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题项城莲溪书院及赏析

(2025-09-27 08:54:14)
标签:

美景

诗联

文化

杂谈

分类: 美丽中国

题项城莲溪书院及赏析

林承强

 

莲香沁案,书藏万卷风情异;

溪韵穿廊,院立千秋典故多。

 

以下是对林承强先生题项城莲溪书院对联的赏析:

一、意象组合:自然与人文交融

“莲香沁案”,“莲” 呼应莲溪书院得名之源:据史料记载,书院因虹河“瑞莲之兆”而得名,周边遍植芙蕖,形成“红香绿荫”的雅境。“沁案” 以动态化手法,将莲香融入书案,暗喻书院环境清幽,学子于自然芬芳中治学,烘托“天人合一”的读书境界。“溪韵穿廊”,“溪” 指书院三面环水的独特格局(虹河分流环绕),流水声与书院诵读书声交织。“穿廊” 以声韵贯穿建筑空间,赋予静态庭院以灵动生命力,隐喻文化血脉的绵延不息。

二、时空维度:历史纵深与典籍积淀

“书藏万卷风情异”,实写书院藏书传统:莲溪书院作为项城最高学府,曾藏典籍数万卷(如夏氏连英家族藏书),培育进士10人、举人192。“风情异” 暗含人文独特性:既指张伯驹等名士的传奇风采(如变卖家产护国宝、捐赠“半个故宫”的壮举),亦指书院兼容并蓄的学术氛围。

“院立千秋典故多”,“千秋” 凸显历史厚重:书院始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跨越260余年,历经书院、学堂、高中之变。“典故多” 概括人文遗产:从袁世凯家族捐资振兴书院,到张伯驹幼年诵读于此的轶事,每一砖瓦皆承载史话。

三、艺术手法:对仗与隐喻的精妙

工稳对仗:“莲香”对“溪韵”(植物意象对水体意象),“沁案”对“穿廊”(空间渗透感),“万卷”对“千秋”(数量对时间),体现古典对联的严谨格律。

双关隐喻:“莲”既指实物,亦谐音“廉”,暗合书院清正治学之风;“溪韵”既是水声,亦喻文化传承如溪流不绝。

四、精神内核:书院的文化象征

对联浓缩莲溪书院两大灵魂:自然之境育人:依托莲溪生态,营造“豁耳目、扩心胸”的治学环境。典籍之丰育才:万卷藏书与人文典故,铸就“文化高原上的峻峰”(刘海粟评张伯驹语)。

林承强先生此联以22字勾连莲溪书院的自然肌理、历史层累与人文精魄,堪称“以诗为史”的匾额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