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题项城碧云楼及赏析

(2025-09-27 09:19:37)
标签:

美景

诗联

文化

杂谈

分类: 美丽中国

题项城碧云楼及赏析

林承强

 

碧水涵天地,德继周公昭玉宇;

云窗纳古今,功追汉武勒金瓯。

 

以下是对林承强先生撰写的对联“题项城碧云楼”的赏析:

一、对联整体介绍与背景关联

林承强先生的这副对联以“题项城碧云楼”为主题,通过“碧水”和“云窗”两个核心意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碧云楼作为项城德高文化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纪念张伯驹和袁克文两位“公子”——他们以才情、德行和家国情怀著称。上联强调道德传承(“德继周公”),下联突出功业追求(“功追汉武”),这与碧云楼“彰显逸才蕴节,关乎家国”的精神内涵高度一致。对联以宏大的时空视角,颂扬了楼宇所承载的历史积淀与人文价值。

二、字面意思与结构解析

对联工整对仗,音韵铿锵:

上联“碧水涵天地,德继周公昭玉宇”:

“碧水”指碧云楼周边的水域或象征清澈高洁的意象,“涵天地”意为包容宇宙,暗喻楼阁的壮阔气象。“德继周公”化用周公旦(西周政治家,以德治国)的典故,“昭玉宇”则指德行如明月般照耀天宇,强调道德的光辉与永恒。

下联“云窗纳古今,功追汉武勒金瓯”:“云窗”象征楼阁的高远视野,“纳古今”体现历史纵深感。“功追汉武”借汉武帝(开疆拓土、巩固疆域)的功业,“勒金瓯”中“金瓯”喻指国家完整(源自“金瓯无缺”成语),全句意指追求如汉武帝般稳固江山的伟绩。

结构上,上下联以“碧水”对“云窗”、“天地”对“古今”、“周公”对“汉武”、“玉宇”对“金瓯”,形成严整的平行对照。平仄上,“涵天地”(平平仄)与“纳古今”(仄仄平)相呼应。

三、用典深意与象征分析

对联巧妙运用历史典故,赋予作品深厚文化底蕴:

周公与汉武的象征:周公代表道德典范(如制礼作乐),汉武则象征功业成就(如开拓疆域)。林承强先生借此双关:一方面,契合碧云楼纪念的两位“公子”——张伯驹以收藏保护国宝彰显“德”,袁克文以才情支持家国体现“功”;另一方面,呼应项城作为“千年古县”的历史传承,表达对地方文化中“德功并重”精神的弘扬。“勒金瓯”的深层寓意:“金瓯”指代国土完整,“勒”字(意为铭刻或稳固)强化了守护江山的意象。这既暗合碧云楼“关乎家国,足以撑天”的主题,也隐喻项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理与文化地位——如联中“碧水”可能指颍河(项城重要水系),象征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自然意象的象征性:“碧水”与“云窗”不仅是实景描写,更象征高洁与永恒:“碧水”暗喻德行清澈,“云窗”代表智慧通达。这与碧云楼“才情逸气辉双璧”的意境相呼应,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

四、意境营造与艺术特色

林承强先生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构建出恢弘而深远的意境:时空交错的画面感:上联以“涵天地”展开空间维度,下联以“纳古今”延伸时间维度,形成“小楼藏宇宙”的宏大格局。这与崔颢《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时空感异曲同工,但林联更侧重积极进取的基调。

色彩与音韵的和谐:“碧水”与“云窗”构成青白二色的视觉对比,清新雅致;“昭玉宇”与“勒金瓯”则通过“玉”(温润)与“金”(刚毅)的质感对比,强化道德与功业的平衡。音韵上,叠词“涵”“纳”增强节奏感,朗朗上口。

情感升华:对联从写景(碧水、云窗)到抒情(德继、功追),最终落脚于家国情怀。结尾“勒金瓯”尤显豪迈,激励观者思古追今。

五、与碧云楼背景的契合性及现实意义

此联高度贴合碧云楼的文化定位:

纪念功能的体现:张伯驹与袁克文均为近代“公子”,其德行(如保护文物)与功业(如文化贡献)恰似“周公”与“汉武”的缩影。联中“昭玉宇”可视为对其道德遗产的颂扬,“勒金瓯”则暗喻他们对国家文化的守护。

项城文化的映射:作为德高文化园的一部分,碧云楼承载“弘扬国粹”的使命。林联以“德”“功”为核心,“碧水”指项城颍河,增强地域特色,“颍河入抱”引发乡愁。

当代价值:在全球化背景下,此联提醒人们重视传统道德与历史功绩的平衡,对文化传承具有启示意义。为项城“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林承强先生的作品以艺术形式强化了地方文化自信。

结语:林承强先生的“题项城碧云楼”是一副思想深邃、艺术精湛的楹联杰作。它以精炼的语言,融合自然意象与历史典故,既赞颂了碧云楼纪念人物的精神(德功并重),又升华了项城千年古县的文化底蕴。通过引用碧云楼背景,我们更深入理解了其“家国情怀”的核心——如联中所言,这不仅是“碧水”“云窗”的风景描绘,更是对中华文明永恒价值的致敬。推荐读者结合德高文化园实景(如碧云楼建筑)品读此联,以获更丰富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