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赏分享稽山红叶的佳作:难忘母校

(2020-09-24 08:34:17)
标签:

欣赏分享

稽山红叶佳作

难忘母校

重回母校

热情接待

杂谈

分类: 学校老师同学

欣赏 分享 稽山红叶的佳作:
难  忘  母  校    
              
2018-12-09
 

                        

 难忘母校         


      每次翻阅母校柯桥中学的校庆纪念册,看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张张记录着母校发展变迁的照片、一篇篇感念母校而热情洋溢的诗文,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就像五彩缤纷的花瓣一次又一次地在脑海中翩翩起舞。


       纪念画册中有一张名为“学农归来”的照片,是1965年暑期校领导带我们去农村学习宣传回来时教导主任王立荣老师为我们拍摄的。其中有校党支部书记李桂亭老师和我的班主任杨寄安老师;有歌舞《日夜想念毛主席》的主角吴江婴、沈端琛同学和歌剧《江姐》中的“双枪老太婆”陈镜园同学;还有柯桥镇文化馆的杨乃燕老师……而坐在船头的小伙子就是我。那次我们是以学校文艺宣传队的名义去农村宣传演出的。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所以我们去工厂、农村学工学农和宣传演出,大都是步行或乘船往返的。


       看着这张照片,我不禁又想起了在柯中读书时那火热的校园生活。那时的柯桥中学虽然校舍简陋、条件艰苦,但学习生活在运河边、柯亭旁的我们那一代青年学生已经非常满足了。因为柯桥中学不仅是绍兴屈指可数的几所名校之一,而且柯中的老师治教严谨、柯中的学生勤奋好学,全校上下充满了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氛围。那时,校党支部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文体活动,并经常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工厂农村去参加劳动和社会活动,使学生们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在生理上,中学时期正当人生的成长发育期;而在心理上,中学时期也恰好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所以,一个人在中学时期能跨进一所好学校,遇上几位好老师,必将受益终生。我为自己有幸在柯桥中学度过中学时期而感到非常骄傲、无比欣慰。因为,在柯中期间我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还学到了不少做人的理念、处世的方略。我自1968年离开柯中下乡支农,1969年告别家乡应征入伍,1986年脱下军装回到地方。从农村到部队再到政府机关,一生中虽然没有成就惊天伟业,但也跨越了不少的沟沟坎坎;虽然未曾谋得高官厚禄,但也对社会做出了人生最起码的奉献。


        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道路,数数自己留下的脚印,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我人生真正的起点——母校柯中!


文中老师简介:


    王立荣,绍兴人,上世纪40代末毕业于台湾大学,柯桥中学创始人之一。历任柯桥中学教导处主任、校长,绍兴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桂亭,山东人,抗战时期入伍,上世纪50年代海军大尉转业。

曾任柯桥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已故)


  杨寄安,绍兴人,柯桥中学高中语文(高级)教师。曾任民革绍兴市    

副主委兼越秀外国语学校校长,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已故)


      杨乃燕,绍兴人,高级摄影师。      

曾先后在绍兴市团委、柯桥区和绍兴县文化馆工作。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绍兴摄影家协会第2、3、4、届主席。

浙江省柯桥中学简史:


        浙江省柯桥中学的前身系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的高迁学堂(现柯桥小学)。1951年柯桥小学附设初中班,王立荣老师任班主任,这就是柯桥中学雏形。1952年2月柯桥小学初中班独立设置,迁址于柯桥蒋家台门小当铺。同年3月,续招春季班、夜间班,并定名为绍兴县私立柯桥初级中学。1953年,学校发展到7个班,省、县两级政府分别拨款6万多元,作为教育和基建经费,并征地30亩,将学校定址在萧绍运河边的古柯亭旁。1954年年底,一幢有12个教室的工字型教学楼和操场建成,并将学校旁的修塘寺等改造成宿舍和食堂。1955年,柯桥中学被省教育厅指定为浙江省农村重点示范中学。1956年,学校由私立改为公立,并改名为绍兴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学校增设两个高中班,并于次年改名为绍兴县柯桥中学。1996年,学校异地重建,迁至柯桥区山阴路,占地178亩,已成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6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浙江省柯桥中学。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柯桥中学已经有毕业生4万余名,校友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近年来,学校办学成绩突出,仅2012——2016年就有28人考入清华、北大,并荣膺清华大学领军计划、复旦大学腾飞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学校。2017年,柯桥中学竟有12人考入清华、北大,位居绍兴市第一。


       现在,柯桥中学已有61个教学班,2400名在校学生。有272名教职工,其中省特级教师3名,正高级教师2名,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3以上。有大学客座教授7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市级优秀教师60余名。

古柯亭及柯亭笛


       古柯亭一名“千秋亭,又名高迁亭。是汉代设在会稽郡山阴县镜湖畔的一处驿亭(馆),地处柯桥东官塘的永丰坝濒临萧绍运河处。东汉后期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在赴避难会稽郡途中,以左郎中将的身份,曾在柯亭驿歇脚,并在此地发生了“椽竹为笛”的千古佳话。据全晋文卷三十三伏滔长笛赋(并序)记载:“……初邕避难江南,宿于柯亭,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绝,历代传之,以至于今。” 这就是“柯亭之竹”这句日渐为人淡忘的成语的最初出典。


后来,“柯亭笛”泛指音色优美的竹笛,并比喻良才。

  柯亭遗址

  远眺运河畔、柯亭旁的柯桥中学

  1954年底落成的柯中工字型教学楼

  教学楼、大会堂及操場一角

 

 1964年,柯桥中学师生自编自演的歌舞《日夜想念毛主席》,

获绍兴县中学生元旦文艺汇演一等奖,

奖品是一台手风琴(这也是柯中历史上拥有的第一台手风琴)。

担任此节目主演的是65届高中学生吴江婴和65届初中学生沈端琛。


  

1965年,以高三学生为主,并由师生自导自演的歌剧《江姐》剧照。


  

歌剧《江姐》剧组人员和校领导合影(二排左4为陈一鹗副校长)。


  学校的文艺汇演

              学校体育运动会比赛场景

          柯亭边的运河,是学校的天然游泳池。

  为了去工厂、农村宣传演出,我与陈传浩同学在排练文娱节目

  

1966年,我与同班同学金忠宝代表柯桥中学,

和绍兴县其他几所中学的同学一起组成绍兴县中学生运动队,

参加绍兴地区中学生运动会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前排左3是金忠宝同学,左5是我。


 

 离校50年后,我随王翰樵、顾福林、金忠宝、吴建炎、

章锡良、李金炎、郑维维等同学陪同我班首任班主任张立民老师

由福建回绍探亲的宋百兴同学(杂文家)重回母校,

受到了校领导的热情接待。


                                 

 风华当年求学时,古越柯亭最牵魂;

             

                        欢歌飞出校园外, 笑语漫入柳树林。                      

               

                        文革一扫学子梦,岁月平添思母情;                       

                        

                        当得倚天执教鞭,吾示吾儿重学文。                       

                        

更新于 07-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