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浅谈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

(2014-04-29 13:01:45)
标签:

校园

分类: 教师论坛

浅谈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

                     鳌江镇乐乐幼儿园:吴玲碧

 

摘  要:目前的教育现状,导致诸多家长偏向于重视培养孩子的知识、特长等。从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独生子女自私、冷漠、霸道,不知道如何关心他人,习惯了索取,缺乏一颗感恩的心。因此充分体现了幼儿期开展感恩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感恩意识培养

感恩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文化传承。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这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又有利于幼儿在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一、关爱幼儿,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

“感恩教育”应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学会感恩。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尊重他们独有的说话、行动、思维方式,尊重孩子自己的生活节奏,教师的尊重与信任就是孩子生命成长中最坚实的阶梯。只有受到尊重的孩子才会尊重他人,他们心中那份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的感受会通过健康、快乐的心情流露出来,并以一颗感恩的心快乐成长。

二、以各种主题活动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我们可以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种主题活动中。例如:开展《我要感谢的人》这一主题活动。可以告诉幼儿:“你最想感谢的是谁?你怎样来表示感谢呢?”有的小朋友说要感谢老师,有的说要感谢爷爷奶奶,还有的说要感谢自己的小伙伴。幼儿会自制小卡片送给老师,会画最美的画献给爷爷奶奶,会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最喜欢的玩具等等。总之,结合幼儿园的各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积极地融入感恩教育,使他们在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教育效果。

同时,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很多带有感恩色彩的重大节日:如国庆节、母亲节、春节等等。我们可以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如:三八妇女节,我们请来了孩子们的妈妈,让妈妈们说说自己的工作,说说自己养育孩子的辛苦,帮助孩子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谢之情,通过送自己亲手做的礼物表达对妈妈的爱。通过一个个的节日活动,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从而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感激之情,使幼儿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三、在教学课程中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该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同伴间要相亲相爱。但活动并非到此结束,要将“感恩”教育延伸下去。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实践中,我们还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作为爱心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手段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淡化了说教的呆板,使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时,爱心也一点点地渗入孩子的心灵。听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并续编故事、角色扮演等都是教师能够应用的方法。比如:请幼儿表演故事《狼和小羊》使他们进行角色表演的同时,体验对小羊表示同情的情感,愿意主动去帮助他,从而使他们懂得,生活中应该同情弱者,使他们明白自己也常会受到别人的帮助,当自己有能力时应主动地去帮助需要的人。角色扮演让幼儿根据一定的情节,扮演某个角色,并通过言语、行为、姿势动作、表情等来表现该角色特征,从中体验在某些情境下该角色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做出恰当的反应。

四、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是培养感恩意识的保障。
  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是进行报恩的基础,我们要教育孩子逐步养成独立进餐、收拾碗筷、扫地、自己穿脱衣服等,培养幼儿独自生活、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家长要学会做“弱者”,告诉孩子自己工作的烦恼、辛苦,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同时用游戏、儿歌、故事正面引导、榜样示范,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用坏的东西修修再用等,通过这些让幼儿从中体会父母、教师的艰辛,在潜移默化中深化感恩之情。

五、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可以说家庭是孩子们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有意无意中,家人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在心里,印在脑袋之中。作为家长既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允许孩子表现出这种与感恩相悖的行为,以避免幼儿产生强烈的逆反的心理,其次要善于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在家中还可以创设感恩的氛围,逐渐的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使孩子们知道今后自己也应该这么做,培养其感恩意识、增强关爱行为。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开展感恩教育,使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

参考文献:

[1] 冯婉桢、叶平枝. 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 2007

[2] 张秀玲. 浅谈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新课程, 2007

[3] 吴新梅. 幼儿 感恩教育初探[ J]. 儿童发展与教育, 20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