

陈江楠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借助口语交际这一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平台,由说到写,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感悟,真正实现习作“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体现语文学科“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实质,进而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七:写自己或别人的故事,要写清楚具体。  

【教学目标】

1、学会选材:想一想,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发生了多少故事!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成功有失败……受到过感动,聆听过教诲,相信总有一件让你记忆犹新! 

2、写出体会:写一写,成长的故事中无论是酸甜苦辣,都会让我们慢慢学会长大,把自己成长的体验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

3、把事情写清楚,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选择最能表现“成长”这一主题的一件事情。 

2、并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成长体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范文一篇 。

2、学生准备:回忆成长经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听?播放儿歌《小小少年》。 这首儿歌听过吗?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像歌词中那样有过烦恼吗?是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2、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主题,来交流我们在成长中的体会吧!

出示习作要求: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清楚具体。

二、指导:

1、审题指导: 

1)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什么叫“成长”?你认为怎样才算是成长呢?(懂得了道理、学习的进步、自主能力的提高、感受的加深„„) 

小结:在成长过程中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无论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看到的、听到的一件事,还是读过的一本书,只要从中懂得了道理、学会了做人,便是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懂得了道理,就懂事了,就成长了。 

2)现在老师这里有些事例,请你看看能否作为作文的材料?想想事例中的我成长了吗?  

考考你:我成长了吗? 1)我常常和同学争吵,父母总是叮嘱我要好好和同学相处。有一次,我和同桌为了抢位子,起了冲突,但是我想起了父母的叮嘱,主动向同桌认错。 2)妈妈下班一回来,就开始做家务,我真想对妈妈说:“妈妈你辛苦了。” (3)爷爷给我买来了活力板,我不怕疼,不怕累,终于学会了。 (4) 我在大庭广众之下,因受表扬第一次上台讲话。  你可以选其中的一个事例来说说。 

[设计意图]只有学生充分理解了作文题意,才会调动记忆中的相关的成长的故事。 

2、明确主题,指导选材 1)在你成长过程中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中,哪件事情最让你记忆犹新?给你的启发最大?先自己想一想。 2)好,谁来说说你的成长故事,看看你的成长故事能不能启发更多的同学?谁先来抛砖引玉。 3)看来同学们都有故事说,下面请同桌互相交流成长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故事,激发学生习作热情,使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到了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另外学生充分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使学生易于表达。 

3.指导写法  其实,能选择自己感触最深刻的事来写,作文就成功了一半。那这次习作要求我们要把事情写得怎样?(清楚,具体) 要怎样写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     

老师这儿有一篇文章,请你们看看。课件出示范文。 

教师小结:作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写的很清楚,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这件事情为什么难忘。我们也可以学着他的样子来写。从这件事得到的启发可以写出来,也得以蕴藏在文章中。 

[设计意图]范文引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写作的智慧,酝酿写作的情趣,打开写作的思路。又把有效的指导融入在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情感表达上,慢慢地从生活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 

三.学生习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成长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那件事学着他的样子写下来。你可以先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  老师巡视并发现个案。 

   [设计意图]①要学生乐于作文,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人地位。写什么事,怎么写这个事,让学生做主,而不应由教师的情感来决定。②学生习作的时候,正是个别化教学最好的时机。教师应该提高巡视效率,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个别指导。 

四、习作讲评。 

1、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看老师这儿有一份评价方案,你们同桌互相评评作文,如果还没写完也不要紧可以把它说给同桌听,听完再评。别忘了把作品中的好词好句画出来,今后写作文可以悄悄地用上。出示课件评价方案。 

评评看  1.能写出一件事,得60分。 2.通过这件事得到了启发,加20分。  3.文中有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任何一项,得5分,以此累加。  [设计意图]给同桌的作文评分标准很实用,平时同桌之间进行作文评分可以促进作文写具体。大胆突破平常的评价标准,为我们孩子的成功习作,树立了信心。同时,学生相互修改习作,是一个发现他人闪光点,弥补自己不足,取长补短的过程。也是一个现时的作者与读者交流,及时反馈,共同提高的过程。 

2、推荐习作全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也可以推荐自己的作品。教师作及时的点评。找出亮点,放大亮点,激励评说。使学生明白别人写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要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感。可以是欣赏自己,也可以是欣赏同学;可以欣赏全文或比较出彩的一个段落,也可以欣赏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 

3.老师这儿有几个相关的作文题目,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着这些题目,你最希望看看哪一篇作文?  《我参加竞选班干部》《第一次做饭》《我错了》《妈妈您辛苦了》《成长的故事》《学溜冰》,我们应该想一个有个性的题目,这样才会吸引读者的目光。

4.课后和同学互相评一评自己的作文。 

《成长的故事》教学反思

   

    《成长的故事》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单元的习作主题,我一改以往讲解式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给学生创造自由,愉悦的习作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自由表达”“乐于表达”就是对学生所处的知识状态、心理状态等的关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上这节作文指导课时,我注重了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愉悦的氛围。比如与学生聊成长,聊你难忘的成长故事,学生们饶有兴趣的听着别人的故事,也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记忆的盒子,兴致勃勃的谈起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有高兴的,有伤心的,有遗憾的等等。于是我趁热打铁,告诉他们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如果能把刚才的故事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作文其实很简单!这样做不仅焕发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了学生习作的信心,而且会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从而爱上写作。

    二、在习作中相互交流,分享快乐

    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提出一个好办法: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在《成长的故事》习作指导课上,我几次组织学生交流,习作完成后相互交流所写习作值得学习的地方和有待修改的地方,这样做使全体学生都享受到自己的快乐,也分享到别人的快乐,这些乐趣大大的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加快习作起步的速度。

   三、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在这节习作指导课中,我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就是在无形中告诉学生要写真事,表真情。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从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很必要的。诚信,乃为人之本,是人们处事的准则。学生学习习作也需要一诚信为本,让学生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去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品。

   让作文成为孩子们表达心灵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自然地激发孩子们表达的情绪。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仅靠一节作文指导课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这节课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其实作文很简单!我想学生如果接收到了这种信息,他们从此会乐于表达,乐于习作,这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