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贺福鼎市楹联学会三届盛会及赏析(三)
(2025-09-30 17:30:44)
标签:
美景诗联文化杂谈 |
分类: 宁德市风景篇 |
联贺福鼎市楹联学会三届盛会及赏析(三)
林承强 撰
联传三届,联对联坛联对联,联吟岁月;
福聚两行,福临福鼎福临福,福满乾坤。
赏析:这副对联是为福鼎市楹联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三届盛会)而作,林承强先生全联以“联”和“福”为关键词,巧妙呼应盛会主题,既赞颂楹联艺术,又祈福地域繁荣。
一、内容与主题赏析:上联解析:以“联”字贯穿,突出楹联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联传三届”:直接点明福鼎市楹联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背景,象征学会历经三届、薪火相传。福鼎市楹联学会“三届宏开新气象”的盛况一致,体现了对学会历史的致敬。“联对联坛联对联”:通过“联”字的五次重复,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描述楹联创作的本质——在联坛(楹联界)上,通过“对”仗(对句)艺术,展现“对联”的互动美。这呼应了“两行承志,传书太姥好风光”(林承强的另一副贺联),强调楹联作为“两行文学”的独特形式。“联吟岁月”:升华主题,喻指楹联不仅记录时光变迁,更以文学形式吟咏生活,赋予岁月诗意。整体上联,从具体事件(三届)到抽象精神(岁月),层层递进。
下联解析:以“福”字为核心,结合地域特色祈福。
“福聚两行”:呼应上联的“两行”(对联的两行句式),暗喻楹联艺术聚集福气,同时点出福鼎市的“福”字地名,体现地方文化自豪。“福临福鼎福临福”:连续使用“福”字,形成音韵叠加,描述福气降临福鼎市,并因楹联盛会而“再临福运”。这巧妙关联了福鼎“以白茶文化、海洋资源和太姥山自然景观闻名”的地域特色,将自然与人文结合。“福满乾坤”:以宏大收尾,喻指福气充盈天地,既祝愿学会事业昌盛,又暗含文化传承的普世价值。全联主题从“联”到“福”,从艺术到福祉,彰显“文以载福”的深意。
整体主题上,这副对联不仅贺盛会,更将楹联提升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福鼎市是“闽浙边界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此联通过“岁月”与“乾坤”的对比,强化了文化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二、修辞与技巧赏析:精妙对仗与音韵设计,展现艺术造诣
对仗工整,结构严谨:上联与下联在字数、节奏上完全对称,且“联传”对“福聚”(动词对动词)、“三届”对“两行”(数量词对数量词)、“岁月”对“乾坤”(抽象名词对抽象名词),体现传统对联的“六相”原则(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应等)。句中自对技巧突出:如“联对联坛联对联”与“福临福鼎福临福”,内部形成“A-B-A”式回环,增强韵律感。
重复与音韵的运用:“联”和“福”各出现五次,通过复沓(重复)手法,营造节奏感和强调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如“联吟岁月”的尾音与“福满乾坤”增强音乐性。
这种重复非机械堆砌,而是层层递进:从“传”到“吟”,从“聚”到“满”,情感由实入虚,富有哲学意味——暗示楹联艺术从技艺升华为精神滋养。
象征与双关:“两行”既指对联的两行文字,又象征学会会员的团结;“福鼎”双关地名与“福气之鼎”,寓意地域文化鼎盛。整体上,修辞技巧服务于主题,避免浮华,体现作者“承前启后”的创作理念(参考林承强其他作品“续写桐城新景色”)。
三、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此联深植于中华楹联传统,如“联吟岁月”呼应古典诗词的“咏史”主题,同时融入现代元素(“三届盛会”)。福鼎市楹联学会是闽东文化枢纽,此联以简练语言,弘扬了“茶香联韵”的地域特色,体现“文脉源长”的追求,通过重复字词展现活力;内容上,将“福”从个人福祉扩展为社会和谐(“福满乾坤”),契合当代“文化自信”主题。学会“承前启后,共振鸿图”,此联正是这一精神的缩影。
实用与审美结合:作为贺联,它既可用于盛会悬挂(增强仪式感),又启发创作者思考“两行文学”的深度——短小精悍却包容万象。
四、整体评价
这副对联是林承强的匠心之作,结构精妙、音韵和谐,紧扣主题。此联更重意境而非叙事,适合作为盛会主旨的提炼。在福鼎市楹联学会三届盛会的背景下(2025年秋季举办),此联不仅贺喜,更呼吁文化传承——正如“群贤筑梦,焕彩联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