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双飞格对联七副及赏析
(2025-08-17 15:53:41)
标签:
美景诗联文化杂谈 |
分类: 美丽霞浦 |
01
霞映苍穹千里绚;
浦流碧水万家春。
02
朝霞织锦天边挂;
晚浦归舟月下歌。
03
天际霞飞如画卷;
岸前浦静似诗篇。
04
夕照染霞滩色暖;
白帆落浦暮潮平。
05
群鹜齐飞霞影艳;
千帆竞泊浦风清。
06
长天雁字裁霞锦;
远渚渔舟系浦烟。
07
归舟唱晚熔金浦;
智叟垂纶钓彩霞。
注:“霞、浦”,“双飞格”又叫“比翼格”,从一唱到七唱,因眼字始终相对,故称“双飞”。
以下是对林承强先生创作的七副霞浦“双飞格”对联的赏析,结合霞浦地域特色及对联艺术形式进行解析:
双飞格的艺术特征
“双飞格”要求“霞”“浦”二字在上下联相同位置逐联递进(一唱至七唱),形成严格的对称呼应。该组联作以霞浦自然与人文为核心,通过意象组合、时空转换和修辞创新,构建出闽东海岸的诗意画卷。以下按联目顺序赏析:
一、一唱联:宏观气象
联句:
霞映苍穹千里绚;
浦流碧水万家春。
赏析:
空间张力:上联以“苍穹”为幕,突出霞光泼染天宇的壮阔(呼应霞浦“中国最美滩涂”的朝暮光影);下联以“碧水”为脉,勾连万家春色的温情(暗合赤岸、樟桥等临水村落的生活图景)。
色彩对比:“绚”与“春”形成视觉到感知的转换,浓缩霞浦“山海交融”的地域特质。
二、二唱联:动静相生
联句:
朝霞织锦天边挂;
晚浦归舟月下歌。
赏析:
时间叙事:从“朝霞”到“晚浦”,串联渔耕生活的昼夜循环(类似北岐滩涂“橹声摇碎滩头月”的生态诗学)。
视听通感:“织锦”化光为绸缎,“月下歌”将橹声升华为渔歌,呼应霞浦“摄影天堂”的光影艺术。
三、三唱联:诗画同源
联句:
天际霞飞如画卷;
岸前浦静似诗篇。
赏析:
艺术隐喻:以“画卷”喻霞光流动(如小皓沙滩金沙碧水的摄影经典),以“诗篇”拟浦湾静谧(契合赤岸桥承载的唐代东渡文脉)。
刚柔并济:“飞”的动态与“静”的禅意,暗合霞浦“山海交响”的景观基因。
四、四唱联:暖色暮韵
联句:
夕照染霞滩色暖;
白帆落浦暮潮平。
赏析:
光影魔法:“染霞”呼应滩涂紫菜养殖的“紫帘悬玉帐”产业美学(北岐滩涂的贵金属意象);“白帆”点缀暮色,再现“笠影挑来浦上春”的劳作诗意。
温度对比:“暖”字双关夕照与人文温情,“平”字暗喻潮汐规律与生活安宁。
五、五唱联:生态竞合
联句:
群鹜齐飞霞影艳;
千帆竞泊浦风清。
赏析:
生命交响:“群鹜”对“千帆”,以点面构图展现生物多样性(如候鸟与渔舟共栖的滩涂生态)。
清洁意象:“艳”浓缩霞光之绚烂,“清”直指浦湾水质澄澈(呼应玻璃对联“日月泉中云霓丽”的透明美学)。
六、六唱联:远眺视角
联句:
长天雁字裁霞锦;
远渚渔舟系浦烟。
赏析:
文人意境:“裁霞锦”将霞光拟作天工织品(类似“三点水联”中“海港波涛涵浪漫”的雅趣);“系浦烟”以渔舟锚定暮霭,暗合龙湾潮汐纹路的自然雕刻。
空间纵深:“长天”与“远渚”拉伸景深,强化“闽东秘境”的旷远感。
七、七唱联:禅意升华
联句:
归舟唱晚熔金浦;
智叟垂纶钓彩霞。
赏析:
哲理凝练:“熔金浦”以炼金术喻夕照熔海(媲美北岐“东海日熔”的炽烈意象);“钓彩霞”将渔翁升华为智者,暗喻人与自然共生哲学(如傅竹村竹海承载的生态智慧)。
双关妙笔:“钓”字既指捕鱼劳作,亦含索取天地馈赠的辩证思考。
整体艺术价值
地域符号编码
七联系统调用霞浦核心意象:滩涂、潮汐、渔舟、竹海,构成“地理-文化”密码矩阵。
双飞格技术突破
“霞”“浦”从天文(苍穹霞)到人文(智叟钓),位置递进中完成“自然→人→哲思”的主题升华。
生态美学贡献
延续林承强“水的诗学”与“玻璃对透明性”创作理念,为海洋文化楹联提供范式。此组双飞格联作,堪称霞浦的“七幅屏风”——以光影为丝线,穿引闽东山海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