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吃生姜补阳气祛湿热好处多到数不清(图)

标签:
健康补阳气生姜杂谈 |
分类: 养生长寿抗衰老 |
夏季阳气浮于外,内寒外热,可以喝醋泡姜水,温和脾胃,收敛元气。
(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进入酷夏后,气候炎热湿重,很多人容易出现腹泻腹痛、感冒、湿疹复发等问题。其实这些季节小毛病,一片生姜就可以搞定,不仅可以内服,还能外用,祛风解表、排汗降温、温经和胃,预防和缓解夏季高发病。
孙思邈《千金药方》记载:生姜:味,辛热,无毒。辛归五脏。主伤寒头痛,去痰下气,通汗,除鼻中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胸膈上臭气,通神明。
夏季用生姜保健也有很多讲究,怎么吃好、怎么用最合适、有哪些宜忌?以下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简单实用的生姜保健攻略,夏季养生必不可少。
生姜的作用
1、降温提神 增进食欲:
因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所以,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夏令气候炎热,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病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引发的疼痛、呕吐、泛酸、饥饿感等用生姜50克煎水喝,可使症状迅速消除。
2、抗菌防病 治疗肠炎:
美国和丹麦的科学家通过试验证实,生姜干粉可缓解晕动病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效率达90%左右,且药效可持续4小时以上。民间用吃生姜的办法防止晕车、晕船,有的用生姜片贴内关穴,有明显的防晕效果。
盛夏季节,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此时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用沸水冲泡后饮用,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沙门氏菌效果明显。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
3、开胃健脾 防暑救急:
夏天,人们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吹,很容易受寒,引起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时,用姜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过来。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吃点生姜汤大有裨益。我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里面就含有生姜的成分,目的就是驱风健胃和提神醒脑。
内服法
1、嚼点醋泡姜:补阳气
夏季阳气浮于外,内寒外热,所以才会容易消化不良、腹泻腹痛。这时候可以吃点姜片,尤其是醋泡姜,温和脾胃,收敛元气。生姜性热,是补阳气的好食材,醋酸收,避免生姜发散太过,伤了身体津液,两个刚好互补,补阳也补阴。
方法:买上半斤姜,切成片,放在瓶中,然后用米醋没过生姜,泡上三天就可以吃了。
特别提示:醋泡姜建议可以在早饭时吃。这是因为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而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促进消化。
2、姜枣茶:祛湿热
夏天是一年中身体最湿热的季节,很多人的湿疹都会在夏天复发。加上每天都在吹空调,很容易感染寒邪,引起身体不适,这时候大家可以泡一杯姜枣茶,疏散外寒、清化内湿,预防湿气和感冒。
方法:取生姜一块,切成细丝,与适量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煎煮,最后再加适量红糖即可。红枣性温,可以补益脾胃;红糖补气血、扶正气;生姜驱寒暖胃,三者搭配,效果显著。
生姜还可以助人发汗,特别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烧,生姜可以退烧。
外用法
1、生姜外敷 缓解疼痛
夏天高温炎热和湿热雨季交织,很多中老年人关节就开始疼痛,怎么办?
方法:将生姜切成一厘米厚的姜片,放在浓盐水中煮熟,然后用热的生姜片外敷腰部和膝关节,反复数次。
这样做可以舒筋活血、缓解疼痛,对由于梅雨季节、天气骤冷骤热导致的腰痛、膝关节痛有非常好的效果。
2、外擦姜片 祛斑痕
生姜外用,还有祛除斑痕的效果。
方法:每天早晚用生姜片轻柔按摩斑痕处10分钟左右,按摩完成后不要立即清洗皮肤,待皮肤完全吸收后再清洗,需坚持2个月或以上。其功效是排毒滋润,可去除雀斑和痘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