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村赋及赏析
(2025-09-27 17:47:28)
标签:
美景诗联文化杂谈 |
分类: 美丽霞浦 |
林承强 撰
霞浦之南,溪南之滨,有村璀璨,名曰七星。枕东吾洋之浩渺,临碧海之无垠。浮球随波,渔排如织;灰墙青瓦,民宿星罗。此乃渔旅融合之典范,海上田园之明珠也。
蓝色浮球随波起伏,新型塑胶渔排整齐排列,洁白的快艇来回穿梭,海上阡陌纵横,构成一幅动态的海上画卷。
红屋顶、白墙面的海上民宿引人注目,游客可枕着海浪入眠,揽海天一色,闻海风而起,伴星辰入眠。
游客可搭乘快艇欣赏海洋风光,投喂大黄鱼、鲈鱼、真鲷鱼,观赏或参与紫菜、海带养殖过程,品尝当地特色海产品,体验赶海乐趣,感受渔家生活。
七星村,以海为田,以渔为歌,以旅为翼。党建领航,产业兴旺;渔旅融合,民生改善。未来,或将继续深化海洋生态保护,拓展旅游项目,让这片海上田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书写山海之间的新传奇。联赞:
牧星牧月牧霞天,耀彩而民富;
耕浪耕潮耕浦海,罗珍则岁丰。
赏析:林承强先生的《霞浦七星村赋》,以其精炼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霞浦七星村渔旅融合、欣欣向荣的现代画卷。全文篇幅不长,却意境深远,信息丰富,既展现了七星村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也揭示了其发展的路径与未来的展望,堪称一篇形神兼备的佳作。
一、开篇点题,定位精准,意境初现
赋文开篇即以“霞浦之南,溪南之滨,有村璀璨,名曰七星”点明村落方位与名称,并以“璀璨”一词赋予其光明与希望之感。紧接着“枕东吾洋之浩渺,临碧海之无垠”,用“枕”与“临”两个动词,将七星村与广阔的海洋紧密相连,不仅勾勒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营造出一种壮阔无垠的意境。“浮球随波,渔排如织;灰墙青瓦,民宿星罗”两句,对仗工整,前者写渔业生产之盛,后者写旅游设施之兴,初步展现了“渔旅融合”的特色。最终以“此乃渔旅融合之典范,海上田园之明珠也”作结,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七星村地位与特色的高度概括,“典范”与“明珠”二词,赞誉有加,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二、绘景生动,动静相宜,画面感强
赋文的核心部分,在于对七星村渔旅景观的细致描绘。“蓝色浮球随波起伏,新型塑胶渔排整齐排列,洁白的快艇来回穿梭,海上阡陌纵横,构成一幅动态的海上画卷。”此句中,“蓝色”、“新型塑胶”、“洁白”等词语色彩鲜明,“起伏”、“排列”、“穿梭”等动词富有动感,将原本静态的渔排、浮球写活。尤其是“海上阡陌纵横”的比喻,将陆地上的田园风光巧妙移用到海上,既形象地描绘了渔排的有序排列,又点出了“海上田园”的主题,新颖而贴切,整个画面充满了现代渔业的生机与活力。
随后,笔锋转向旅游体验:“红屋顶、白墙面的海上民宿引人注目,游客可枕着海浪入眠,揽海天一色,闻海风而起,伴星辰入眠。”此处的色彩(红、白)对比鲜明,民宿的“引人注目”与前文渔排的“如织”形成呼应,共同构成七星村的独特景致。而“枕着海浪入眠,揽海天一色,闻海风而起,伴星辰入眠”几句,则极具浪漫色彩,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角度描绘了游客在七星村的独特体验,将“渔旅融合”中“旅”的舒适度与诗意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向往之。
三、体验丰富,特色鲜明,民生为本
赋文不仅描绘了静态的景观,更展现了动态的参与性体验:“游客可搭乘快艇欣赏海洋风光,投喂大黄鱼、鲈鱼、真鲷鱼,观赏或参与紫菜、海带养殖过程,品尝当地特色海产品,体验赶海乐趣,感受渔家生活。”此句列举了游客在七星村可进行的多种活动,从观光到互动(投喂、参与养殖、赶海),再到品尝美食、感受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全方位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这不仅体现了七星村旅游项目的多元化和特色化,更暗示了当地渔业资源的丰富(大黄鱼、鲈鱼、真鲷鱼、紫菜、海带),以及将渔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成功实践。这些体验活动的背后,是当地居民对生活方式的展示与分享,也是“民生改善”的具体体现。
四、揭示路径,展望未来,立意高远
赋文并未停留在对现象的描绘,而是进一步揭示了七星村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未来方向:“七星村,以海为田,以渔为歌,以旅为翼。党建领航,产业兴旺;渔旅融合,民生改善。”“以海为田”点明了其根本(海洋资源),“以渔为歌”强调了其传统与文化(渔业),“以旅为翼”则指出了其发展的新引擎(旅游业)。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七星村发展的核心动力。“党建领航”点出了发展的组织保障,“产业兴旺”是发展的基础,“渔旅融合”是发展的路径,“民生改善”则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与成果。这几句高度凝练,逻辑清晰,展现了作者对七星村发展模式的深刻洞察。
对于未来,赋文写道:“未来,或将继续深化海洋生态保护,拓展旅游项目,让这片海上田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书写山海之间的新传奇。”此句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提出了“深化海洋生态保护”与“拓展旅游项目”两大发展方向,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更加绚丽的光彩”与“新传奇”则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使文章的立意更为高远。
五、联赞点睛,概括主旨,余韵悠长
文末的“联赞”:“牧星牧月牧霞天,耀彩而民富;耕浪耕潮耕浦海,罗珍则岁丰。”堪称神来之笔。上联“牧星牧月牧霞天”,意境开阔,将七星村的“星”名巧妙融入,“牧”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村民以驾驭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与豪情,“耀彩而民富”则点明了发展带来的光明前景与民生改善的成果。下联“耕浪耕潮耕浦海”,同样以“耕”字点出渔民的辛勤劳作与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与“以海为田”呼应,“罗珍则岁丰”则描绘了物产丰饶、年年丰收的景象。此对联对仗工整,气势恢宏,意境深远,不仅总结了七星村的发展经验——即依靠海洋、发展渔旅、党建引领、民生为本,更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为全文画上了一个圆满而有力的句号,余韵悠长。
结语:林承强先生的《霞浦七星村赋》是一篇优秀的辞赋作品。其语言精炼典雅,兼具文采与朴实;结构清晰,层层递进;内容充实,既有对景物的生动描绘,也有对发展模式的深刻剖析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它不仅成功塑造了七星村“渔旅融合典范”和“海上田园明珠”的鲜明形象,更传递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积极信号。读此赋,不仅能领略霞浦七星村的独特魅力,更能感受到中国乡村在发展浪潮中所展现出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