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鼠标》教学设计

(2013-06-07 07:39:41)
标签:

教育

   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正确把握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教材分析:《认识鼠标》是我校自编教材一年级《信息技术》中的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鼠标操作的基础,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鼠标的构成,掌握手握鼠标的正确姿势,能够进行鼠标的指向和单击操作。这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进一步加深认识的起点,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的一年级学生,在前几课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认识了计算机的组成,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学习以及重复的练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各种练习的小游戏,以求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鼠标,了解鼠标的构成,掌握鼠标的正确握法

过程与方法:1、会正确的进行鼠标的指向和单击操作

            2、会正确关闭计算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教学重点:鼠标的握法、简单的鼠标操作

教学难点:鼠标的简单操作

教学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鼠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计算机的组成吗?有哪几部分呢?

生:显示器、主机、键盘和鼠标

   师:对,我们说鼠标是计算机的指挥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机灵的小鼠标。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谈话,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揭题。

二、课程新授

1、师:鼠标呢,有两键的也有三键的,现在我们常用的鼠标都已经是三键的了,说是三键,实际上是两键一轮,同学们看,鼠标上有左键、右键以及中间的滚轮。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与演示,学生了解鼠标的构成。

   2、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握鼠标呢?同学们握一下鼠标,老师来看一看。刚才有的同学握鼠标的姿势是对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怎么样握鼠标呢?

   出示握鼠标的图片,教师进行讲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学生演示握鼠标的姿势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与讲解以及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学生掌握握鼠标的正确姿势。

   3、师:鼠标的操作有很多种,其中比较简单的两个是鼠标的指向操作和单击左键的操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个操作是怎么样的。

   出示鼠标操作Flash动画  教师进行讲解

   师: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生:看明白了。

   师:好,谁来给我们示范一下?

   请学生讲解并示范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动画、教师讲解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了解鼠标的指向操作和单击左键的操作。

   三、学生练习

   师:同学们,现在就来练习一下鼠标的指向和单击左键的操作。

   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通关过小游戏进行鼠标的两个简单操作的练习,在娱乐中达到了练习的目的,使学生掌握握鼠标的姿势以及两个鼠标的操作。

   师:同学们,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启动计算机,那么怎么才能正确关闭计算机呢?

   教师演示关闭计算机的方法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正确关闭计算机。

   学生进行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了解正确关闭计算机的方法,学生进行操作,掌握正确关闭计算机的方法。

   四、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鼠标

             左键  右键

             指向  单击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认识鼠标的组成以及了解鼠标的指向和单击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握鼠标的姿势,加以纠正就可以了。在后面的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鼠标的单击操作没有问题,但是在指向操作上出现了问题,学生在移动鼠标过程中,移动的距离过大,最后还不能把鼠标指针移动到目标上,所以在之后的课上对于鼠标的指向操作还要加以练习,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