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观画思东坡及赏析

标签:
诗联文化杂谈旅游 |
分类: 励志篇 |
七绝 观画思东坡及赏析
林承强 撰
壁上烟岚入眼迷,坡仙策杖意何稽。
横峰侧岭皆成趣,身在此山心自栖。
赏析:林承强的《七绝·观画思东坡》,是一首借画思人、融情于景的佳作,短短四句,将画境、诗意与对苏轼的追思巧妙交织,韵味悠长。
意象营造:画境入诗,烟岚牵情
首句“壁上烟岚入眼迷”,以“烟岚”开篇,瞬间勾勒出画中山水朦胧缥缈之态。“入眼迷”三字,既写观者面对画中烟岚时的视觉感受——被那片氤氲雾气所吸引、所迷惑;又暗透心境,似观者已沉醉于画里山水,为后文思东坡埋下情感伏笔。“壁上”点明是观画所得,将画中山水的艺术呈现与现实观照相勾连,让画境自然流入诗境。
人物追思:坡仙策杖,意韵幽远
“坡仙策杖意何稽”,“坡仙”是对苏轼的尊称,尽显敬仰。“策杖”绘出苏轼(画中形象)拄杖而行的姿态,使东坡形象鲜活于诗中。“意何稽”则抛出思索:东坡策杖于山水间,他的心意、思绪究竟系于何处?是对人生的感慨,对自然的钟情,还是心底那抹未竟的壮志?这一问,既留悬疑,又引读者去探寻东坡精神世界,也暗含诗人观画时对东坡心境的揣摩与追思,让东坡形象不单是画中形,更是诗中饱含情感与哲思的魂。
山水悟趣:横峰侧岭,皆成妙趣
“横峰侧岭皆成趣”,化用苏轼《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意境,却又翻新出味。画中(或苏轼笔下)的山峦,无论横看竖看,都有独特意趣,这既是画艺的体现——画家捕捉山水之美于笔端;也是对苏轼审美与哲思的呼应。苏轼一生坎坷,却能于山水间寻趣、于困境中悟理,“皆成趣”三字,赞山水,更赞东坡那豁达包容、于平凡处见真意的人生态度与艺术眼光,让山水之趣与人文之思相融。
心灵归栖:身在此山,心自栖居
末句“身在此山心自栖”,收束全诗,却余韵无穷。“身在此山”呼应画中山水与东坡策杖之境,似东坡身处山水,心也安住;又似诗人观画,心随东坡入了那片山水,寻得精神归处。“心自栖”是一种心灵的安顿,于东坡而言,山水是他仕途波折后的精神港湾,是他诗意与哲思萌发的土壤;于观者(诗人)而言,观画思东坡,也在这诗与画的交融里,寻到心灵片刻的栖息。这份“栖”,是对东坡精神的共鸣,是对山水意趣的沉醉,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契合。
整首诗,以观画为契机,串起画境、东坡形象、山水意趣与心灵归栖,短短二十八字,如一幅微型的“观画思人”长卷,笔墨间是对东坡的追慕,对山水艺术的赞叹,更有对心灵安处的探寻,读来诗意盎然,思味绵长。(感谢林型浒老师提供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