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女诗人郑丽华《坊巷情深》及赏析
(2025-10-12 21:10:14)
标签:
诗联文化杂谈 |
分类: 美丽霞浦 |
霞浦女诗人郑丽华《坊巷情深》及赏析
十月把晴空熨得平整
风裹着适宜的温度
漫过三坊七巷的青石板
人群是流动的潮
我踮脚穿过
在爱心树下
站定
树影筛落细碎的光
像撒了一把温柔的星
你说的每句忠诚
都落在我的耳尖发烫
我望着你眼里的笑
突然懂了长久的模样
不必说余生多远
此刻相拥的温度
已足够焐热往后的时光
青瓦听我们的约定
风把誓言轻轻送远
要和你 从这巷口
一直走到岁月的尽头
赏析:以下是对霞浦女诗人郑丽华《坊巷情深》的赏析。
一、诗歌意象赏析:三坊七巷的浪漫载体
这首诗以福州三坊七巷为背景,意象生动且富有地域特色:
“十月晴空”与“青石板”:开篇“十月把晴空熨得平整”以熨烫比喻秋日澄澈,营造温暖静谧的氛围。“风裹着适宜的温度/漫过三坊七巷的青石板”中,“青石板”呼应三坊七巷的古朴街景。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地标,南后街以青石板路闻名,历史上承载元宵花灯等民俗活动,诗人借此将自然景物与人文底蕴融合,暗示爱情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
“爱心树”与“许愿”:诗中“在爱心树下站定许愿”象征对爱情的虔诚祈愿。三坊七巷民俗中常见祈福活动(如元宵“转三桥”习俗),人们通过仪式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爱心树”可视为现代浪漫符号,与传统文化中的“花灯”“鳌山”呼应,体现个人情感在集体记忆中的升华。
“树影筛光”与“誓言”:树影“像撒了一把温柔的星”以光影比喻温情,而“誓言轻轻送远”则通过自然意象(风、青瓦)具象化承诺。这与福州庭院“水榭戏台”的雅致意境相似,戏台常演绎坊巷故事,强化了誓言在时空中的回响。
二、 主题情感:爱情的长久与世俗温情
诗歌核心是歌颂爱情的忠贞与当下珍贵:“从巷口到岁月尽头”的永恒承诺:结尾“要和你从这巷口一直走到岁月的尽头”以巷弄比喻人生旅程,强调相守的坚定。这与敦煌词“发尽千般愿”表达的爱情忠贞主题相似(如“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但郑丽华更侧重温情而非悲壮,通过“相拥的温度焐热往后的时光”突出日常陪伴的力量。
民俗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人群是流动的潮”暗含三坊七巷的节庆喧闹(如元宵“游人如沸”),但诗人“踮脚穿过”人群,聚焦二人世界,体现个体在集体民俗中的独特浪漫。坊七巷是“文人情致与民间风俗相映成趣”之地,此诗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
三、艺术手法:简约语言与结构张力
意象凝练与抒情节制:全诗无冗词,如“耳尖发烫”以触觉传递心动,“青瓦听我们的约定”拟人化建筑,赋予场景灵性。语言朴实如三坊七巷“俳优百戏”的民间叙事风格,但情感密度高。
时空对比的结构美:诗中“此刻相拥”与“余生多远”形成张力,结尾“从巷口到岁月尽头”将物理空间(巷弄)延伸至时间维度,呼应艾青诗歌中土地意象的史诗性(如“土地承载苦难与深情”),但更显轻盈。
四、 结语:坊巷情深的现代回响
诗人郑丽华《坊巷情深》以三坊七巷为画卷,将民俗符号(青石板、许愿)转化为爱情隐喻,语言清新却底蕴深厚。它既延续了传统文化中对誓言的主题(如敦煌词与三坊七巷楹联),又以女性视角赋予“长久”以温度,堪称现代城市诗歌的佳作。(赏析由林承强执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