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2014-04-26 02:06:38)
标签:
教育 |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关庙镇桥河小学
“用比例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1、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2、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尝试、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3、从“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纵观这节课,既注重了“双基”的训练,又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本节课的设计在以下三个方面比较突出:
1、联系生活,旧知迁移。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知的学习往往需要旧知或生活经验作支撑。所以在环节的设计上,我把“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复习”和“导新”环节、我都联系生活实际,用“买笔”和“用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题型也经过精心设计,极好地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意义-判断-应用),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出示情境图引出问题“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后,我要求学生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为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埋下伏笔。
2、注重策略,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先是调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用“归一法”解决问题。之后,我激励创新,引导学生尝试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同一问题。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同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我先将题中的信息整理成表格,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联系很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观察思考,这样既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又把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建构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通过口述思维过程的数学活动,探究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归纳解题步骤提炼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步骤(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是一个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过程。
3、精心设计,学以致用。
在题型设计上,我精心设计了“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的变式练习和“买圆珠笔”、“修公路”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生活问题的同时不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新知、形成了技能,又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感受到了数学本身的价值,深刻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回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总体效果较好,可惜的是课堂时间不够,质疑问难不够充分,在环节设计与教师语言上还要再精炼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