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太姥山摩霄庵夜宿及赏析

(2025-08-14 10:56:36)
标签:

旅游

美景

诗联

杂谈

分类: 宁德市风景篇

七律 太姥山摩霄庵夜宿及赏析

林承强

 

扪萝直上接清虚,星斗垂檐手可储。

云榻忽吞千嶂暝,佛灯初点万灵居。

听经岩鹤眠松稳,漱月溪龙抱钵徐。

破晓谁敲冰磬响?天门洞外赤轮如。

 

以下是对林承强《七律·太姥山摩霄庵夜宿》的赏析,结合诗歌意象与太姥山文化背景:

一、意境建构:高渺清虚的仙佛之境

空间纵深感,“扪萝直上接清虚”以攀藤登高的动态,将摩霄庵置于天人之界(“清虚”喻指天庭),呼应太姥山“海上仙都”的称号。“星斗垂檐手可储”夸张描绘星斗低垂可掬的视觉奇观,凸显山寺凌空欲飞之势,与“奇峰气势归仙界”的立意相通。昼夜时空转化,“云榻忽吞千嶂暝”以“吞”字拟人,写暮色吞噬群峰的苍茫;“佛灯初点万灵居”转笔点亮灯火,佛光与自然生灵共栖,暗合太姥山“摩霄庵里感天神”的宗教意蕴。

二、意象组合:动静相生的禅意画卷

静穆之境,“听经岩鹤眠松稳”将岩石幻化为听经仙鹤,松枝定格为安眠之态;“漱月溪龙抱钵徐”以溪水映月喻龙漱珠,钵器象征佛法容器。两联通过“鹤眠”“龙抱”的静态意象,赋予山石溪流灵性,呼应太姥山“金龟爬壁”“夫妻峰”等奇石的拟仙传统。破晓之动,尾联“破晓谁敲冰磬响”以清泠磬声刺破沉寂,引出“天门洞外赤轮如”的旭日喷薄之景。天门洞为太姥山著名景点,此处“赤轮”喻朝阳如佛光轮,暗含顿悟禅机。

三、艺术手法:虚实交融的造境技巧

夸张与通感,“星斗垂檐”以视觉夸张强化山寺之高,“冰磬响”将听觉(磬)与触觉(冰)交融,突出晨钟的沁骨清寒。宗教符号转化,“佛灯”“冰磬”等佛寺实物,与“万灵居”“天门洞”等道教意象并置,体现太姥山佛道共生的文化底色。

四、文化根脉:太姥山的诗性基因

林承强多首太姥山诗作(如“一片瓦前听鸟语,千年庵里敬天神”)均以“听”为核心感官体验,本诗延续此传统:“听经岩鹤”“敲冰磬”强化声音叙事,构建空谷梵音的诗境。“摩霄庵”作为太姥山核心胜迹,自古为文人夜宿观星之地。当代文旅开发中,其“星空树屋”“夜游光影”项目,恰是对诗中“星斗垂檐”“佛灯点灵”的现代呼应。

结语:隐逸与顿悟的双重主题,全诗以“夜宿”为线,从登高访仙(起联)、暮色梵境(颔颈联)到晨光悟道(尾联),完成“尘世—修行—超脱”的精神之旅。尾句“赤轮如”以旭日喻佛性朗照,将太姥山“山海奇观”升华为心灵启示,延续了闽东山水诗“纳山海于方寸”的审美传统。赏析综合了林承强其他太姥山诗作及景区文化特征,深度解析诗歌意象与地域文脉的互文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