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溪南长兴村周家古厝词作品(一)及赏析
(2025-10-18 18:00:01)
标签:
诗联文化杂谈美景 |
分类: 美丽霞浦 |
捣练子 忠孝铭(依冯延巳体)
林承强 撰
担海色,奉亲茶,耕读传家映彩霞。
但使周门清节在,寸心寸土报中华。
以下是对林承强先生《捣练子•忠孝铭》的赏析,结合霞浦地域文化及词作艺术特色,分四部分展开:
一、意象凝练,地域色彩鲜明
“担海色,奉亲茶”,“担海色” 以动态意象浓缩霞浦海洋文明特征:霞浦拥有福建最长的海岸线(510公里)和独特的滩涂景观,渔民“担海”既写实又象征承载海洋赋予的生存使命。“奉亲茶” 呼应闽东畲汉交融的孝道传统,茶意象隐喻待亲以礼的日常孝行。
“耕读传家映彩霞”,“耕读” 直指闽东家族文化核心,如霞浦牙城中心小学以“读书积善”为校训,强调知行合一。“映彩霞” 双关霞浦地名(霞光之浦),巧妙将家族精神与地域自然符号相融,暗喻德行如朝霞辉耀。
二、精神内核:忠孝节义的现代表达
“周门清节”的传承
“清节” 指向清廉守正的家族风骨,呼应霞浦古建筑(如省级文保单位)所承载的宗族伦理。词人借周家古厝空间意象,将物质遗产升华为精神符号。
“寸心寸土报中华”,“寸土” 彰显家国同构意识:霞浦作为古代温麻船屯(三国东吴造船基地),历来是海疆防卫重镇,此句将孝亲之“寸心”与卫国之“寸土”勾连,延续了谢翱、文天祥等霞浦关联诗人的家国书写传统。
三、艺术手法:小令中的宏大叙事
依体创新,依冯延巳《捣练子》单调句式(三三七七七),但突破传统闺怨题材,注入家族史诗与地域赞歌,体现当代词体创新。
对比张力,“担海色”(重)与“奉亲茶”(轻)、“寸心”(微)与“中华”(宏)形成力学反差,构建精神张力,凸显“忠孝”的实践重量。
四、文化基因:霞浦诗脉的当代延续
海洋诗歌的基因传承
“海色”“彩霞”等意象延续唐代陈蓬(霞浦海洋诗先驱)“东去无边海”的审美基因,体现霞浦“中国诗歌之乡”的集体创作记忆。
宗族文化的诗意表达
词作与霞浦70余部《雷氏族谱》用行第诗记录血脉异曲同工,证明诗联已成为闽东宗族赓续文脉的核心载体。
结论:林承强先生此词以霞浦海洋、土地为经纬,将周氏家族的“忠孝”伦理植入闽东山海文明史,实现了个体家训(孝亲)、地域符号(海霞)与国家情怀(报国)的三重交响。恰如霞浦“山海交响”的海洋诗学,在微小器物(茶)、日常空间(古厝)中投射出文明传承的壮阔图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