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竹林遗响及赏析
(2025-09-17 22:34:13)
标签:
诗联文化杂谈 |
分类: 美丽霞浦 |
沁园春 竹林遗响及赏析
林承强 撰
尉氏尊贤,香山蝶殒,义安炬燃。
纵星河倒转,未销风骨;波涛横绝,犹立儒冠。
银幕凝霜,蟾宫折桂,俱是商朝衣冠延。
抬望眼,有龙湖波涌,古岭云翻。
从来国姓承天。但记取、尊卑礼序传。
要治生勤业,恤邻修德;戒嗔守静,敦义行端。
万卷传薪,一诚贯日,留与儿孙镇巨澜。
千载后,听竹林遗响:鹏举抟天!
赏析:林承强先生的《沁园春•竹林遗响》,以苏轼体之雄放开阔,巧妙融入霞浦阮氏家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精神传承,不仅是一曲对阮氏先祖荣光的深情礼赞,更是对其文化精神在当代焕发光彩的殷切期盼。词作上下阕结构严谨,意境宏阔,用典精准,情感饱满,堪称咏史怀祖、励志扬声的佳作。
一、 上阕:溯源追远,风骨卓立耀古今
上阕开篇即以“尉氏尊贤,香山蝶殒,义安炬燃”三句,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阮氏家族史上的几个标志性人物及其精神象征,奠定了全词追慕先贤、颂扬风骨的基调。“尉氏尊贤”直指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核心人物阮籍、阮咸,他们是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其放达不羁、追求真我、蔑视礼教的精神,是阮氏家族引为自豪的“贤”者风范,亦是“竹林遗响”的源头。“香山蝶殒”则令人忆及中国早期电影明星阮玲玉,她是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其艺术才华与悲剧命运,如同蝴蝶翩跹后的陨落,虽令人扼腕,却也以其短暂而璀璨的生命,在特定历史时期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体现了阮氏族人在艺术领域的才情。“义安炬燃”中的“义安”,指向越南义安省的阮必成,即胡志明,他所领导的越南独立与民族解放事业,如火炬般照亮前路,象征着阮氏族人在政治与革命斗争中展现出的崇高理想与牺牲精神。此三句,时空跨度极大,人物身份各异,却都围绕着阮氏血脉与精神特质展开,可谓开篇不凡,气象万千。
紧接着,“纵星河倒转,未销风骨;波涛横绝,犹立儒冠”,词人以“星河倒转”、“波涛横绝”的磅礴意象,喻指历史的沧桑巨变与时代的惊涛骇浪。然而,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阮氏族人所传承的“风骨”——那种特立独行、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核——却未曾销蚀。“犹立儒冠”则点明了其精神底色中儒家文化的影响,即便在放达与变革中,依然坚守着知识分子的操守与担当。这既是对阮籍、阮咸等“竹林七贤”精神的肯定,也是对后世阮氏族人在不同领域坚守与传承的概括。
“银幕凝霜,蟾宫折桂,俱是商朝衣冠延”,此句将视野拉回更近的时代与更具体的成就。“银幕凝霜”可呼应前文阮玲玉在银幕上的艺术成就,其塑造的众多经典形象,如寒霜凝结般深刻人心;“蟾宫折桂”则无疑指向霞浦籍阮氏名人、嫦娥五号副总设计师阮剑华,他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如同攀登上月宫折取桂枝,为国争光。词人将这些当代的杰出成就,追溯至“商朝衣冠延”,明确了霞浦阮氏的悠久渊源——其先祖可追溯至商朝皋陶后裔所建的阮国,子孙以国为姓。这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文化精神的传承,显示了家族文化基因的强大生命力。
上阕结句“抬望眼,有龙湖波涌,古岭云翻”,将笔触从历史的追忆拉回到现实的地理空间。“龙湖”正是霞浦阮氏的重要发源地——杯溪龙湖,是阮氏“承宗”公开基立业之地。“古岭云翻”则描绘了霞浦这片古老土地的苍茫景象。词人抬眼望去,仿佛看到龙湖的波涛汹涌,象征着阮氏家族在霞浦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发展;古岭的风云变幻,则隐喻着家族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广阔。此句以景结情,既有对家族发源地的深情凝望,也蕴含着对其未来发展的无限遐想,气势雄浑,余韵悠长。
二、 下阕:家训垂训,薪火相传励后人
下阕则转向对阮氏家训与核心价值观的阐释,以及对后人传承此精神、开创未来的殷切期望。
“从来国姓承天。但记取、尊卑礼序传”,“国姓”点明了阮氏作为曾经王朝姓氏的尊贵,也暗合其源自“阮国”的悠久历史,仿佛是“承天”之姓。但词人笔锋一转,强调更为重要的是“尊卑礼序传”,这正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要义之一,也与阮氏家训中“尊祖”、“睦族”、“守业”等观念相呼应,体现了家族对传统伦理秩序的重视与传承。
“要治生勤业,恤邻修德;戒嗔守静,敦义行端”,这几句集中体现了阮氏家训的核心内容。“治生勤业”对应家训中的“治生”、“守业”,强调勤劳创业、节俭持家;“恤邻修德”则对应“睦族”、“恤邻”,倡导与人为善、积德行善;“戒嗔守静”呼应“惩忿”、“慎守”,劝诫族人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敦义行端”则涵盖了“教子”、“改过”等训诫,强调要践行道义、行为端正。词人将家训的核心精神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既是对先祖智慧的总结,也是对后世子孙的行为准则的明确指引。
“万卷传薪,一诚贯日,留与儿孙镇巨澜”,此句进一步升华了家族文化传承的意义。“万卷传薪”指的是通过典籍、家训等载体,将家族的文化知识、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如同传递火种。“一诚贯日”则强调了“诚”这一核心品德的重要性,其真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光明磊落。将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留与儿孙”,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岁月中,无论遇到何种“巨澜”——即重大的挑战与考验——都能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坚定的道德信念,从容应对,屹立不倒。这既是对先祖智慧的信任,也是对后代子孙的深切厚望。
词的结句“千载后,听竹林遗响:鹏举抟天!”,回应词题“竹林遗响”,并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竹林遗响”不仅是对魏晋“竹林七贤”旷达风骨的遥远回响,更是阮氏家族“竹林堂”堂号所承载的文化精神的延续。词人坚信,即便在“千载后”,这种精神依然能够被聆听、被传承。而这“遗响”的核心,最终凝聚为“鹏举抟天”的豪迈气概!“鹏举”既是对岳飞(字鹏举)般精忠报国、奋发有为精神的向往,也象征着阮氏后人如大鹏展翅,抟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抱负,再创辉煌。这既是对“竹林遗响”的最好诠释,也是对阮氏未来的壮丽展望,使得全词的意境推向高潮,充满了昂扬向上的力量。
三、总结: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的完美融合
综上所述,林承强先生的《沁园春•竹林遗响》,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精准的用典、开阔的意境和激昂的情感,成功塑造了阮氏家族的精神图谱。词作巧妙地将霞浦阮氏的渊源传承(商朝阮国、入闽迁霞)、文化标识(竹林堂、竹林七贤)、杰出人物(阮籍、阮咸、阮玲玉、胡志明、阮剑华)以及核心家训精神,融入到传统词牌的格律之中。上阕侧重溯源与彰显风骨,下阕侧重家训与寄寓厚望,上下贯通,一气呵成。
词人不仅仅是在咏叹一个家族的历史,更是在弘扬一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那种坚守风骨、勤业修德、诚信传家、奋发图强的精神。“鹏举抟天”的结句,更是将这种家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展现了中华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与感召力。全词体现了高度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读来令人振奋,引人深思,堪称传承中华优秀家风、激发民族精神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