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韩医学史研究概况
(2013-08-02 10:27:49)
标签:
梁永宣文化药学中医学中医学史 |
分类: 医学史研究 |
车雄硕
摘要:文章介绍了韩国的韩医学史研究情况,包括韩医学的历史;韩国韩医学史研究概况;近年来韩医学史的研究论文;并对今后韩国医史学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一、韩国韩医学的历史
韩国韩医学的历史,是跟中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因为不仅仅是医学,包括韩国的传统文化在内都是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简单概括韩国的文化,可以说是吸收了当时的先进国家——中国的文化,并通过本土化的过程而得以形成。韩国,实际上也就是朝鲜半岛,其历史发展沿革的次序先是古朝鲜(相当于中国的汉代),此后依次经历了高句丽、百济、新罗、勃海、高丽、朝鲜、日政时期。1945年解放以后,
如上所述,医学的发展同样受到了中国很大的影响。但到12世纪前后,韩医学的历史发生了一种变化。12世纪相当于中国的宋代,当时中国的印刷术发展飞跃,在此基础上宋代校正医书局出版了大量医书。当时刊行的医书也传到了韩国,而那时韩国韩医学的水平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象《太平圣惠方》这样庞大的医书,给韩国医学界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但问题是《太平圣惠方》中记载的处方中所使用的药材,在韩国却不完全具备。不仅仅是数量,而且在品种方面有很多是韩国国内没有的药材。因此高丽时期与宋朝的贸易,大部分是药材的输入,其价格昂贵当然是毋庸质疑的。
在这种状况下,韩国医学界唯一可选择的对策,就是开发国产药材。于是韩国医学界开始致力于开发能够用于中国处方的韩国产药材。因此当时刊行的韩国医书,记载的多是以韩国产药材就足以满足使用的中国处方。书的名称中也大部分含有“乡药”、“东人”等字,强调韩国特色。简单看来,这些书不过是抄写了中国的处方,但是从开发活用韩国产药材的角度来讲,在医学史上是有价值的。
这种国产药材的开发努力过程是漫长的,持续了约300余年。1431年由政府刊行了《乡药集成方》,同时刊行的还有《乡药采取月令》一书。《乡药集成方》一书的刊行,在医学史上标志着韩国完成了药材国产化的研究,即国产药材已达到了足以替代中国医书中记载的大部分药材(当然并不是指所有药材)这样的水平。实际上,在此书成书之前,政府也曾派遣使节到中国鉴别数十种药材的药效。此后“乡药”这一主题,在韩国医学界就不再被强调了,也就是说不再觉得有强调研究韩国产药材的必要性了。当然,韩国产药材的研究并没有以此中断,仅是在使用中国医书中的处方时,不会再觉得不方便了。笔者推测,当时的医学界在成功进行了药材国产化开发以后,一定是非常自豪的。
刊行《乡药集成方》以后,政府开始着手编辑《医方类聚》。《医方类聚》从中国医学的立场来看,它的意义在于保存了很多古代珍稀文献;但从韩医学的角度而言,此书的意义却表现在其它方面。即《医方类聚》的刊行,是为了将韩医学的水平提高到中国医学的水平,而由政府推进的事业。《医方类聚》网罗了所有当时出版的有关医学的书籍,在原书的引用诸书中,作者列出了所有书名,其中多为中国唐、宋、元旧帙,共收医书153种。原书是按主题分类整理的。这一工作由当时的王世子直接参与完成,可见其被政府重视的程度。依笔者来看,那是仅次于当今中国三峡工程的巨大事业。另外韩国当时还有医书习读官,这可能是中国没有的官职。它是专门阅读医书、并对其进行分类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医学文献情报处理人员。《医方类聚》历经30余年的编辑校正,于1477年刊行30帙。现存的原本在日本,仅有1帙。
《医方类聚》刊行之后,韩国医学的水平迅速发展起来。这时的中国医学也在飞跃发展,金元时期的医学门户得到确立,刊行的很多医书也陆续传到韩国。如果简单概括当时韩国医学水平的话,可以说此时已经了解了中医学源流,且在自由应用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刊行了《东医宝鉴》。《东医宝鉴》之所以被韩国学者所重视,是因为此书的刊行,已经表明韩医学脱离了依存中医学的倾向。在韩国医学发展史上,《东医宝鉴》的历史性价值在于,它是在韩国刊行的、仅次于中医学水平(即决不能说比中医学优越,但是却适合韩国的实情,与中医学比较也毫不逊色的水平)的医书。《东医宝鉴》中虽然引用了很多中国文献,但在处方内容、药物用量上均略有不同,它更符合韩国人的实际应用。
在刊行《东医宝鉴》的1610年前后,韩医学对待中医学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而言之,就是在引入中医学的时候,不再象从前那样全部采纳,而是有选择得进行吸收,并且开始走独自发展的道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则出现了从韩国人立场出发来解释《黄帝内经》的医书,产生了四象医学学说。不幸的是,此时韩国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强行侵略,开始受日本统治长达35年。众所周知,日本在19世纪明治时期消除了传统医学,此后医学界以西医为主。因此受日本统治的韩国,也遭遇了韩医学被抹杀的危机。对韩医学的研究虽然没有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但在相当一部分的研究者的坚持下,韩医学的命脉得以维持。当时的韩医学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达成与西医学的调和。1945年解放以后,韩国从政策上制定了同时认定西医学与韩医学的二元制医疗法。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韩医学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象中国一样得到政府的扶持。从事韩医学教育的学校,也仅有如今的庆熙大学校一所,每年毕业生仅为40名。自8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对韩医学的关注逐渐增加,陆续建立了一些学校,形成了正规研究韩医学的风气。目前韩国韩医学教育学校有11所,每年毕业生有800余名。可以说相当于在20年中增加了20倍。
二、韩国的医学史研究现状与历史概括
现在韩国的医学史研究有两个派别。包括从西医学的立场研究医学史的学者,及从韩医学的立场研究医学史的学者。前者主要以汉城大学校医科大学医史学教研室的学者为主,创立了大韩医史学会;后者主要以庆熙大学校韩医科大学医史学教研室学者为主,创立了韩国医史学会。这两个研究团体尚没能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但是我们相信,早晚会有这种交流的。不久前笔者曾参加了中国医史学会的学术大会,当时看到西医学专家与中医学专家,以医学史为共同主题,从学术及人格方面进行非常密切的交流,非常令人感动。这些方面韩国应向中国医史学会学习。
韩国医史学会历史并不是很长,以前包括在原典医史学教研室中,共同时开展关于《黄帝内经》、《伤寒论》、各家学说及医学史研究。直到1990年以后医学史教研室才开始独立,1999年医史学会正式独立。与中国相比历史极短。当然在此之前已有韩医学史研究经验的蓄积,但专职研究人员不到10名。自1999年历经3年后,目前相关的硕士生、博士生在逐渐增加,各大学也正在选拔专门研究韩医学史的教授,但所有一切仍处于开始阶段。
三、韩国医学史研究现况
韩国医史学会从原典医史学会独立并刊行新杂志以来,已有3年时间了。下面将以近年来(1999-2002年)
1、有关《医方类聚》的研究
所发表的论文有:
·《医方类聚》的书志学考察(1999年)
·《医方类聚》对《东医宝鉴》编撰的影响
·纳齐梁诚之的医学实际—类聚人物志Ⅰ(1999年)
·《医方类聚》治法篇的构成与特征
安相佑先生是韩国研究《医方类聚》的专家,现为国立韩国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是韩国医史学会具有代表性的中坚干部之一。他从日本带回了《医方类聚》微缩胶片,前不久还到北京购买了中国刊行的《医方类聚》。据说目前已完成了《医方类聚》的数字化工作。
2、关于《东医宝鉴》的研究
·从《东医宝鉴》看许浚的医易思想
·关于许浚的新的事实(1999年)
韩大熙也是《东医宝鉴》的专家。他在学术上没有很大的业绩,但是自助创立了许浚纪念事业会,复原了许浚的居宅及墓所,制作了许浚纪念铜像等,在对外事业上建立了很多功绩。
·对《东医宝鉴》的“类聚”引用文的考察(2000年)
·《东医宝鉴》对《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的运用(2000年)
·对《东医宝鉴·杂病篇·〈寒〉·伤寒》中太阳病的考察(2000年)
·《东医宝鉴》滋阴论的医易学解释(2000年)
·《东医宝鉴》中引用的张从正的医论研究(2001年)
金义太是韩国研究张从正的专家。研究经历不是很长,但在临床实践中亲自使用汗吐下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从《东医宝鉴》看丹溪痰饮论的医史学考察(2002年)
·朝鲜时代《东医宝鉴》临床应用情况研究(2002年)
·对《东医宝鉴·身形门》中道家思想的研究(2002年)
·对许浚著作《諺解胎产要录》的研究(2002年)
3、关于《医学入门》的研究
·《医学入门》的参考医书分析与编制研究(1999年)
·中国《医学入门》对韩国《东医宝鉴》的影响
有关《医学入门》的研究,以笔者之一车雄硕为核心。主要关心的领域是中医学与韩医学有什么样的关联。《医学入门》既是中国医书,也是给韩医学以最大影响的医书,因此将其定为博士阶段的研究课题,目前研究还在继续。
4、关于《医林撮要》的研究
·《医林撮要》与《东医宝鉴》的比较考察(2000年)
·关于《医林撮要》〈胁痛门〉的小考(2000年)
·关于《医林撮要》中〈历代医学姓氏〉(2000年)
金洪均是《医林撮要》的专家。《医林撮要》是《东医宝鉴》作者许浚的老师杨礼寿写的医书。从内容和规模上不如《东医宝鉴》,但在医学史上是非常有价值的书。
5、关于《济众新编》的研究
·从《济众新编》看康命吉的医学思想(1999年)
·正祖代的医疗政策与《济众新编》的刊行(1999年)
《济众新编》一书是在《东医宝鉴》刊行200年以后的1799年刊行的,其中体现了《东医宝鉴》对韩医学所产生的影响。此书从《东医宝鉴》中挑选了必要的部分,十分便于临床应用。池昶荣是《济众新编》的专家。金湖年龄三十多岁,他毕业于汉城大学校韩国历史专业,其所学专业不是韩医学,在医学上的造诣并不很深,但历史知识渊博,因此给我们很多帮助。
6、关于近代韩医学的研究
·日帝时代初期韩医学杂志的研究
郑智熏目前是金南一教授的博士,是研究韩国日帝时代韩医学的学者。韩国著名韩医学者之一的金永熏,于20年前去世。他的儿子(金琦洙
·《寿世玄书》研究(
2001年)
《寿世玄书》此书是前面介绍的日帝时期的金永熏所著的书。当时没有出版,这次在遗物中发现的。车雄硕在韩国时完成了电脑录入工作,2003年回韩国后计划出版。
·《东西医学研究会月报》研究(
2002年)
·从《一金方》看温补学说的研究(2002年)
·日帝时代杂志《东洋医药》研究(2002年)
·日帝时代教材《汉方医学讲习书》研究(2002年)
7、其它韩医学文献的研究
·从《新刊京本人心法》看朱权的养生思想(1999年)
·从《新刊京本活人心法》看朱权的医学思想(2000年)
·对许任《针灸经验方》的医史学考察
·许任《针灸经验方》研究
朴文铉是《针灸经验方》的专家.
·对高丽医书《备预百要方》的考证(2000年)
·腊药、《谚解腊药症治方》、以及许浚(2000年)
申东元毕业于汉城大学校科学历史专业。对韩医学也有浓厚兴趣,经常发表此方面的论文。
·集录两种朝鲜针灸文献的《针灸集成》的实壮(2000年)
·建立《乡药集成方》的数据库的原文电算处理(2001年)
·朝鲜时代君王的温泉浴与疾病(
2001年)
·《朝鲜王朝实录》中的朝鲜中期帝王的疾病与死因研究(2001年)
·从《乡药集成方》看朝鲜前期乡药医学的研究(2002年)
·《及幼方》研究(2002年)
·《纂图方论脉诀集成》的编纂和朝鲜中期的脉学成就(2002年)
8、关于中国医学的研究
基础研究:
·关于《黄帝明堂经》体系的继承与流传的研究(1999年)
·关于“医者意也”起源的研究(1999年)
·《黄帝内经》与《难经》中关于奇经八脉的考察(2000年)
·关于扁鹊的行迹与名义的考察(2001年)
·王冰的生平和医学思想的特征(2002年)
·王冰阴阳五行学说中易学理论的应用(2002年)
金基郁、朴炫局、金熏均是文献专业学者。虽然也进行医史学研究,但是研究方向基本上是以文献为主。这几位教授任职的学校尚无医学史专门研究教授,因此由他们代替进行医史学的教授工作,同时在医史学会任职。
临床研究:
·关于徐大椿的生涯、著书及医学理论的考察(1999年)
·《甲乙经》出现的病因病机研究(1999年)
尹畅烈、金容辰任职于大田大学校,他们既是文献研究者,也是医学史研究者。他们很久以前就开始关心中医学,尹畅烈教授曾数十次到过中国,在中医学相关研究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对王士雄临床医学的考察(1999年)
·关于徐大椿医学思想的考察(2000年)
·王士雄的医学思想及其对后世影响的研究(2000年)
·罗天益的生涯与医学思想研究
·关于中国的唐宗海研究动向的考察(2001年)
·李东垣内外伤辨的医史学考察(2001年)
·金元时代以后针灸补泻理论发展史(2002年)
·对晋唐以后医书中说明的“人神运行”和“针药丛辰宜忌”的研究(2002年)
·对张景岳医学思想形成的研究(2002年)
·喩昌“秋燥论”内容分析(2002年)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的编纂和意义(2002年)
9、其它研究
·番椒(苦椒)的语源研究(1999年)
·关于向日葵、向日花的语源(2001年)
金钟德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药材语源的专家。他从小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因此应用古代汉语非常娴熟。原来学习农业学,后重新研读韩医学。高炳熙是目前韩国韩医研究院院长。
·肝的东西医学比较研究(2000年)
·病症的发现和医学上的说明(2002年)
四、韩国医学史研究方向与目标
今后韩国的韩医学史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诸如培育研究者,筹备研究经费等,其中最为迫切的问题是编写韩国通用的医学史教材。韩国目前还没有韩国医学史通用教材,各大学都在使用自己临时编写的教材。汉城大学校金斗钟曾编写过《韩国医学史》一书,但此书不但年代久远,而且是从西医学立场论述韩医学的历史,从韩医学的立场来看,其中有不少歪曲历史的内容,被采纳为教材是远远不足取的。另外,几年前韩国韩医学研究院曾实施了《韩国医学史再定立》的研究课题,但当时完成的研究报告书内容繁琐且散漫。因此,现在韩国医史学会正准备以此报告书为蓝本,再收集参考其它材料,编写医学史通用教材。我们衷心期望尽早看到此书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