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故事——宝钗过生日(第22回)

(2014-06-15 17:36:54)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记杂谈

【蒙回前诗:禅理偏成曲调,灯谜巧引谶言。其中冷暖自寻看,尽夜因循暗转。】

禅机偏偏蕴藏在戏曲中,灯谜很巧妙的引出预言征兆。世道沧桑的变化自己去寻找答案,一夜过去困果循环都是在暗中循环流转变化的。

冷暖:为世道沧桑的变化。

尽夜:人生就像没有解脱,一直在黑暗中。

因循暗转:困果循环,暗中运行变化。

 

【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

薛宝钗生日:正月二十一号,十五岁生日。

【庚辰双行夹批:好!】

他是赞作者转的好,很自然引入下一个重大事件。

【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

将笄之年:也叫及jí笄jī之年,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成人礼,古代十五岁成人礼。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jì(发结),插上叫做笄的首饰(盘发的簪子),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叫“笄年”。

【说着,一径去了,不在话下。】

【庚辰双行夹批:一段题纲写得如见如闻,且不失前篇惧内之旨。最奇者黛玉乃贾母溺爱之人也,不闻为作生辰,却去特意与宝钗,实非人想得着之文也。此书通部皆用此法,瞒过多少见者,余故云不写而写是也。】

为什么黛玉乃贾母溺爱之人也,不闻为作生辰,却去特意与宝钗:

以前女孩子结婚蛮早,第二十九回贾母说宝玉“命里不该早娶”,宝钗到了15岁还不嫁人,甚至都没有说婆家有点说不过去。宝琴北上的目的就是与梅家完婚。何况宝琴比宝钗小好几岁。所以写宝钗生日的目的,1.宝钗年龄不小了,该给他说婆家了;2.宝玉年龄小,命里不该早娶。

老太太大张旗鼓的做生日,还要请戏班子。用王熙凤的话说:“老祖宗给孩子做生日,又办什么酒戏呢?”老太太大概是想向众人宣布薛家有女15岁了,有要说亲的可以上门提亲了。这就是贾母对宝钗只是场面上喜欢,而真正喜欢黛玉的不写而写。

不写而写的手法:

我去拜访离别十五年之九的老同学,恰值其不在,却见两小孩演“爸爸和妈妈”的游戏。看完稚童“打闹斗嘴”的闹剧,我释却一直惦记在心的他们“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得悬念,觉得没有必要再等他们回来,便离开了。

——这是苏联当代作家霍达尔达·符拉季米偌维奇·杜姆巴泽的小小说《预演》的一个情节。作者开头写惦记老同学的情况,结果只写了老同学儿女的一场游戏。老同学没有正面出场,而其精神风貌、文化教养、家庭境况表露无遗。比直接写更为传神、入骨,不仅使文章表现幽默、机敏,而且显示睿智、深邃。家庭悲凉表现得调皮,更增添笑后的痛楚。不注重自身教养,将危及下一代得警钟,以笑声传出的却是惊心悚骨。

上面这个例子就是“不写而写”的表现技巧。是一种侧面表现手法,运用得当,能起到正面直接表现所无法代替得作用,产生平中见奇得超常艺术效果。

【庚辰眉批: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矣。丁亥夏。畸笏叟。】

通部小说里贾宝玉映射出甄宝玉,而这里用同样的手法,薛宝钗对应林黛玉。是对作者写作手法的一种赞扬。

 

【又一面遣人回去,将自己旧日作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

两色针线活:两样针线活。

仪:礼物。

【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

蠲juān资:出资。

【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

【庚辰侧批:家常话,却是空中楼阁,陡然架起。】 

虽然是家常话,但是却凭空生事,突然说出凑趣的话。

【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给孩子过生日,谁还敢说什么,干嘛又来办什么酒戏。

【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

说不得:免不了,不得不。

【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

要真拿不出来也就算了,但是好多财富压塌了箱子底。

【庚辰眉批:小科诨解颐,却为借当伏线。壬午九月。】

科诨hùn:戏曲演出中角色的滑稽动作和道白,这里说的是王熙凤逗乐的话。

解jiě颐yí:开颜欢笑。

为借当伏线:为后来凤姐找鸳鸯把贾母的东西当出去换钱的事情伏线。

【只是勒掯我们。】

勒掯:克扣,勒索。

【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那些梯己只留于他,】

蒙本此处将“宝兄弟”改为“宝东西”,是为照应贾母有梯己宝物,但这样“上五台山”就没法解释了。所以“宝东西”是抄书人擅改,不是原文。

“宝兄弟”是指宝玉。而将来贾母上五台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要由宝玉顶替贾母去五台山?

直译来说“难道将来只有宝玉送你老人家上山,也就是说难道只有宝玉给你送终?”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上五台山也就是成神佛的意思。凤姐用委婉的话既奉承了贾母,同时又讨得宝玉的欢心,让贾母开心不已。

猜想:会不会是贾母去世后,宝玉去五台山为贾母做超渡法事,贾母过世因有孝在身,二玉的婚事亦不可能,迟则生变。宝玉从五台山回来后,黛玉已亡。才有了“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凄美的感叹。

【你婆婆也不敢强嘴,你和我梆梆的。”】

你婆婆:指刑夫人。

梆梆:形容很坚硬,硬顶硬。

【凤姐笑道:“我婆婆也是一样的疼宝玉,我也没处去诉冤,倒说我强嘴。”说着,又引着贾母笑了一回,】

【庚辰侧批:正文在此一句。】

王熙凤说了那么多玩笑话,这一句才是真正取悦贾母的话。贾母最喜欢宝玉,所以王熙凤从侧面表达,宝玉人见人爱,大家都喜欢,说的贾母开心。

【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昏之余,大家娘儿姊妹等说笑时,】

定昏:晚请安。过去的规矩,晚辈早晚都要给长辈请安问候。(原意是天将黑的时候)

【至二十一日,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

【庚辰双行夹批:另有大礼所用之戏台也,侯门风俗断不可少。】

这里是家宴,所以是小巧戏台。

【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

【庚辰双行夹批:是家宴,非东阁盛设也。非世代公子再想不及此。】

东阁:宰相宴请﹑款待宾客的地方。这里的“东阁”指的是贾府正式的宴请场所。

【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

庚辰双行夹批:将黛玉亦算为自己人,奇甚!】

作者大约在暗示,贾母是希望林黛玉嫁于贾府的,故而身份与李纨、凤姐一样可以“算为自己人”。

【这会子犯不上跐着人借光儿问我。】

跐cǐ着人:踩在人的上面。

 

【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

贾母就是猴子当枝立,伏下贾府如果少了贾母这个孙悟空,可想而知家庭衰败是必然的事情了。

【庚辰双行夹批:是顺贾母之心也。】

老人家喜欢热闹戏文。

【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

谑笑科诨:指情节滑稽引人发笑的喜剧动作。谑笑,滑稽可笑。诨hùn,诙谐逗趣的话。

【庚辰双行夹批:写得周到,想得奇趣,实是必真有之。】

凤姐的心里描写非常细致周到,可明明是宝钗过生日,想的却是贾母爱看什么,所以奇趣。但确实是情理中的想法。

【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

刘二当衣:乾隆年间的一出弋阳腔,丑角的滑稽小戏。内容是穷汉刘二早上去当铺,当铺还没开门,他就站在门外,一边等待,一边表演着滑稽的身段和表情,一边唱着弋阳腔来消磨时光。此剧原名《叩当》,是由胡忌从蒙古车王府曲本中找到剧本,填补了戏曲史和剧目学上的一个小小空白。

笑料百出,热闹得很,凤姐以此讨好老祖宗。而《刘二当衣》也为后来凤姐找鸳鸯把贾母的东西当出去换钱的事情做了伏笔。

【庚辰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当初脂砚斋和作者以及其他友人一块看戏,脂砚斋执笔画圈点的就是《刘二当衣》,现在一起经历这些事情的朋友,寥寥无几了,怎么能不哀叹啊!

【庚辰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悲乎!】

前批“没几个人知道”,而我就是其中知道的一个,可1767年的夏天只剩下我一人了,其他的人都去世了,怎么不悲痛。

【靖眉批: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脂砚斋和畸笏叟是两个人,而且芹溪,脂砚用诸子称呼皆是晚辈,丁亥夏只剩畸笏叟这么个曹家长辈尚在。

【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

【庚辰双行夹批:先让凤姐点者,是非待凤先而后玉也。盖亦素喜凤嘲笑得趣之故,今故命彼点,彼亦自知,并不推让,承命一点,便合其意。此篇是贾母取乐,非礼筵大典,故如此写。】

先让凤姐点戏,并不是因为贾母心里把凤姐放在黛玉之前。而是因为贾母素来喜欢凤姐诙谐幽默,所以才叫凤姐先点,凤姐也知道贾母的心思,并不推让,奉命点一出戏,就合了贾母的心意。这一回是写贾母自己随意取乐,不是写礼筵那样盛大的典礼,因此才这样写。

【黛玉方点了一出。】

【蒙双行夹批:不题何戏,妙!盖黛玉不喜看戏也。正是与后文“妙曲警芳心”留地步,正见此时不过草草随众而已,非心之所愿也。】

这里写黛玉对戏曲之类并不是很懂,后文有一回黛玉和宝玉共读西厢之后,黛玉听到梨香院小戏子唱戏,才知道戏里也有好词句。正好可以看出黛玉此时不过是草草随众点一出,并不是黛玉心里就喜欢看戏。

【然后宝玉、史湘云、迎、探、惜、李纨等俱各点了,接出扮演。】

接出扮演:接着一出一出演出。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鲁达拳打镇关西后,赵员外介绍入五台山当了和尚,可是他明显不适应寺庙生活,处处惹祸。一天,他在山下喝了很多酒,回到山门后,看门和尚不让他进寺,然后大闹了一场。等酒醒了以后,非常后悔。后被方丈打发到大相国寺,在大相国寺认识了林冲。

这里应该是昆剧,这出戏可能是伏脉八十回后宝玉出家为僧后,非常不适应出家人的生活。

 

【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

点绛唇:名字来源于,南朝江淹的《咏美人春游》“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直译“皮肤白皙就好像是白雪凝固在了美丽的容颜上,唇色明亮就好像是一颗明珠点缀在了红唇上”。

昆曲分为南曲和北曲,一般情况北曲由一个角色唱,南曲则由几个不同的角色分唱。南北曲的配合使用,完全从剧情需要出发。比如拿《牡丹亭》剧目来说,剧目中有南曲有北曲。而北曲一套《点绛唇》指的是套数,分别由曲牌“点绛唇(注意这里是曲牌点绛唇,不是前面的套数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吒令”“寄生草”“鹊踏枝”“煞尾”等联套组成。

曲牌:说的简单通俗的话,就是各个固定字数和格式的曲调,这些曲调填词进去成为各种剧目。

(有人问到底是一个剧目大,还是一套数大。回答是:是剧目大,也有一个剧目就是一套数的(绝对没有一个套数含几个剧目)。简单来讲,一个剧目有很多出,一出有很多曲牌组成。)

【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

通过上面的解释,现在就知道这里的《寄生草》是曲牌,可加衬字。

衬字:曲牌所规定的字数和格式之外另加的字,称为“衬字”。作用是补充因为缺字而导致的语意错误,使内容更加完整充实。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很随意的揩拭掉英雄的眼泪,清高的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感谢师傅的慈悲之心在莲台下帮我梯度出家。可惜因为没有佛缘所以转眼就要分离。人活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什么可让人牵挂的。去哪里讨得蓑衣和斗笠去独行?任凭我穿着草鞋拿着破钵做一个乞丐随风而去!

《寄生草》可能是伏脉了八十回后贾宝玉出家不成,离开寺庙成为乞丐

漫揾wèn:很随意的揩拭掉。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烟蓑suō雨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借指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一任俺:任凭我。

【庚辰双行夹批:此阕出自《山门》传奇。近之唱者将“一任俺”改为“早辞却”,无理不通之甚。必从“一任俺”三字,则“随缘”二字方不脱落。】

阕:量词,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称“下阕”。

早辞却:早早辞去。

脂砚斋说最近唱曲的人用“早辞却”是无理不通的,和后面的“随缘”二字就脱节了。

【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山门》一出,就是宝钗所点《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一出的别名。

《妆疯》是昆曲折子戏,当为《缀白裘》中的《北诈》,北曲叫做《诈疯》,内容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对朝政不满,拒不出兵在家装疯的故事。

《山门》与《妆疯》本是互不相干的两出剧,黛玉却将之巧妙串连,使得文章被赋予了丰富的深层含义,呈现出了复调效果。表面上讽刺宝玉兴奋过了头疯疯癫癫的,而骨子里则是不满宝玉夸奖宝钗。透过这句双关语,可以领略到黛玉讽刺和嫉妒,两味交杂,余味久而不散。

【庚辰双行夹批:趣极!今古利口莫过于优伶。此一诙谐,优伶亦不得如此急速得趣,可谓才人百技也。一段醋意可知。】

真有趣啊!古往今来口齿伶俐的人莫过于戏子。黛玉这个诙谐,戏子也没有反应这么快而且有趣的,真可以说是有才之人身怀百样技能啊。通过这话也可以看出黛玉的醋意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

见,词尾,无义。怜悯。

【庚辰双行夹批:是贾母眼中之见、心内之想。】

老年人,都有这心性,喜欢年轻的可爱的小孩子。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

【庚辰侧批:明明不叫人说出。】

明明只是凤姐说笑而已(并非问人家,你们知道这孩子扮相像谁吗?),并非是叫人回答。

【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庚辰双行夹批:不敢少。】

有关黛玉的事情,怎能落下不写宝玉呢?

【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

【庚辰双行夹批:此是真恼,非颦儿之恼可比,然错怪宝玉矣。亦不可不恼。】

湘云生气是真的生气,不是黛玉和宝玉平常那样怄气,但是湘云也错怪宝玉了。也不能不生气(不生气就没有下面的故事了)。

 

【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

【庚辰侧批:可谓“官断十条路”是也。】

官断十条路,九条人不知:是古代的谚语。直译就是官断案的时候有十种做法,其中有九种都是徇私舞弊暗箱操作。这句话反映老百姓对官员不光彩、违法行径的愤怒、不满之情。

这里的批是说:宝玉给史湘云使眼色,而黛玉非常生气,说他是暗箱操作,对宝玉不光彩行为的愤怒。

【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

【庚辰双行夹批:何便无言可辩?真令人不解。前文湘云方来,“正言弹妒意”一篇中,颦、玉角口后收至褂子一篇,余已注明不解矣。回思自心自身是玉、颦之心,则洞然可解,否则无可解也。身非宝玉,则有辩有答;若宝玉,则再不能辩不能答。何也?总在二人心上想来。】

怎么就无言可辨了呢?真让人不解。前文湘云刚来、“正言弹妒意”一篇中,宝黛之间的口角是黛玉关心宝玉不该脱了衣服而收尾的,我已经注明不解二人的心思了。回想起来,只有自己的身心真正成为宝玉黛玉,才能明白理解二人的心思,否则就没法理解。如果不是宝玉,就有辩解的话可以回答;如果是宝玉,就算再怎么有理也不能有辩解之言也不能回答。为什么呢?只有自己的身心真正成为宝玉黛玉才能理解。

【庚辰眉批:此书如此等文章多多不胜枚举,机括神思自从天分而有。其毛锥写人口气传神摄魄处,怎不令人拍案称奇叫绝!丁亥夏。畸笏叟。】

红楼梦这书像这样写的多到不胜枚举,其中的玄机奥妙是与生俱来的。曹雪芹写一个人像一个人非常传神,怎能不令人拍案称奇叫绝啊!

毛锥:就是毛笔的最尖端。写作很有锋芒。

【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

【庚辰双行夹批:颦儿自知云儿恼,用心甚矣!】

用心甚矣:真的是太有心了!

甚矣:语气助词。

【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庚辰双行夹批: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

问得的确是很有道理,但是未必是真心话。如果真能说的这样“与你何干”,将来泪尽死了化为乌有,则世间就没有这部儿女眷恋的红楼梦了。

【庚辰眉批:神工乎,鬼工乎?文思至此尽矣。丁亥夏。畸笏。】

是鬼斧?是神工?文章写成这样真的是到了极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