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2014-08-07 11:33:3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案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2.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揣摩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行文特点。

情感目标:

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三、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如果人生是一条河,那么,事业就是河流里澎湃的浪花。河流因浪花而美丽,人生因事业而灿烂。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知如何对待自己的事业。梁启超先生先生七十多年前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让很多人茅塞顿开,也会让作为学生的我们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更深的领悟。

(二)整体感知

1.反复阅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2.默读思考:作者先后论述了哪几个问题?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小结

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然后论述了有业之必要;

再接着论述敬业和乐业之重要;

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又有趣味。

4.学生总结梳理文章文脉的方法。

1)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分析其结构。

2)找自然段的中心句:如第一段的关键句就是最后一句。

3)将几个自然段合为一个意义段,再寻找其中心句或者提炼中心意思,如67段都是围绕6段的第一句“第一要敬业”这句话谈的;2.3.4.5段是一层意思,3.4.5.段是围绕2段的“有业之必要”来谈的。

4)找统领全文或者统领以下几个自然段的句子,如第2段领起3.4.5段。

(三)局部梳理

1.按照总结的方法对课文进行第二次梳理,这次梳理将更为细致。分组讨论下面三个话题:

话题一:课文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

话题二:课文是如何论述敬业之重要的?

话题三:课文是如何论述乐业之重要的?

2.发言交流。注意:每个组三个话题都要讨论,交流时只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并且可以展示你梳理文脉的新方法。

 课文列举儒家孔子和佛家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之必要;在谈敬业之重要时,先应用朱熹的话阐明什么是“敬”,然后谈为什么要敬,列举“当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件事证明凡职业无高下,凡劳作是可敬的,最后论述怎样做到敬业。在论述乐业之重要时,先从生活实例剖析苦与乐的关系:苦与乐全在主观的心上,而不在客观的事。说明要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然后分析天下二等苦人,再转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努力下去,趣味自己会发生”的道理上来,并从四点进行论证。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

(四)引证积累

积累文中的引证,做上标记,读一读,领会其意思,并说出其作用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3.主一无适便是敬。

  ——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

4.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自知。

  ——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意指凡做一件事,要把这件事全力做发了,不贪其他事。

5.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坐在这座山上,又想着那座山,结果一事无成。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分外的事。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做人要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五)添补论据

1.话题一: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论点,试着为其提供几个例子。

话题二:以“有业之必要”为论点,试着为其列举几条理由。

2.二选一,讨论,补充。

(六)拓展延伸

话题:这是一篇梁启超70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讲演。70多年过去,梁启超的思想至今是否有着其闪光的现实魅力呢?文中淡到的“敬业”“乐业”的想法是否可以换成“敬学”“乐学”呢?

 

板书设计:

http://s10/mw690/003KzyFIgy6L3mDEzgJ4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