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金顶山村

标签:
历史文化 |
我今天上午,从石景山苹果园地铁北侧,穿过金顶山村街道,登上了同一座山,两个山名并存的金顶山(琅山)。这座孤零零的山,海拔140.5米。山体由砂、页岩组成,基岩祼露,风化严重,土质贫瘠,植被稀疏。山呈“丫”字形,三个山脊分别向南、东和西北延伸,形成三个海拔为108.9米、120.2米和120米的矮峰。山之北有琅山村、东有琅山苗圃,南为金顶山村,西为模式口村。
我登山金顶山,站在山顶遥望四周,全是新建的高楼大厦。不久的将来,金顶山南面的苹果园交通枢纽将建的更棒、更漂亮。
《石景山村落文史》里介绍金顶山村位于金顶山东麓,南距地铁苹果园站仅300米。聚落呈南北略长的条状分布,占地面积约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按照北京苹果园交通枢纽商务区修建性规划到北至金顶山山脚。未来的金顶山村有可能在拆迁范围之内。
据《宛署杂记》记载,金顶山村在明代已形成村落,名叫苹果村。明朝灭亡之后,礼亲王府看上了这里的风水,把它辟为康亲王崇安的坟地。康亲王崇安,因为他谥号修,王府中称为修太王坟。还因为王爷坟在金顶山东侧,村名叫过东王坟,现名金顶山村。自从崇安王爷葬于狼山之后,大概觉得“狼山”不雅,于是改称“金井山”。“金井”与“金鼎”谐音,于是改称金顶山。还有一说:山上有一庙宇,俗称菩萨庙,庙内有石碑,已断为两截,文字漫漫不清,不知建于何时。该庙的殿顶覆以黄瓦,金碧辉煌,于是命名金顶山,之后村以山名。
金顶山上依山势修建围墙,至今尚有遗迹。过去,以山墙为界,山墙以南属金顶山村管辖,山墙以北属琅山村管辖。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便应运而生,金顶山村的村民称此山为金顶山,而琅山村的村民则称此山为琅山。同一座山,两个山名并存,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http://s13/mw690/003L6sK4zy6R4D6QYGMac&690
http://s4/mw690/003L6sK4zy6R4D7nlXJ23&690
http://s5/mw690/003L6sK4zy6R4D7FpfS04&690
http://s1/mw690/003L6sK4zy6R4DiTfP2a0&690
http://s5/mw690/003L6sK4zy6R4D7ISC8c4&690
http://s7/mw690/003L6sK4zy6R4D7vsLcf6&690
http://s9/mw690/003L6sK4zy6R4D7NZz2f8&690
http://s12/mw690/003L6sK4zy6R4D7zHfR7b&690
http://s1/mw690/003L6sK4zy6R4D7Rf7a60&690
http://s6/mw690/003L6sK4zy6R4D7CPuB15&690
http://s12/mw690/003L6sK4zy6R4D7Ul879b&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